烟台樱桃该如何突破产销短板?
2015-04-17
政府需引导发展大棚樱桃 结合电商优势让果农尝实惠
每年4月初,港城水果店上就已出现大樱桃,动辄卖出上百元高价,但这些樱桃却来自大连、鲁西,身处大樱桃之乡,将这一黄金销售时段拱手相让,无疑令烟台人倍感失落。而在5-6月樱桃大量上市时,传统销售模式短板又制约了很多果农,收入惨淡。这些现象,在每年烟台大樱桃产销环节中频频出现,令人心塞。
烟台大樱桃该如何抢滩早春市场?大连等地大力发展大棚樱桃的政策和力度提供了样本。而在摆脱传统销售模式的桎梏上,福山区张格庄镇、门楼镇,栖霞庙后镇等樱桃产地通过发展电商平台,让老百姓尝到了实惠。面对产销短板,政府和果农正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让“大樱桃之乡”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早春市场外地大樱桃抢占先机
近日,记者在华茂街一家水果店看到,店里显眼的位置,已经摆上了四五箱大棚樱桃,娇艳欲滴,很是诱人。这些大樱桃里,烟台本地樱桃和大连樱桃各占半数。店主告诉记者,早在3月4日,他们就从大连进了一批大棚樱桃,考虑到价格较高,只进了100斤。“刚进的时候卖220元一斤,进价就接近180元,怕买的人不多,没敢多进。大连樱桃虽然看起来漂亮,但口味一般,不及烟台本地樱桃。”
“以往全国大樱桃的主要种植区,集中在烟台和大连两地,但近年来大樱桃栽种面积不断扩大,除去烟台大连两地,已经逐渐扩展至山东西部、上海、云南、甘肃甚至新疆等地,预计全国种植面积已达到200万亩。而大连近年来‘南树北移’,大樱桃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去年栽种面积达到40万亩。”烟台市农科院果树分院副院长、研究员张福兴告诉记者。
外地樱桃为什么能抢滩烟台市场?张福兴介绍,差距并不在口味上,烟台大樱桃品质好、品种多,光泽度、含糖量高,但和外地樱桃比差距较大的就是大棚樱桃的栽种数量,目前全烟台大棚樱桃栽种面积仅有不到6000亩,而临朐仅一个县栽种面积就超过1.5万亩,大连则至少在2万亩以上。一般大樱桃只有在零下7℃以下才能进入休眠期。由于大连、沈阳等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天降温早,大概在10月份就可以满足大樱桃休眠的需冷量,而烟台达到这一温度要等到12月份。休眠早意味着开花坐果、果实成熟也早,这也就造成了3月烟台市面上先卖东北大棚樱桃,后卖鲁西大棚樱桃,而本地樱桃至少要到4月份,才‘姗姗来迟’。”
抢滩早春樱桃市场需扶持大棚樱桃
如今,第一批烟台大樱桃已经进入市场,它们来自烟台首个智能控温大棚。在福山区门楼镇仉村王村,福山金生果蔬有限公司的26亩智能温控大棚里,公司总经理王国生告诉记者,这批通过智能温控方式培育的大樱桃,上市比普通本地大樱桃早了至少一个月。
为了解决本地大棚樱桃上市较晚的问题,王国生利用多年的樱桃树管理经验,建成了占地26亩的10个智能温控大棚,让1200多株“美早”樱桃树的休眠期、开花期均得到提前。“大棚里安装了冷暖空调,实现了温度可控,通过提前制冷,果树在去年10月就进入休眠期了,一直到12月6日,之后打破休眠期,逐渐给大棚升温。走在王国生的智能温控大棚里,智能温控器上清晰显示大棚里温湿度等信息,遍布大棚地面的管道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管理,大大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
这场跟时间的“赛跑”成本不菲:26亩的樱桃园,安装120多个空调,加上地下沼液滴灌设备,沼液、大豆等有机肥料,人工、大棚塑料等,前期投入将近1000多万元,但依旧比外地大樱桃慢了半拍,没有打破外地大樱桃垄断早春市场的格局。除了自然气候原因外,最重要的就是大棚樱桃面积少,而大棚樱桃成本高,想要让本土大樱桃走出“慢半拍”的困境,必须要有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外地大棚樱桃之所以种植热情高涨,很大程度上在于政府扶持力度可观。以大连为例,暖棚樱桃每亩补助超过1万元,即便是露天地里的简易大棚,种植面积超过4亩的,每亩的补贴也有150元。为了擦亮福山大樱桃的品牌,这几年福山围绕苗木更新、土壤有机质提升等方面,也在研究出台可操作性强的财政补贴政策,调动农民加快老残果园改造的积极性。按照已有的奖励补贴标准是,区财政设立大樱桃设施栽培奖励补助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对大樱桃设施栽培农户的奖励补助。补助标准为凉棚每亩(棚内面积,下同)补贴2000元,暖棚每亩补贴5000元。在区级补助基础上,镇级按照区级补助标准的30%给予配套补助。“政策有了,如果银行在贷款方面有倾斜的话,相信可以很大地促进大棚樱桃的发展。”王国生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早春市场上可以有本地樱桃的身影。
