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的诗是哪首?

1

昨天聊了聊古诗,意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早就离我们远去了,我们貌似对它很熟悉,其实一点都不了解。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也习惯了它在我们身边,可我们不知道它为啥还要存在。

不但是古诗词是这样,书法、国画这样的传统艺术都是这样,并且诗、书、画、印都可以在一幅作品里表现。比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为啥画里有那么一个看不到面目的小人,然后傻了吧唧地在下雪的大冬天里钓鱼。

我们每个人都从小会背这首诗,但真不知道它要说啥;我们可能会看到无数幅表现这个题材的国画,可我们无法理解它是一幅中国山水画,而不是人物画。

上学时,老师说,柳宗元在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和苦恼。

想想,挺扯淡的,坐那儿咋就能抒发苦恼呢?应该是越坐越恼。

后来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杨慎的那首开篇词被谱了曲儿,大为流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还是觉得挺扯的,你争我夺,死去活来的,最后你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鬼才信。而这时为什么又有“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呢?

后来又看了清代诗人陈阮的《一字诗》。

一帆一桨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陈阮是清嘉庆年间进士,当过四川道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四川省监察委主任。

他还是说“一个渔翁一钓钩”,咋就都和渔翁干上了呢?

但你把这三首诗放一块儿,你好像能明白点啥!人的一生你又能钓到什么呢?

是功名,还是利益,是非成败转头空,一江明月一江秋。感叹人生的很多求而不得,感叹时光的慢慢流逝,这就是诗。

它能给每个人不同的歧义想象,好像只有诗、书、画能让你这么想,怎么想呢?爱咋想咋想,这叫什么?思想自由。

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以至于我们觉得那并不是一件正常的事,可古人早都这样干了。

2

说到诗,我们不能不说唐诗,唐诗的不同在于它大气,这种大气来自自由。

唐诗中最有名的是李杜,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

杜甫青年时就写了一首牛诗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这首诗的那一年,杜甫24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是五言古诗,古诗并不是现在的叫法,唐朝就这么叫,叫古体诗,就是诗可以自由写,不用考虑韵律和对仗,这首诗里面就没有对仗的句子。

公元757年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五十七岁的李白被永王李璘邀请去当幕僚,唐肃宗李亨觉得他这弟弟要造反,李白也获罪入狱。幸得郭子仪力保,方得免死,改为从九江流放夜郎。

这一年是年杜甫四十六岁,从叛军的军营逃出,到甘肃凤翔去找唐肃宗。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二年,在流放夜郎的途中,五十八的李白到了武汉,登上黄鹤楼,看到了崔颢的那首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一年,关中大旱,新皇帝宣布大赦天下,规定死者从流,流放以下完全赦免。李白顺着长江疾驶而下,到了三峡。听到赦免的消息大悦,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

八年之后,杜甫同样经过此地,站在白帝城上望长江,写下了那首天下第一的七律《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作品很难分出胜负,为啥说这首诗是天下第一呢?

《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当时他流落在夔(kuí)州,就是今天的重庆奉节,肺病严重,生活困顿。大约在重阳节的那天,他孤身一人登高远眺,长江沿岸的萧瑟秋景让他触目伤怀。

诗的意思不难理解,先写登高所见的景象:秋风凛冽,江边的树林里传来猿猴的哀鸣,江心的沙洲上冷清清的,鸟儿正在还巢。无边的落叶萧萧飘坠,江水滚滚奔流。

在这样的萧瑟气氛里,诗人检讨自己的一生,一年年颠沛流离、辗转万里,徒然羡慕还巢的鸟儿。忽然间人就老了,时间像无尽的江水一样无情地流逝,自己也已经迎来了人生的秋天,拖着病体独自登高。一生的艰辛染白了鬓发,只有酒可以浇愁,但病太重、人太潦倒,连酒也喝不得了。

全诗可以分成两段,前四句是意象,后四句是感怀。在意象的四句当中,前两句是小视野,后两句是大视野。好像有一架摄影机架在直升机上,扫过眼前的江心沙洲,追随沙洲上的飞鸟忽然腾上高空,用上帝视角俯瞰人间。这是今天的电影导演们常用的镜头语言,原来古代的诗人们早就用过。

这种镜头语言会让近景里的事物一下子变得渺小,让刚刚吸引你注意的东西一下子变得微不足道,让那些或沉重、或鲜活的喜怒哀乐一下子被苍茫感冲淡。

落叶纷纷无边无际,充塞了整个空间。江水奔流无穷无尽,亘古以来就是这样,到千万年之后也还会是这样,充塞了全部的时间。

当你仔细体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组著名的对仗,你会发现前一句给你无尽的空间,后一句给你无尽的时间。这样一来,前两句近景里的猿啼和鸟飞给你带来的感受就会悄悄发生改变。

“流水”是对时间的隐喻,这个梗还是孔子埋下来的。孔子和杜甫同样站在水边,孔子看到的是水的不可挽回地“流去”,杜甫看到的却是水的无法抵挡的“奔来”。

也就是说,杜甫虽然用到了孔子的梗,但感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你看到的是“流去”,你的心里是怅惘和无奈;当你看到的是“奔来”,你的心里是恐惧和悲哀。

从高处眺望长江,看着波涛翻滚,你既可以看成“流去”,也可以看成“奔来”。去和来其实在客观上都是一回事,但在主观上到底会形成怎样的视角,这就取决于你当时的心境了。境由心生,你看到的一切事物、一切风景都不可能是客观的,而只能是被你的心境渲染出来的。

杜甫看到的是“不尽长江滚滚来”,“奔来”的视角产生巨大的压迫感,足以使人屏住呼吸。仿佛渺小的自己赤身裸体、无依无靠,眼睁睁看着排空巨浪扑面而来,自己无处可逃。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大潮之中,无处可逃,以至于我们忘记了身边还有一种东西叫古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