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妈访谈录第6期,教你如何用宫殿记忆法带孩子学历史 | 直播回顾
以下为此次直播的实录:
果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直播间,今天是我们的果妈访谈录第6期,很开心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历史学习、大语文的话题。
这一次,我们请到了一直研究《资治通鉴》的周莉莉老师,她对孩子学习历史很有心得,今天,她也给我们带来了这套书《柏杨给孩子的资治通鉴》,从这套书给大家介绍一些学习历史、大语文的方法,让你对于孩子学习历史有一个了解。
01
培养孩子的历史观
果妈: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先来聊一聊历史。关于历史,在大家的印象里好像就是要死记硬背,特别枯燥,上学的时候学历史就会打瞌睡,而现在我们提出了一个特别好的观念:历史观。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这个观念呢?就让周莉莉老师和我们谈一谈。
周莉莉:我们小时候是应试时代,不管是历史、政治,只要记忆力好,能背下来就能考好,我当时成绩好,就是因为我很会背,但我发现过几年就会忘记,因为死记硬背的东西是很难融入到生活中的。
后来,机缘巧合接触到了《资治通鉴》,去看了一些史书,有些都是我从没有见过的,比如:两个历史学家针对历史吵架,那时候就发现历史很有意思,更现实生活很像,历史的片段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一样,这个时候我是带着思考在读的,就会完全不一样。
果妈:为什么要学历史?回顾我小时候的经历,我还是很喜欢学历史的,因为我是拿历史当故事书看的,我很喜欢历史人物,还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各种事情,我都觉得很有兴趣。
我小时候是先读了《史记》,后来攒了零花钱买了《资治通鉴》来读,我觉得读完历史,在我心中会有一个个图景和故事,自己还会做一些图表,我觉得这些都很有趣。
所以,大家也不要觉得历史就很高深,其实它和我们的生活很贴切,大人读也能从中看见我们当下的生活。
刚才我们聊了孩子为什么要学历史,而且学历史与学语文是分不开的,实际上是好事,而且回归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周莉莉:你翻翻我们小学语文书,都是有朝代、历史典故、文学作品,还有依托朝代发生的事情,历史上出现的古建筑等等,与历史相关的都揉进在小学语文里了。
初一的历史教科书穿插了很多语文的内容,比如:古诗词,而初中历史也提到了赵州桥,有一篇语文课文里是专门介绍赵州桥的,所以,语文和历史无法脱离,并且是有交叉的。
02
关于柏杨的故事
果妈:所以,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由史及文,说到《柏杨给孩子的资治通鉴》这套书,我们就得先聊一聊柏杨。
周莉莉:其实,柏杨才是今天最大的主角,因为他,才有了《柏杨给孩子写的资治通鉴》这套书。
说到柏杨,他是一个文学大家、一个大师级人物,非常有社会责任感,他的一生都是一个传奇,最早求学经历也很坎坷,他有自己的一些精神寄托,有自己的信仰。
今年是他诞辰100周年,1949年他去了台湾,是一个很被动的状态,很动荡,同时期也出现了很多人物,包括金庸都是他很好的朋友。
柏杨抨击了台湾当局,写了杂文,用戏剧化呈现出来,台湾当局就觉得这个人不行,于是把他抓了起来,并判了死刑,后来好多人营救他,死刑改为无期,最后关押10年。
他属于政治犯,这段时间他和女儿都没有见过,经历过几次的动荡,他很会自我调节,把时间全都用在了看书上,并且没有停下写作的进程,写了《中国人史纲》,介绍了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文化的形成、家文化的形成,脱离了传统文化家,这本书的利益很明显,就是给老百姓写的,他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看得懂自己的历史,所以一定要通俗易懂。
前段时间,用漫画说历史的作者二混子接受采访时说,他就是看了柏老的书才会用漫画的方式呈现历史,柏老给了他启发,让他知道了原来历史也可以表达方式不一样,从而让所有人都能接受。
柏杨被关押了十年时间才出狱,后来他的人生观受了影响,他把24史读了个透,那个时候,正好有一个出版家找到他,说《资治通鉴》很多人看不懂,而且它写了1362年的历史,还是编年体的,能看下来的人就更少了,如果这本书因为这个原因不能传承下去,很可惜。
柏杨说我来做,柏杨用了十年写了《白话资治通鉴》,当时他就在一个小房间里写,堆满了很多的资料,他不允许任何人进到这个屋子里,唯一允许进去的是一只猫。
现在距离《白话资治通鉴》出版也有很多年了,后来在大陆出版之后,很轰动,卖了2000万册。
03
《柏杨给孩子写的资治通鉴》的诞生
果妈:通过莉莉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柏杨的故事,那么《柏杨给孩子写的资治通鉴》这套书,它的诞生又是一个什么方式呢?
