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王锋作品

疫情 让我更加感恩我的单位 

王锋(河北)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句话:“疫情期间,在所有职业之中,只有老师最清闲,可以在家里上班。”这句话多少带些对老师的偏见和揶揄,但细想也确实如此,疫情期间,很多人都在尽己之所能为抗疫做着贡献:冒险治疗病人的白衣天使,无私捐献物资的大义之士,日夜守卫社区的无名英雄,戴着口罩工作的公务人员……他们为疫情阻击战默默坚守奉献,是我们民族坚挺的脊梁。毋庸置疑,我们的岁月安好,离不开这些最美“逆行者”的负重前行。

《追风筝的人》中说:我望着清晨灰蒙蒙的天空,为空气感恩,为光芒感恩,为仍活着感恩。在这场与病毒的阻击战中,我感恩着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医护人员,感恩着维持正常生活运转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同时我更感恩着我的单位!

我承认:我不种地,但我有吃有喝;我不织布,但我衣着有品;我不造车,但我以车代步;我不盖楼,但我家居安泰,我不是上帝,但许多人尊重我。疫情之下,很多企业停工停产,但我可以安心在家,不用为延迟复工家庭陷入困境而愁苦。这一切是为什么呢?答案来自我的职业,我的单位。

家庭离不了我,但我更离不了单位。没有单位,我什么也不是。单位是一个人和社会之间和他人之间进行连接的桥梁。单位是你显示自己存在的舞台,是你美好家庭的后台,是你提升身价的增值器;单位是你安身立命的客栈,是你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发言权。

我感恩我的单位,因此我更加珍惜:一是珍惜工作。工作就是职责,职责就是担当,担当就是价值。我感谢那些让我独当一面的人,感谢那些给我压力的人,感谢给我平台的人。因为那是机会,是信任,是发言权;二是珍惜关系。单位的各种关系我更加珍惜,宁可自己受委屈也尽量不争高低。一个人只有能够处理好和自己有工作关系的关系才叫能力。没有工作关系的关系,只是吃吃喝喝、玩玩耍耍,那不属于单位关系;三是珍惜已有的。在单位已经拥有的,我一定要珍惜。也许时间久了,我会感到厌烦,但我会及时调整自己,使自己在枯燥无味的工作面前,有一种常新的感觉。已经拥有的东西往往失去了,才会感受到价值;而一旦失去,就不会回来,这往往让人抱憾终生。

我感恩我的单位,因此我更加尽责:在单位我克勤克敬,兢兢业业,而不是耍赖撒泼,妄自尊大。因为单位的本质从来不按年龄的大小排序,谁以自己的年龄大小来说事,谁就是真正的傻瓜。没有一个人会因为你年龄大而从内心深处敬重你。在单位能多干一点就多干一点,总有人会记得你的好。一定要把属于私人的事限制在私人的空间。在单位要尽量远离那些鼓动你不工作的人,鼓动你闹矛盾的人。在单位永远不要说大话,没有人害怕你的大话,大家只会瞧不起你。如果你仅仅是为了混日子,请你不要在单位里。单位离开谁都能运转,但你离不开单位,你要努力证明,你在单位很重要。

当然,身边也不乏有年轻人的心总是浮躁不定,总是向往着外面自由的世界。总是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游泳健将,总想在属于自己的一片水域里,尽情的欢畅。想去私立学校或培训机构工作拿高工资,岂不知,私立学校的高工资,对应着高付出,需要的是高素质,高分数,需要的是高强度的劳动。只要你明白这一点。你就会考虑很多。首先,民办学校不养闲人,是靠效益,吃饭的地方。也不会论资排辈,绝对是凭能力生存,按工作业绩来给你相应的待遇,干的不好,随时把你炒鱿鱼。所以人与人之间,就少了一些人情味儿,多了一些竞争的火药味儿。

而我们体制内的工作非常的稳定,只要你不犯法或大的错误,你就会平安,干到退休。而且,除非重点中学,一般学校升学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加班也没有那么多,过着有规律的朝九晚五的生活,认真的教书育人,闲暇之余让日子过得有品有情有趣:即便身居陋室,也要过一点有鲜花相伴的日子,每周买一小束鲜花,不会太费钱,但可以点缀一片空间,哪怕几天后就凋谢,至少也曾愉悦过自己的眼睛。角落里放几株绿萝,顿时会生出清新典雅,日子也跟着葱绿富有生机;多读点书,有质感的书读得多了,言行举止间会有别样的神韵,有道是“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看书前不一定要沐浴焚香,但一定要将手洗干净,然后在花香和着书香的氛围里,静享此刻的宁静和欢愉;周末或者节假日,可以陪伴家人,走进广大的天地,领略天地之大美;或是约上三五好友,拉拉家常叙叙旧;或者与自己相处,一个人,静静地,就好。工作之时,执一颗进取心,一心走路,看路看标看方向;工作之余,执一颗悠然心,优雅抬头,看云看月看星光。没有前者,秤不出生命的质量;没有后者,秤不出生活的质量。

生活有品,做人有情,工作有趣,这,才是老师应该有的样子吧。

在这次疫情中,全国教师同行们“虽在家但并不赋闲”,即使不能奋战前线,却依然能以自己的力量抗击疫情、融汇温暖。在这段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接到教育局"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通知后,我和我的同事们立即行动起来,面对陌生的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机上的各种教学软件,迎难而上,努力熟悉和学习,短短几天内就从一无所知到线上教学达人,为了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找遍各种教学网站而头昏眼花,为了录一节满意的微课连续重复十几遍而声音沙哑,为了使线上学习更活跃而绞尽脑汁,精心思考设计各种问题,即使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也没有一个老师退缩,不会因学生发错轻蔑表情而发火,不因直播不顺而生气,不因学生作业没完成而放弃,而是至始至终在坚持,不厌其烦的进行指导和授课,复学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在繁重的教学之外,测体温、值班、消毒清洁、日报表等等工作量剧增,几乎是平时的两倍以上,但老师们还是选择了坚持,是什么让大部分教师无怨无悔的投入这场线上教学和坚守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职业道德和教育情怀使然,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驱使,这更是令人感动和钦佩。我们用跟自身职业匹配的方式去参与疫情防控来回报社会、回报单位,成为维护防疫大局的示范者,家庭科普教育的引导者,学生线上教育的“传道者”。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疫情之下,道无旁观。“再大的灾难,除以十四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力量乘以十四亿也会让世界侧目”。是的,只要每个单位的每个人,常怀感恩之心,维护单位利益,服从命令和安排,在心灵上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就一定能战胜所有的困难,长风破浪,奋楫向前!

【作者简介】王锋,男,1975年出生,中小学一级教师。担任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仵龙堂乡中学语文教学教师、班主任管理、语文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学校教研工作。在23年的教学生涯中,王锋老师谨记“学高为师,德正为范,师爱为魂”准则,爱岗敬业,言行雅正,把乡村教师这一普通职业书写的绚丽多彩。几年来,王锋老师在《语文教学之友》《语文周报》《沧州晚报》等教育期刊、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0余篇。疫情期间为一名智障学生多次送教上门,事迹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教育平台、《沧州晚报》《沧县广电》等媒体相继报道,在社会上起到了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积极作用。。一路走来,王锋老师收获了很多荣誉:河北省师德标兵,沧县政府记功、嘉奖,优秀教师,教育教学先进个人,控辍保学先进个人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