烟台大樱桃亟需品种更新
虽说“好货不愁卖”,但烟台大樱桃屡屡丢失本地早春市场后,在接下来的大规模销售期,也面临着被外地品牌冲击的风险。目前烟台大樱桃普遍面临着品种老化的风险,而外地樱桃大规模种植的美早,有一个特性是早红等品种所无法比拟的,那便是肉质硬、耐运输,方便走入外埠市场进行销售。
“其实海阳小樱桃、早红大樱桃,这类小型果都非常好吃,但就是运输难,以至于它们沦落为本地街头货。”市农科院副院长张福兴表示,大连樱桃发展时间晚,基本栽种的都是美早品种,而烟台作为一个樱桃老区,红灯、早红占据了栽种面积的80%以上,且大多地质面临酸化等现象,口感略差。
“要想抗衡大连樱桃,烟台只有走品种更新这条途径。”张福兴介绍,“美早”的平均单果重约12克,而“早红”最大个头也就9克。当前市场,无论是樱桃、苹果还是草莓,消费者总喜欢个大的产品,这也是“美早”畅销的一大因素。烟台樱桃想要稳定业内头牌地位,必须要选择美早、福晨等优良大果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技术。糖度超过18%,单果达到10克以上,培育优质果品。
然而,让果农砍伐老品种栽种新品种的做法,却面临很大困难。张福兴介绍,樱桃树生长慢,栽种上去后,大约需要5年时间才能见收益。如果让普通种植户实行,估计不是很容易,这需要政策和资金扶持。
传统销售模式短板明显
“只知埋头种树,不知抬头找路”的传统农业老毛病,在烟台大樱桃销售中仍然存在。每年6月大樱桃集中上市时节,樱桃产区周边都会有三三两两摆摊的果农,一见到有游客上前问价,便争着给出“更低”价招徕生意的景象。“这就是传统销售思路的体现,品质与分类达不到大客户的要求。”王国生介绍,以往的樱桃销售中,经常暴露出供应量有限、“牌子”不统一、“坐等上门”等不来大客户等弊病。
在樱桃主产区栖霞庙后镇,樱桃种植面积为1.3万亩,年产量近1000万公斤。近几年销售方式也从一家一户零散销售到由当地专业合作社集中向高端超市销售。虽然庙后樱桃远近闻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传统销售模式逐渐遇到壁垒。
副镇长林圆介绍,与线上销售相比,传统销售模式在储藏、运输和销售环节都存在着劣势。由于大樱桃上市时间短,不耐存放,目前应用较多的储存方式还是冷风库储存、气调库储存,而在传统销售模式下,大樱桃往往要储存到一定量后才能批发,既增加了储存成本,又降低了果品质量。而在运输方面,发航空件虽然能给全国各地带去真正地道的烟台大樱桃,但是无形中也增加了成本,提高了大樱桃在外地市场上的价格。最终的销售环节,传统销售受多方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大, 而大樱桃的储存时间短,果农没办法像卖苹果一样调节销售节奏,储存时间到了,不管什么价格都得卖掉,要不就得烂在手里,很容易酿成“果贱伤农”的苦果。
大樱桃“触网”让果农尝到甜头
2013年起,烟台大樱桃真正开始在网上火起来,催生出生鲜农产品新的营销模式:“020+预售+直采”模式。即线上与线下结合,利用互联网平台寻找、汇聚消费需求,形成订单;线下根据订单组织、供应产品,再加上成熟的物流快递,实现从产地到目的地的一单直达。这种模式低损耗,全程零库存,确保了生鲜品质和价格优势,农业生产者则大大降低成本。
今年4月9日,庙后镇政府与国内某知名电商企业签订独家首发协议,实现电商销售优势与产地产业优势的有机融合。围绕发展电子商务,庙后镇做了很多功课,目前全镇共建成一亩果园、农夫优品、小牛村等六个电商平台,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交易市场为骨干、以网络店铺为主体、以行业门户网站为补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电商发展格局。2014年,庙后镇柏军果品专业合作社创办了“霞谷献珍”电商平台,2个月时间销售大樱桃50万斤,每斤樱桃为果农增收2元以上;同年,合作社又在聚划算上销售栖霞苹果,仅4天售出8万斤……这些成功的经验,让庙后镇看到了农产品“触网”的利好,也坚定了他们发展电商销售的决心。
而在“大樱桃之乡”福山区张格庄镇,大樱桃“触网”后成效也很明显。 张格庄镇农业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4 年,通过网络销售模式成交大樱桃订单50多万单 ,销售大樱桃150多万斤,销售收入7000余万元,与传统市场交易相比,直接增加农民收入600 余万元。2014 年,已有顺丰优选等十余家电商与镇政府签订了销售合同,同时积极与商家沟通 ,上下协调,短时间解决了大樱桃运输的诸多难题 。据介绍 ,福山区每年大樱桃的产量在4万吨左右,其中通过网络市场走出去的不过2%左右,这说明电商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