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笔记(9月23日)听课笔记(上)

听课笔记

听张克复先生“富民兴陇”专题讲座:甘肃,从历史 深处走来

上午,全省2021年“富民兴陇”第十讲开讲,通过视频方式认真地聆听了张克复先生讲甘肃的历史文化,纠正了自己许多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与张克复先生有过许多交集,无论是会议、还是酒桌、还是闲聊,先生总是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风趣幽默。先生是甘肃历史文化的活字典。听时记下如下笔记:

一、前言

甘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在这里的一些河谷台地上。在新石器时代,从陇东到河西,从甘南到肃北,到处都有原始先民们活动的遗址。距今7800年的大地湾遗址,母系社会早期的代表;距今5000——4000年的马家窑文化,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前后延续1000年,彩陶之乡;距今4000年左右的齐家文化、四坝文化、火烧沟文化、沙井文化、辛店文化等,进入父系社会,开始有了阶级分化,使用青铜器,进入文明时代。

二、羲轩桑梓

相传甘肃是伏羲、女娲和黄帝的故乡,被称为“羲轩桑梓”。

史籍记载:“太昊伏羲氏生于成纪”,即今秦安县北、静宁县南一带。传其母孕十二年而生,故命名其诞生地为“成纪”。古人以木星纪年,一年叫一岁,十年为一旬,十二年为一纪 ,所以以华胥怀孕时间来命名伏羲出生的地方为成纪。这是甘肃最早见于史籍的地名。

女娲乃母系氏族首领,传说是伏羲同母之女弟,也诞生于成纪。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据《水经注》记载,“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的轩辕谷(今清水县境内)。“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空同之上,故往见之。”至今崆峒山有问道宫(黄帝问道处)、望驾山(以望黄帝驾临处)等古迹。黄帝并曾“西济积石,涉流沙,登于昆仑”。“黄帝崩,葬桥山”。《史记索隐》引《汉书·地理志》:“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史记正义》引《括地志》:“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阳周县、罗川县即今甘肃正宁县,黄帝遗陵位于正宁县二顷塬与五顷塬之间。五帝中之颛顼高阳氏也“西行于流沙”(流沙,在今张掖一带)。

三、雍梁之地

甘肃古为“雍梁之地”。相传夏禹划天下为九州,甘肃境内分属雍州西部和梁州北部。《禹贡》记载:“黑水西河惟雍州。”当指今陕西、山西之间,黄河以西至“弱水既西”的地区,包括今甘肃陇东、陇西和河西地区。今甘肃东南部则属梁州。《禹贡》记载:“华阳黑水惟梁州”,为华山(秦岭)以南之汉中、巴蜀地。甘肃东南部地处秦岭西延部分,故属梁州。

大禹生于石纽,长于西羌死于会稽。是黄帝的玄孙,大禹“导山导水”,多数开端于甘肃,如“导山”三条四列,其中导“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导蟠冢至于荆山”,“岷山之阳,至于衡山”,二条三列开始于甘肃;又如“导水”,九川之中,“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导黑水至于三危”,“导河积石,至于龙门”,“蟠冢导漾,东流为汉”,“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六川都导源于甘肃,足见甘肃也是夏禹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

四、周道始兴之地

夏末,周族兴起于陇东一带。周族祖先名弃,善种稷、麦,被尊为农神,称后稷。后稷子不窋率族人奔至戎狄之间(今庆阳市境内)。周人势力越来越大,活动范围遍及今陇东和天水、陇西一带,后又迁至陕甘交界一带,于公元前1066年起兵灭商,建立周朝。所以甘肃又被史家称作“周道始兴之地”。

甲骨文中的“周”,是“用”和“口”两个字的合写。《说文解字》对“周”字的解释也是“从用、从口”。就是说,在商朝人眼里,“周”族就是缴纳供“用”人口的!周其实是商朝众多方国中的一个。

五、秦凉之地

古代甘肃又称作“秦凉之地”。秦人最早生活在山东曲阜一带,后西迁分三支:一支迁于山西上党,赵姓人的祖先;一支西迁定居在今甘肃礼县、西和一带,属“西戎之人”,嬴秦,秦人得到今清水、张家川、秦安、天水一带大片封地,建都于西垂(西犬丘,今礼县东)。一支留在中原地区。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雒邑,秦襄公护送有功被封为诸侯,赐以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以西土地,势力强大起来。

