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王,嬴驷:如何才能不迷茫?

“大势定长策,时势出方略”,这是从大秦帝国里听到的,

太子嬴驷因为杀人,触犯了商君新法,被秦孝公赶出王宫,到秦国各处游历,体验秦国新法,

游历多年后,太子回国,与秦孝公有一段对话,大致如下,

秦孝公:你在秦国游历多年,如何看秦国新法?

太子:秦国新法已经深入人心,以后无论谁当国君,都应该贯彻到底;

秦孝公:你说要提防老贵族复辟,是几个意思?

太子:您看过我的文章?变法就是利益重新分割,伤害到了老贵族的利益,老贵族一定会起来反抗,这个过程至少持续两代人。现在第一代老贵族还有很多人在世,根基还在,所以一定要提防老贵族复辟。

秦孝公:根除复辟,又当如何?

太子:大势定长策,时势出方略,时势未至,嬴驷不敢妄言。

什么叫大势?对于当时的天下来说,统一天下是大势。

谁强大,谁就能统一天下。如何才能强大?变法。

所以嬴驷说,无论是谁当秦国国君,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这个法就是商鞅变法之后的法。

这就是秦国的“长策”。

“时势出方略”,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坚持法治的长策之下,必须提防老贵族复辟,一旦复辟,变法就付之东流了,

但如何根除复辟?嬴驷的答案是不知道,因为时势未至,他还没有方略。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方略”一定是为“长策”服务的。

我们每天都会面临很多问题,每个问题都需要抉择,这种针对问题的抉择,大部分情况下就是所谓的“方略”,

问题是,我们做出的方略,大多都只考虑了眼前,因为我们没有“长策”,

没有长策,方略就很随意,只要保证眼前利益就好了,结果很可能会伤害长远利益,

也就是说,我们选择了现在,放弃了未来,

为什么有的人有长策,有的人只有方略?

长策的本质,还是要立志,三十而立志,才能四十不惑,

没有立志,就只能根据时势出各种“方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章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的对,说的就是这个理。

问题是,如何才能立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从十五岁开始学习,到三十才立志,至少15年的时间,我们有过吗?大概没有,

这个“学”,不是指我们每天啃书本的学,而是学而时习之的学,

想想当年冲动杀人的太子,与今日已判若两人,

在《大秦帝国》的演义中,太子嬴驷走遍了秦国的郡县山川,每日风餐露宿,与普通的游方士子无异,

正因为有这几年的沉淀,嬴驷才能有上述对话中的见识,正因为有了见识,才有“长策与方略”的一番言语,

历史,值得吾辈学习者多矣!


上一篇:历史的演进,从封建到郡县

推荐:三十未立,四十而惑

(0)

相关推荐

  • 商鞅为什么会被车裂而死?其实就是报应

    商鞅是一个道德败坏,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改革家,实际上这些改革家在我们古代历史中,他们的命运是极其相似的,譬如他们前期都很受君主的器重和信任,都是到了后期就会被大力清算,王安石,张居正就是很好的例子. ...

  • 商鞅明明是秦国的大功臣,为何秦王还要杀他?

    发布时间: 20-05-0317:33历史领域创作者 商鞅本来是卫国人,秦孝公向天下颁布求贤令时,前半生还一事无成的商鞅就跑去投奔.孝公与商鞅谈论治国之道,而商鞅的回答让他十分满意. 于是孝公提拔商鞅 ...

  • 对比商鞅变法的成功,解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深层原因

    在中原王朝的历史上,进行过数以百计的变法和革新,最终目的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想富国强兵长治久安,但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失败收场了,因此,从后世的角度来看,北宋年间,王安石变法推行"新法" ...

  • 你不可不知的历史知识《商鞅立木建信》

    诚信的力量 商鞅是战国中期卫国人,他本来姓公孙,名鞅,是卫国国君的后代.商鞅年轻的时候喜欢法家的理论,是魏国宰相公叔痤的家臣.公叔痤知道他有本事,就想把他推荐给魏惠王,可公叔痤还没来得及上朝就病倒了. ...

