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疼痛克星——大包穴
大包穴为脾经的最后一个穴位,具有调节气喘、哮喘、胸闷、呼吸系统疾病等作用;同时具有解除全身疼痛,四肢无力,食多身瘦及提高记忆力和缓解疲劳的作用。但因穴位下为胸膜,因此针刺时应严格控制进针角度和深度。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
侧卧举臂,在腋下6寸、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取穴。
解剖定位
在第六肋间隙,前锯肌中;有胸背动、静脉及第六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当胸长神经直系的末端。行针时,在肋角的前内侧胸壁,应在相邻肋骨之间,在肋角的内侧行针,应经肋骨上缘,这样可避开肋间动脉及其分支。该穴位深部相对应的器官有胸膜腔、肺、膈、肝(右侧)、胃(左侧),故不可深刺。
名称释义
“大”,穴内气血涉及的范围为大、为广也。“包”,裹也、受也。本穴物质为大包穴上部区域流落下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的低地势点,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汇聚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传脾脏,气血物质在此有如收裹之状,故名“大包穴”。
功能主治
宣肺理气,宽胸益脾
气喘、哮喘、胸闷、心内膜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支气管哮喘、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全身疼痛、无力,食多身瘦
操作方法
推拿:点按、按揉、推按、指顶
艾灸:艾炷灸3壮,艾条灸10~20分钟
针刺:斜刺或向后平刺0.3~0.5寸。严禁深刺,以防刺伤肺脏。
养生保健
双手按住大包穴后,从胸外侧向内推压胸部三十六次;其次,手掌按住大包穴,再旋转推压三十六次;最后,用手指搓揉大包穴三十六次,可以缓解全身疼痛,丰胸。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