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心游古寺
心游古寺
鲁人
走过的古寺不多。但每每走入那些古老的寺院,我的心里总会有些微妙的感觉。
看到的古寺都是浓荫蔽日,参天的大树都是数百年上千年的树龄。它们或老干如铁,或虬枝似龙。铺开硕大的树冠像是要呵护古寺及寺中所有的生灵。尘世中是很难有这种历经沧桑的生命的。寺院中,尤其古寺院中,还常会有一些被神化被传奇的事情和事物,它们往往蕴含着许多对某种善良行为的颂扬及对人的教化和规劝。
行于这些远离尘嚣,隐于群山之中的宗教圣地,确实常常可以让人心骨皆清,不起妄心。
我一直是以旅游者的身份走入寺院的。虽然读过一两本通俗浅显的佛教读物,于佛的精髓却完全是个白丁。同时我进得寺院,也从不拜佛。总觉得佛做为一种心灵的境界应该是神圣的,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孔圣人认为祭祀是很神圣的情感的寄托。因此祭祀自家祖上的亡灵以外的鬼神,便是有目的,是谄媚了。其实,“佛”渴望的应该也并不是宏大的祭奠,而是天下生灵的和平。
一次,徜徉于一座古寺的院落里,无意中瞥见一对恋人蹲在花坛边拨弄着什么?从他们身边走过时,见那男孩正试图让甬道边的一只蚯蚓爬回花坛。但那蚯蚓并不领情,依然固执地向青砖铺就的甬道中间蠕行着。女孩在一边怜悯地喃喃着什么;男孩又用小棍将蚯蚓轻轻地拨了两下,见仍不管用,只好用小棍小心地将它挑起来放回花坛里。那对恋人的神情及动作是那么虔诚。我的嘴角上掠过一丝笑意。这种行为不免有些矫情,但如果一个人行于寺院千年的甬道上,仍然可以无视于那些幼小生命的话,那么这个人可能真是不可救药了。
人性的脆弱在于他很难自觉地去达到一种完美的道德境界,因此,总是需要靠外力压迫去完成。宗教便成了人们最常用最喜欢用的方式之一。它即是人类渴望改变身命运的祈福,也是人们在自觉世风日下时,渴求洁身自好的心灵避难所,是精神由无奈而沉迷的归宿。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