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出境文物(124)|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八角星纹彩陶豆
八角星纹彩陶豆 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口径26cm、足径14.5cm、通高28.4cm
文物年代: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出土信息:1978年出土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
馆藏地点:山东省博物馆
八角星纹彩陶豆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前4300年-前2500年)时期的盛食器,1978年出土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这件彩陶豆口径26cm、足径14.5cm、通高28.4cm。泥质红陶,深腹,深盘圜底,盆形豆盘,圆唇斜 口,喇叭形高圈足,造型规整匀称。
大汶口文化八角星纹彩陶豆先在器表施一层白色陶衣,采用彩陶工艺装饰器物,其上用褐、红等矿物染料绘制图案,腹部用白彩在深红色陶衣之上绘制五个方形的八角星纹图案,各八角形纹样之间再用两列白彩竖线段间隔,形成一组反复循环的图案系列;圈足部位画以两周褐色彩带,彩带之上用白彩绘制形似贝形纹样的几何纹。
陶豆是一种饮食器具,由盘和柄足两部分共同组成,其普遍存在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各文化遗存中。按照陶豆的功能划分,则可将陶豆分为实用器和礼器两类。在原始社会人类生活居住的条件简陋,人们多席地而坐,就地取材,受这一环境的影响,陶豆高高的圈足和把柄将豆盘举离地面,则恰恰满足了原始人类的生活使用习惯,该陶豆的设计既卫生又方便,将功能性与形式美结合,该陶豆用于盛放蔬菜和水果等食品十分适宜,是一种受人喜爱的饮食器具。考古发现大量浅盘式陶豆的制作工艺,不仅造型简单而且工艺略显粗糙,细节处理不够精致,推测应属实用器类;而作为礼器的陶豆,其制作工艺与图案纹样则较为讲究与精致,且豆盘较深,可以用来盛装猪头牛头等动物的骨骸,准备为祭祀活动而用。
大汶口文化彩陶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图案纹样多用多色彩(或称复彩),所以图案色彩鲜明,绚丽灿烂,一幅图案往往 白、红、褐、黑各彩同时并用,相比其他彩陶,色彩便单一许多。八角星纹彩陶豆的复彩技法运用娴熟,应用恰当,表现效果突出,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合理,颜色绚丽夺人眼球。虽然豆的色彩只有红、白、黑三色,因制作者对复彩的熟练掌握,使其懂得在白底上绘制红彩和在红底上绘制白彩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并在绘制彩陶图案中交替使用,互换位置或者上色的顺序,就可以取得两种不同的效果,并运用此原理,达到将口沿与豆身区别开来的目的。另外,在红底上面绘制白彩,有黑彩勾边,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也截然不同,黑白对比强烈,更加强调了纹样样式, 视觉感受也会变强,色彩运用的节奏牵引着我们的视线,引导我们的视觉中心。
彩陶豆是一件典型的大汶口文化彩陶器物,该陶豆的彩绘纹饰极具大汶口文化彩陶特色,其图案八角星纹更是大汶口彩陶极具特色的图案样式,对该纹饰的象征意义被普遍接受的解读是,八角星纹象征着东方光芒四射的太阳。
八角星纹在大汶口文化的彩陶器中较为多见,关于这种纹样还有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的含义是,认为其四射的八角寓意无际的天空和无限的空间,而中间的方则象征着大地,有天圆地方之寓意。太阳和月亮是天空中最为醒目,变化周期最为明显的天体,也是与我们人类最为密切的天体,所以在原始社会对太阳的神秘感自然就会产生至高的崇敬感。
在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巫术时代与国家形成之初,掌握历象,教民农时,应是统治者们的主要职责之一,而对器物上艺术图案的绘制更是表达了统治者的精神思想与认知水平。从大汶口文化的随葬情况和社会性质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社会现象,即将祭祀,权力与财富集于一身。从古文献中的许多记载中,我们还可以窥探到,原始社会存在拥有神圣与神秘的地位的执掌历法者,可以看到巫师与天文历法的深刻关系。因此从这些考古文献中可以推断,八角星纹与巫术历法有关,代表了一段时期内大汶口文化人类的生活习惯与精神世界,巫师往往都代表着神秘和不可捉摸的意义,而往往他们的预言可以影响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