周莉莉:2008年,柏杨老师过世,而2009年我接手了《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的责任编辑,有幸认识了柏杨老师的夫人张香华老师,当时还没有想到这个事情能够做成,因为资治通鉴的体量实在是太大了。
柏老当时的想法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读读历史,你只有读了历史才知道你从哪里来的,历史是这么多年中国文化的传承。
读了历史你才能认可自己是中国人,找到中国人的归属,而中国历史上的事件是直接可以借鉴的经验,它并不属于帝王将相。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大的历史观、历史经验的积累,这样才能让你在洪流中做出理智清醒的决定,才能判断你所处的时间节点,才有一个大局观指导你的人生。
柏老是非常主张每个人从小读历史,尤其你是自己国家的历史,这也是柏老一直倡导的。
这套书中有柏老的一句话: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我们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不以当一个王朝人为荣......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唯一的立足点,所有的王朝只是中国的王朝,所有的国都是中国的另一种称谓。
周莉莉:柏老就是一个很正的人,尤其他在台湾,他对国人就是一种爱之深、责之切的感觉,他当时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历史书能更大化的影响出去,他想《资治通鉴》能有最大的影响、传承下去,柏老年纪大了,他说自己没有办法再改编资治通鉴,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这就成为了柏老的一个遗愿。
2009年我还是一个小编辑,还无法那么驾轻就熟,所以,就把这个议题搁置了,后来,我一直做柏杨的责编12年,在第7、8年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个事情可以着手开始做了。
我们请了很多专家一起探讨,有很多调整,也打磨了很长时间,最后才有了这套书。
柏老有一个遗愿,他要把自己所有生前的文物捐给大陆,于是,他就全都捐给了现代文学馆,今天也正好是现代文化馆柏老展览的一个开展。
04
《柏杨给孩子的资治通鉴》适合多大孩子
果妈:《柏杨给孩子的资治通鉴》这套书就是周莉莉老师改编的,那我想问:它适合多大孩子看呢?
周莉莉:我们在编这套书的时候是把孩子当老师的,我们会先让他们看,然后让他们提意见,因为我们也要测试多大孩子看完,反馈是可以的。
所以,这套书的这一版出来之后,普遍接受的程度是小学三年级以上独立阅读是没有问题的,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孩子可以进行亲子阅读。
果妈:明白,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情况来选择。
05
关于宫殿记忆法
果妈:有时候讲到历史,我们总会觉得很沉重,因为我们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很长,传统文化很悠远,它带给大家一些压力,因为刚才我们讲到培养孩子的历史观是很重要的,学历史的事情上周莉莉老师提到了宫殿记忆法,所以,想和周老师聊聊宫殿记忆法。
周莉莉:刚才果妈说的培养孩子的史观,我也来补充一下,柏老很大的一个贡献就是,不同的历史事件不同的历史专家有不同的见解,柏老就是把不同的史学家的看法写在书里面,这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发现历史学家可以打架,历史讨论很有意思,原来我们还可以质疑。
孩子看书的时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思考习惯、思辨能力,初中历史教的就是辩证史观,辩证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词,这是说你要有自己思考,你是怎么得出结论的,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
现在的高考也是很开放的,其实所有的培养阅读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
果妈:和孩子学历史首先有一个概念,不一定史书上写的就是真的,我有一个感受,柏老的书会提出很多观点,因为我们果妈阅读从2016年开始开线下的读书会,虽然大家读的是同一本书,但是大家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在读这样的书的时候,相当于隔空和历史学家进行了一场读书会,有带入感,我们并不是被这本书的知识灌输,而是带上孩子思考。
周莉莉:对,这套书就收录了30位历史学家的点评,相当于办了历史的一次论坛,看他们说了什么,其实历史学家也是经常质疑的。
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宫殿记忆法,这个方法是没有人拿到历史、大语文中运用的,但是,很多人对大语文都很头疼,因为它涵盖的内容特别多,比如:文言文、四大发明、京杭大运河、科技、战争等等,全叫大语文,无边无际,大家并不知道怎么能把它成体系的梳理出来。
我们在改编书的过程中发现,宫殿记忆法的思路是非常适合孩子学习大语文的。你把所有相关的知识用自己的逻辑摆进去,就会形成自己的记忆系统,你会觉得很有意思。