秦武公十年(前688年),吞并邽戎、冀戎,设邽县(今天水市)、冀县(今甘谷县),这是甘肃也是中国置县之始。天下第一下县。

县”本是“悬”的古字,读xuán,是悬挂的意思。周代制度:天下地方千里,分为百县而系于国。

秦穆公时(前659-前621年)攻伐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后秦昭王又攻灭义渠戎(在今庆阳、平凉一带),今甘肃黄河、洮河以东地尽归于秦。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设置陇西郡(治今临洮县)和)。应为天下第一郡。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北地郡(治今庆城县西南)。(上世纪90年代在西峰上学时,老师赠送一本书《北地春韵》,不知北地何义,今始知来历。)

汉承秦制,并开发河西,先后置四郡:酒泉、武威、张掖、敦煌。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国为13刺史部(初为监察区,后演变为地方最高一级建置),今甘肃境除陇南地区一部外,概属凉州刺史部,包括今青海东部、宁夏南部,共辖10郡123县(道),州治陇县(今张家川县),基本上确立了甘肃政区的雏形。东汉因之。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凉州刺史部郡国十二,县、道、侯官九十八。”所以可以说,甘肃省政区奠定于两汉。曹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凉州治西迁武威郡治姑臧城,辖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9郡48县。延至西晋,今甘肃黄河以东由秦州(治今天水)管辖,以西由凉州管辖。这就是省境世称“秦凉之地”的由来。

六、甘肃一词的由来

“甘肃”作为一个名称词,出现于北宋西夏时期。

西魏时始改张掖郡为甘州,以境内之甘峻(浚)山得名;隋时改酒泉郡为肃州。唐末宋初,古羌族的一支——党项族在西北崛起,形成强大的割据势力。1038年党项主李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因在宋之西方,史称“西夏”。是时,西夏地“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元昊遂分“国内诸州计之总兵五十余万”为左、右厢,设立12个监军司(相当于军分区),实行区域性定事统治,其中“甘肃军司”驻甘州,“甘肃”一词首见于史册。

甘肃省的正式设置始于元代。1264年,置甘肃路总管府,旋改为甘州路总管府、肃州路总管府。1271年,忽必烈正式建国号大元,1279年灭宋,统一全国。元政权创设并推行行省制度。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简称甘肃行省,治所甘州,下辖2直隶州、5属州。并设甘肃行枢密院,“提调西路军马”。但甘肃行省的统治重心在河西,其辖区范围大致相当于原西夏的疆域,包括今河西地区,湟水流域,内蒙古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和宁夏之地。黄河及洮河以东概属陕西行省,洮西则属吐蕃宣慰司,与今之甘肃省境大不相同。

十三世纪,成吉思汗从1205年到1227年,东扩西张,蒙古统一全国。1227年,成吉思汗在小陇山避暑,看到小陇山野马威武雄壮,想通过与蒙古马杂交培育优良战马,在小陇山套马时,不熟悉小陇山地形,远看是平地,走近是深沟,坠崖,三日之后病死天清水县西江。(看其它有关成吉思汗的传记,死因并非是此,有多个版本的说法),

甘肃省级建制始于元代。但建置和行政区划的完成则在清代。明朝时“甘肃”一名作为“九边”重镇之一尚见诸史册。原来,明王朝为了巩固北部边防,从洪武到万历年间整修和改建长城。在长城沿边设立了九个边防重镇,即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其中甘肃、宁夏、延绥又为西北“三边”,每个边镇设总督一人,统兵约10万人。甘肃镇驻甘州,管辖自金城至嘉峪关1600余里的长城。

到了清初,恢复行省建置,划全国为18个行省(后增至23省)。清康熙三年(1664年)设陕西右布政使司,驻巩昌(今陇西县城)。康熙六年(1667年)改为巩昌布政使司。康熙七年(1668年)正式改名为甘肃布政使司,移治所于兰州,从此,甘肃又成为一个独立的省区,兰州成为甘肃省会,延之于今。

甘肃一词,始于西夏,完善于无,守成于清。

七、红色之地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1949年7月26日,组建中共甘肃省委,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1950年1月8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