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代县:边靖楼
早晨8点多出发,走繁河高速到代县,80公里,77分钟。
到代县县城,看到城中心堵车,担心城里街道窄不好走,难停车,在街边看到一个单位院子开着门,就将车停了进去。
小小代县城,有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边靖楼、阿育王塔、文庙,相距都不远,步行正合适。
边靖楼位于代县县城中心,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后遭火灾,成化年间重建,后世屡有修葺。取名边靖楼,意为靖边安民,可守望敌人,击鼓联络,指挥作战。2001年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楼为砖木结构,由砖券洞台基和三层歇山顶楼身组成,台高13.3米,楼身高26.7米,总高40米。台下券洞南北穿通,台上楼宽7间,深5间,四周围廊。楼南面悬两块巨匾,一为清雍正十一年雁平兵备道汤豫诚所立“声闻四达”匾,一为道光三十七年知州陈鼎雯所立“雁门第一楼”匾。楼北面第三层挂有雍正十年知州杨弘志立“威镇三关巨匾。
台基东北部设置马道,可以上楼。进到边靖楼内,楼内一层陈列了一座从代县东章村观音寺移来的唐代石灯台。这座石灯台建于唐开元年间,所在的观音寺在唐武宗灭佛时难逃厄运,石灯台却得以幸存。
石灯台造型十分别致,顶部为一仰莲造型宝刹,莲座下为八角攒尖顶,上覆仿木筒瓦造型,顶檐下置石仿木斗栱椽飞,下接八棱石柱。下方有四层逐一递缩八角形叠涩,叠涩大于石柱,叠涩下再接一八棱石柱,八面镌刻有铭文。最有特点的是石灯台座,雕刻成五峰造型,居中者形成灯台的须弥座,托住灯台。这五峰正象征五台山的东、南、西、北、中五台。古时到五台山多走北线,代县正在北线进山拜佛的路线之上。
燃灯祈福是北齐以来佛教信仰的常见仪式,记得去年在太原西山童子寺遗址,有幸看到全国现存最早的燃灯石塔,建于北齐年间。
还有木质台阶可登上二层、三层。每层的空间均十分敞阔,受木构建筑的局限,我国古代建筑一般都很难营造出大跨度的室内空间,像边靖楼这样三层楼阁每一层都营造出如此阔达的空间,十分少见。
每层檐下皆施斗拱,登楼可见斗拱规整,梁架精巧,结构合理,联接严密。
山西地面文物冠绝全国,边靖楼虽然是明代建筑,距今仅500多年,这在动辄就是唐宋的山西古建中,算是“晚辈”,但就体量而言却是山西楼阁式建筑中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