  • 秦国变法期间,也曾多次遭到阻挠,商鞅为此不惜一次斩决700人

    公元前453年,经过春秋时期300年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已经大大减少:随着韩.赵.魏三家分晋立国,战国七雄的格局初步奠定.从此,华夏大地彻底进入了一个大争之世,群雄逐鹿,百家争鸣,原有的规则 ...

  • 你知道吗?秦始皇能统一六国是因为全民普法

    上大学的时候,法制史的课上老师讲过商鞅变法,当时就觉得商鞅是个了不起的人.多年后,再次读到他的变法过程,忽然觉得这个人会变魔法一般. 从史书中,我们都知道,在商鞅变法前,秦国地处西方,在七雄中最弱小. ...

  • 秦国首位称王的秦惠王,上位就杀商鞅,他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

    秦国在经过秦献公和秦孝公的厉行变法,使得秦国的实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秦孝公的儿子嬴驷即位后,秦国再接再厉,一举收服河西之地,成功打开了通往中原的大门,使得秦国正式参与到了中原争霸之列.但秦惠 ...

  • 西安明朝藩王秦惠王朱公锡墓

    明朝秦惠王朱公锡是秦康王朱志潔的嫡长子,英宗正统十一的(1446)被确立为世子,明英宗天顺二年继承王位,朱公锡在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病逝,在位二十八年,享年大概50岁左右,惠王朱公锡(第六位秦王)墓,& ...

  • 秦惠王死后,张仪为何没有像商鞅那样被清算?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其缔造者嬴政也被誉为'始皇帝'.'千古一帝'. 不过,秦国作为昔日的边陲小国,它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光靠嬴政一代是无法做到的.为了达到扫清六合的大目标,秦国经历了许多 ...

  • 商鞅死后,秦惠王发现一个四字秘诀,这秘诀,才让秦最终统一天下

    <大秦往事>第42期 商鞅死后,秦惠王发现一个四字秘诀,这秘诀,才让秦最终统一天下 什么秘诀能有这么大作用呢,这件事就得从商鞅谈起了. 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于此而言,商鞅对秦当然是居功至 ...

  • 《甘冒相秦惠王》

    说的是甘茂排挤犀首公孙衍的故事.甘茂,战国时著名政治家,曾就学于史举,学百家之说,后经张仪.樗里疾引荐于秦惠文王,后遭谗毁排挤而投向齐国.公孙衍,别称"犀首",为魏国阴晋人.公孙衍 ...

  • 战国系列78:纵横捭阖秦惠王辞世 张仪欲隐退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在上一期我们讲到,秦楚大战,最终以楚国的全面落败而告终.经此一役之后,原本秦.楚.齐三强鼎立的平衡局面被打破了,秦国一家独大,风光一时无二. 公元前310年,秦惠王去世.关于他的一生 ...

  • 战国系列63:张仪欲劝秦惠王挟天子以令诸侯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在上一期我们讲到,秦国打败了公孙衍组织的合纵联盟,张仪也再一次的回到了秦国的相位上. 公元前316年,地处西南的苴(chá)国和蜀国,因为领土问题而爆发了战争.苴国打不过蜀国,便派人 ...

  • UC头条假如商鞅没有被车裂, 而继续被秦惠王赢驷重用, 结果会怎样不同?

    商鞅如果没有被车裂,继续被秦惠文王重用,结果会怎么样呢?我认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来分析下具体的情况.商鞅在秦国的地位已经达到了顶峰,秦法是他制定的,他是开创者和奠基人,除了秦孝公就要数商鞅了,说他 ...

  • 商鞅虽是秦惠王所杀,但实际上秦孝公早有预谋?

    历史静谈 发布时间: 18-10-0821:30 说到商鞅大家其实都有所耳闻了,在历史上,他死在了秦惠王的手上,秦惠王是秦孝公的儿子.但是实际上商鞅的死早就被秦孝公设计好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历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