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丸的应用体会
艾显江
【关键词】补中益气丸;应用
补中益气丸源于李东垣《脾胃论》, 原方为汤剂, 用于内伤脾胃发热。改为丸剂后, 具有服用方便、药效持久、节省药材的特点。作者临证常用补中益气丸治疗多种因中气不足、清阳下陷引起的病证, 效果不逊于汤剂。现将应用心得介绍如下。
1 组方分析
本方用黄芪益气升阳为君;人参、甘草、蜂蜜补中益气为臣;白术健脾, 当归补血, 陈皮理气为佐;升麻、柴胡升举阳气为引使, 具有益气升阳、补中固卫、调理气血的作用,对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而导致的各种病变均可应用。其既可用于中气虚弱的原发病证, 又可用于各种病证在治疗过程中而出现中气虚弱下陷的病理变化;既可单独应用, 又可配合其他药物应用。
2 临证应用
2.1 高血压病 久服降压药无效, 而体质虚弱的患者常见有头晕, 乏力, 倦怠, 纳差, 腹胀, 便溏, 面黄舌淡, 苔白, 脉弱的征象。此类患者中气已虚弱, 清阳不能上升于头目, 服降压药已无益, 需改服补中益气丸, 9~12 g/次, 3次/d, 使清阳上升, 体质恢复, 血压随之下降。但新病体壮、面红舌红者不可服之。
2.2 低血压 大多素体虚弱, 常有头晕, 倦怠乏力, 食少腹胀, 便溏等脾气虚弱、清阳不升的征象, 可服用补中益气丸, 9~12 g/次, 3次/d, 可使脾气逐渐充盛, 阳气上升于头目, 体质改善, 血压随之上升。因此, 无论高血压还是低血压只要病机为气虚下陷, 服用补中益气丸均可改善, 使机体恢复正常状态。
2.3 慢性鼻炎、慢性咽炎 均属风热邪毒导致的病变, 但长时间用泻火解毒药物, 热毒未能清除, 人体阳气却受到损伤。药物必须通过人体的正气才能发挥驱除病邪的作用, 正气虚弱, 药物无能为力, 同时还出现倦怠乏力、食少腹胀、便溏等现象。这时加用补中益气丸, 9~12 g/次, 3次/d, 可升提人体清阳, 再配合疏风清热的药物, 以驱除病邪, 治愈疾病。
2.4 冠心病 属于瘀血阻塞血管的疾病, 但是很多长期服活血化瘀药而疗效不明显的患者, 同时出现倦怠乏力, 气短纳差, 心悸, 活动则心痛胸闷加重, 为心脾已气虚, 行血无力。加服补中益气丸, 使气充而血足, 因而化瘀药的效果明显增强, 机体内气血畅行, 心脏得以充养, 体质改善, 症状消除。
2.5 慢性肝炎 多由湿热毒邪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长期应用清热化湿、疏肝理气的药物未能治愈, 同时还出现倦怠乏力、腹胀便溏、脉虚弱等中气虚弱的现象。继续服用原来的药物, 有时症状可逐渐加重。这时加用补中益气丸助其中气, 使脾气健运, 抵抗肝气横逆, 症状消除, 肝功能得以改善。
2.6 胃下垂、肾下垂、脱肛及子宫脱离垂等内脏下垂 多由于脾气不足, 不能维持内脏的正常生理位置而下垂, 患者多有腹胀便溏, 倦怠乏力, 脉虚弱的征象。应坚持服补中益气丸, 使脾气逐渐健旺, 清阳得以上升, 因而脏器下垂得以改善。但必须根据具体情况, 配合其他药物, 清除湿热、气滞、血瘀等各种不利因素, 再坚持服补中益气丸1个月方可收到明显效果。
2.7 小便失禁、小儿神经性尿频 多因肾气不足, 开阖失司。但有些患者多次服用补肾药无效, 常见倦怠乏力、腹胀便溏、脉虚弱等中气不足的现象。这是因为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补肾药要通过脾的运化转输才能发挥作用, 膀胱的开阖功能需要气机正常升降才能运行, 所以脾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常说的“补肾不如补脾”。服补中益气丸可使气机清轻上升, 肾气得以补充, 膀胱的约束能力加强而恢复正常功能。
3 体会
补中益气丸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而治疗中气不足、清阳下陷的病证。临床各科疾病开始或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倦怠乏力, 腹满便溏, 舌淡, 脉虚弱等中气不足、清阳下陷的征象时, 均可以服用补中益气丸, 根据具体情况, 单用或配合应用;可用汤剂, 也可用丸剂。汤剂迅猛, 适用于急症;丸剂性缓而效果稳定, 适用于慢性病。因为慢性患者的正气恢复, 阴阳平衡, 病邪的驱除均需要缓慢而持久的药力作用,所以慢性病坚持用丸剂疗效更好。
[收稿日期:2014-05-19]
作者单位:402260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