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也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

“茶也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出自于清代醉月山人志怪小说《狐狸缘全传》,原诗如下: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自香我何须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吟成白雪心如素,最到梅花香也清。昔日浣沙今日恨,玉人如许愿相亲。白话译文:一杯好茶就可以使人陶醉,又何必喝酒;一本好书就可以使人品味到香气,又何必去闻花。酒还没有喝到尽兴,自己却已醉了。花还未赏到尽头,自己就已经开始沉浸其中了。

对着白雪吟唱心中平静,醉酒成梅花清香自来。古时浣纱的地方今日可惜已经看不见,如玉般洁白无瑕的人儿,多么希望可以亲近你。这是首情诗,描述的是喜欢一女子让作者神魂颠倒,前三句都是描述此女子清雅和迷人;第四句是作者在河边看见过这女子洗衣服因为太美没有说出心里所思所以觉得心里很遗憾,希望人家愿意的话和他永远在一起。

这里我们不讨论后两句对于美人的向往,我们讨论前两句:茶也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醉茶”,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是由于人们空腹饮了过量的浓茶而引发的反胃、乏力的现象。这种现象是茶使人的血糖和血压降低,钾离子增加所导致的结果。但我们认为,这对联所说的“醉茶”,并非指这种生理上的“醉茶”,而是指精神上的“醉茶”。精神层面上的“醉茶”,是一种心灵上的陶醉。试想,约三二知己,闲坐雅致的斗室里,手握洁净晶莹的茶具,鼻闻阵阵的茶香,让人仿佛进入了“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的仙境,哪有不醉之理。但这种醉,也可以说是一种感受,一份心情,以及环境、氛围所营造出来的结果。换言之,是茶不醉人人自醉。

茶”的境界并不是人人可以获得的。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这里说得很清楚,要享有“清福”,一要有工夫,二要练(也就是多饮和多听专家的品评)。对于一个还要为生计奔波劳碌,或不需要奔波劳碌而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的人来说,茶只是一种偶然用来解渴的东西,是牛饮。同一盏茶,贾母和刘姥姥会饮出不同的滋味来。能对茶产生“特别的感觉”,除了跟品茶的环境和品茶的经验有关外,还跟品茶者自身的生存环境和自身的气质、修养等诸因素有关。酒是感性,茶是知性;酒是诗,茶是哲学;酒很浪漫,茶很古典。“借酒消愁愁更愁”。即使因喜庆而喝醉了酒,酒醒之后也是一片空虚,快乐的心静早已化为烟云。而醉茶,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是一种超脱,它可以让人从心底里把烦恼消除。醉茶与醉酒,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

一杯浊酒吵闹在六六五魁,约杂友三五畅大江之南北,喝江山如画里,可以说世界之渺小中华之伟大,讲一代天骄之宏伟,可以道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可以笑村姑戏水,杯盏碰撞中豪情万丈,犹如壮志凌云之势,剑戈在手天下尽在心间。千秋大业一壶茶,红尘万丈三杯酒,培养气质,既应多喝茶,多读书多旅行,多了解新鲜事物,让自己做到说话有底气,肚子里有干货会让你不自觉地自信起来,然后你的眼神有了变化,行为有了变化气质也跟着改变,我坚信茶人即是年事已高,却也是温文尔雅精神矍铄,就像一本阅不尽的书,每一页都有不一样的令人信服的内容,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喝茶,茶中有欢乐悲喜,茶中有百感交集,品茶不就是品人生么。

来源:网络。     编辑:雅荷淡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