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养孩子, 静待花开
□陈威青
伟大文学家爱默生曾说:“两个人如果读过同一本书,他们之间就有一条纽带。”和孩子一起读书,能让我们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世界,更好地了解孩子,了解这个世界。
我小时候没有亲子阅读这个概念,那个时候也不流行阅读,有一本小说看看都是奢侈。自我有记忆开始,小时候看得最多的就是报纸、作文选以及学校里借的“根正苗红”的书,所以视野和认知非常有限。青少年时期虽然过得风平浪静,但到底好像缺少了一点什么。
有“亲子阅读”这个概念,还是在我有了孩子当妈之后。
儿子还在我肚子里时我就开始亲子阅读,把阅读当成胎教方式之一,每晚都与腹中胎儿对话,拍拍肚子,读十几分钟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自己读完还不够,孩子爸爸也得参与到阅读中来。儿童专家也说,培养宝宝的阅读兴趣,要从胎教开始。对此我非常认同。
儿子出生后,时下流行的“布书”在我家随处可见,我时常会抱他坐在腿上,与他共读。虽然没有字,却有色彩艳丽的各种图画,通过我对画面的理解,添加情感,再通过我的声音唤起他的共鸣,他有时会“嗯嗯啊啊”地回应,我们都走进了图画中的童话世界。
在儿子还不会说话的阶段,留一点时间给他自己,通过音频对照书本听故事也是比较好的一种阅读方式。等到他会说话回应我的时候,他很喜欢问为什么,每天睁开眼睛就是一连串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也实在答不出来。后来不知道从哪一天起,面对他的问题时,我会回答:“这个问题妈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不我们一起看看书找找答案吧!”阅读中设置互动环节,可以随意点他回答问题,他都能积极回应你。在这个阶段的阅读中,发现他已经能认识几十个简单的字了。
幼儿园时期,亲子阅读变得更有方向感了,因为学校会要求每个孩子有“阅读存折”,还会时不时举行“绘本漂流”活动。每天晚上的亲子阅读和每周新绘本“漂流”到家时,就是儿子最兴奋、最期待的时刻。我们最常做的一件事是,他会把自己阅读到的故事不断地复述给我们听,还会将书中的人物画下来,乃至最后一字不落地背下来,语言表达能力一日比一日强,还会自己绘制连环画。随着他认识的字越来越多,阅读的书类也在不断地扩充,自然、宇宙、科学、地理、历史都有涉及。他最喜欢的两套书是《带着问题去旅行》和《漫画国宝》。他会在书中寻找自己去过的地方,那个国家有什么特色,有什么好吃的,有哪些标志性建筑物。记得有一次翻到缅甸时,他非常感兴趣,别致建筑物的神秘感深深地吸引了他。于是,我们抽空带上书本去了这个国家,实地查看是否与书中描述的一致。看《漫画国宝》这本书时,也带他游览了不少国内知名的博物馆,带着书本中的提问,去博物馆找寻答案,这种方式让他的记忆最深刻,我觉得比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要强得多。
上一年级后,作息安排逐渐固定,不像原先那样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我也忙于工作和生活的琐碎,亲子阅读时间在减少。某日检查作业,发现他在作业本封面上涂鸦,我能预见他会涂鸦但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而且涂在英雄人物身上,好笑的同时我就在想是时候可以来一波爱国爱英雄教育了。于是我问他:“你知道封面上这位叔叔是谁吗?”他回答:“不知道,我猜是个士兵吧!”当天我没有给他答案,第二天我准备了一些阅读资料,在一起阅读中,他知道了这是我们的英雄——雷锋,还知道了英雄的各种事迹以及一些延伸性内容。趁着这个机会我教育了他一番:“英雄是要我们用心去尊敬、去学习、去歌颂的!”于是,他拿起橡皮默默地擦去了涂鸦,脸上带着敬畏的表情。在接下来的手抄报活动中,他还用上了雷锋的故事。如果说学习让人类脱颖而出,那会阅读就是让学习成为可能。
在一起阅读的这些年,我也总结了一些心得:在阅读的时候尽量让孩子用手指指着字,逐个读,避免漏字;孩子阅读时总会碰到不认识的字,这个时候可以让他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孩子读完后,大人再从头到尾完整地读一遍,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加以解释;实在哪天忙,阅读不了,可以准备好音频,让孩子自己一边听一边读。
在阅读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当我把学到的知识渗透到生活中后,他觉得像在跟他做游戏,不用一板一眼地讲解,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一些知识,养成了生活中一些关键的能力。
人生是一次漫长的马拉松,我用亲子阅读陪孩子“起跑”,我们一起阅读一起学习新知识。阅读是无法速成的,它必定是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的。我静静期待和验证亲子阅读到底会带给他一种怎样的人生,静待花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