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两首绝美的《青玉案》,一首是辛弃疾的,另外一首更为人称道
从先秦诗经,到两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之辞赋,再到唐朝的近体诗,本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已经到了极致,到了顶峰。此后的文人,只能因循前人旧路,循规蹈矩,却没想到,宋朝后来居上,将中国古典文化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就如陈寅恪所说,华夏之文化,历千载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家。
宋朝的文人,将词这种体裁,化伶人乐工之曲,为士大夫之词,使之成为文学的主流体裁,达到与诗并列的地位。
唐诗宋词,从此,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美的两个名词。并且,光从美感上来说,词柔婉清丽,更符合古典文化含蓄的审美标准。
暂且不论内容,单单是那些曲调各异的词牌名,叫起来便令人心碎了。《蝶恋花》、《虞美人》、《拜星月慢》、《满庭芳》……这些名字,犹如一壶壶不同配方年份的美酒佳酿,醇香扑鼻,滋味各异,饮上一口,便妙不可言。
当这些词牌名,被那些风流不羁的文人墨客,填上悲欢离合的情绪,家国天下的情怀,更成了千古不朽的艺术。
像看到《生查子》,我们就不禁想起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看到《雨霖铃》,就想到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如何不令人心醉呢?
数百个词牌当中,我尤喜欢《青云案》这个词牌。因为,南宋词人辛弃疾,为这个词牌填了一首极美的词作,赋予了极美的意境。
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灯火阑珊处”,蕴含无限意蕴,王国维称之为成大事业者所要经历的最高境界。
金戈铁马的辛弃疾,虽然爱作豪放之词,可他婉约起来,又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呢?
宋朝有两首绝美,并为人称道的《青玉案》,一首就是辛弃疾这首。
还有一首,不仅在当时为一众文人所称赞,并且同样名传千古。此词就是贺铸的《青玉案》。
当代有位教授王兆鹏,带着许多研究生,综合选本、历代评点、研究论文等各项数据,对两万多首宋词列了一个排行榜。这个排行榜,可以看做是词坛热度排行榜。
这个榜单中,贺铸的《青玉案》排在第17名,而辛弃疾的《青玉案》排在第39名。我们一起来品析这首词: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隐退苏州的时候,想起了曾遇到的一位红颜知己,但最后二人分离,相思之下,贺铸并写这首词。
首句一语双关,“横塘”是一座堤的名字,也是作者居住的地名。“凌波”则是指波浪。水波没有过横塘,是说流水无情,然而“凌波”又典出曹植《洛神赋》,指女子轻盈的步伐。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红颜知己不能来到自己身边,只能看着佳人在暮春的风尘,簌簌的落花之中,渐渐远去。就如同两条线的交点,交点之后天各一方,越走越远。
望着空荡荡的街口,词人心中落寞,可他的思绪依旧没有停止,依旧停留在那位佳人身上。他独立落花之中,想象着佳人离去之后,美好的年华将是怎么度过的,又是和谁度过的?
锦瑟年华,自然是化用了李商隐的句子。
恐怕她只能孤单的在月亮门与花木遍植的小园香径之中,独自徘徊。或许有时候,她会坐在雕琢得十分精美窗户边,偶尔望着窗户的花园发呆,偶尔又看着,春去春来,孤单的感慨。
这或许,就是柳永所说的:纵有风情,无人可诉。
下阕词人承接对佳人处境的感慨,转到自己的无奈
彩云飘飞流动,时间悄然流逝,天色渐晚,词人一个晃神眨眼,发现一片昏暗,原来天色已暮。相思无处可寄,词人不禁拿起了笔,写出自己断肠相思的词句。
最后一句,是令人无比称道的佳句:
若要问我的闲愁有多少?看看那一川漫无边际的烟草,看看这满城飘飞的风絮,还有那黄梅时节,连绵不绝、淅淅沥沥的细雨,就知道了。
这结尾,巧就巧在,没有正面回答自己的“试问”,因为一旦正面回答,意思就尽了。贺铸以三个意象,三种场景,来回答这个“试问”。自己的闲愁,就像烟草、柳絮、黄梅雨。
此三种意象,都是细微的,若有若无的,但挥之不去,并且连绵不绝。所以,词人将无法用语言的形容的抽象“闲愁”,化为了有形的具体事物,让读者从一个绝美的意境中,领略他的愁。
这首词写完后流传开来,当时的文人都赞不绝口,认为是绝唱,宋朝大诗人黄庭坚看后,更是写了一首诗,大概意思是称赞写江南愁思的词,贺铸的这首《青玉案》最妙。同时贺铸也得了一个雅号,叫做“贺梅子”。
贺铸自称是贺知章的后人,也不知是真是假,但他却是宋朝的贵族,一个皇后的族孙。贺铸长相奇丑,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但他的才华极高,宋朝的词坛,他的综合实力很强,既擅长婉约词,又能写豪放词,并且两种词的精髓,他都掌握得炉火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