宫殿记忆法其实就是在你大脑里建一个宫殿,你自己来装修,你把它分成很多房间,墙上挂什么都是你自己决定,这样的话,你的记忆就会变得很牢固。
这个书的腰封大多数人都会扔掉,因为腰封是一个商业角度的衍生品,很浪费纸张,非常无用,而且不环保。
我们就想怎么把它利用起来,于是就做了一个历史年表。
所有学历史的孩子第一步就是要背朝代歌,历史年表就是一个主线,是一个梳理历史的时间轴,孩子可以把它贴在桌面上,这样就不用刻意背,时间长了就能了解这种东西,如果你给他竖过来,就像一个宫殿、大楼一样,按照自己的想象和逻辑,自己建一个宫殿。
果妈:明白了,就是填充内容。
周莉莉:《资治通鉴》讲了16个朝,是按朝代分的,这套书打开以后可以看到目录,是按照历史事件分的篇章。
这就相当于大厦里这个朝代在这一层,我们自然而然就进了这个房间,把房间的门牌挂上,以商鞅变法为例,主人公是商鞅,还有其他一些人物,都在这个房间里,先把故事弄懂了,我们就相当于一个看客一样,看这个房间发生的戏剧,看完之后,这个房间的装饰就是历史事件衍生的知识点。
这个房间除了历史故事还有文化常识等,这套书是串联大语文最好的读物,走到哪个房间都可以查实,不断充实我们的知识点,有自己的逻辑,对应的还放在这个房间里。
果妈:就好像一个知识树一样。
周莉莉:对,当你随着这些朝代都走完,你自己就会有一个线条把它们都串联起来。
果妈:总结一下,这其实就是一个思维的方式,用一种盖房子、立体化、时间很细致的方式来梳理。
周莉莉:书里有一个总序,这是柏老写的,讲《资治通鉴》怎么来的,为什么叫资治通鉴,尽可能全的抽取资治通鉴的内容,用宫殿记忆法呈现,孩子全都读完之后才知道朝代发生了什么事,前后因果,有什么背景,孩子的逻辑是闭合的状态。
果妈:宫殿记忆法就是一种类似于构建一个知识体系的树或库,它也适合于其他学科。
周莉莉:大语文其实就是用一种历史线,特别适合知识收纳。
果妈:用历史作为一个主线把大语文串起来。
周莉莉:《给孩子的资治通鉴》这套书里面涉及到的成语典故我们都会标记,让孩子自然而然就会知道成语典故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出现,顺着时间轴将它梳理出来,尽可能让孩子清晰的符合逻辑的把这些学明白。
果妈:其实,成人习得这些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
周莉莉:很多家长都反馈说,孩子与爸爸之间没有共同的书籍读,《给孩子的资治通鉴》这套书就特别好,孩子和家长都可以看,还可以讨论,这样就形成了美妙的亲子共读时间。
06
分享关于这套书的故事
周莉莉:最后,给大家分享关于这套书的一些故事,主要借机也感谢参与的专家。
插画师马驰老师,他是中国戏曲学院青年教师,当时做这套书的插画下了很大的功夫,这套书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马驰老师接到这个插图工作,也是非常谨慎和认真的,当时我们看了很多市面上的历史插图,更多的风格选用的是以连环画为底本做参考。
历史其实是对一个插画师非常大的考验,但是随着这么多年考古的科技,资料越来越丰富,很多内容都不太对了,我们确实需要给孩子呈现一部符合现在考古发现的、更严谨的书籍。
考古随着时间一直都是往前推进的,我们在书店里买到的书都是偏通俗的,更多的史料文献要到很专业的地方才能找到。
当时马老师想找一些资料,发现推论都不一样,我们就很困惑,怎么把这个事情画的符合当时实物。
我们就带着马老师所有的插画,来到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专程拜访了中国服饰考古第一人王亚蓉先生!
说起王亚蓉先生,必须要隆重介绍一下! 她是沈从文的闭门大弟子,几十年从事考古纺织品文物现场发掘、保护研究鉴定工作,曾参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三号汉墓保护研究工作。
王亚蓉老师拿到画稿后,第一时间就为马驰老师纠正了一些讹误,又为我们引荐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的85岁老专家、国宝级人物胡秉华先生。
胡老终身热爱考古,审定了这套书的很多细节,他把这些变成了一个纸上博物馆,还能找到实物,真实还原了当时历史的场景,我们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把纹样放在书里,我们发现中国古人的艺术太美了,那是古人的原创,不是我们的创作,古代的美太震撼了,我们能做好继承就已经很不错了。
胡秉华先生严谨细致,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其中,故事里有一口棺材,他本以为这只是一口平常的棺材,便没有做特别的考证,结果,胡秉华先生一眼就指出来,这口棺材应该在哪里哪里加什么样的纹样,因为这口棺材呀,现在就保存在考古研究所里!
果妈:这其实也是宫殿记忆法。
周莉莉:你走到这个楼层都是这种风格,到了下一个楼层又不一样了。
果妈:从刚才周莉莉老师讲,做一套书很容易,其实非常不容易。
周莉莉:从这套书开始启动到出版5年,但是之前沉淀了很多年,这后面是一个庞大的团队,摘录的都是柏杨的经典,包括柏老很大的贡献,一些补充的解释、知识点都在这套书里面。
果妈:我想和大家说,书不用买特别多,关键是要看和用,今天不讲可能你就不知道关于这套书的很多细节,我们可以买回来和孩子一起探索,带着好奇心翻开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读书是给孩子、成人最好的回报,能从书中获取更多人生的智慧。
周莉莉:我们总是认为学历史是严肃、枯燥的事情,其实古人是很好玩的,古人也不是一板一眼的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