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饮汤(张锡纯方)*心肺阳虚,致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能运化精微,变为饮邪
理饮汤
茯苓6白术12干姜15桂枝6炙甘草6生白芍6橘红4.5厚朴4.5生黄芪
人身之热力,方书恒责重相火,而不知君火之热力,较相火尤胜。
盖生育子女以相火为主,消化饮食以君火为主。
君火发于心中,为阳中之火,其热下济,大能温暖脾胃,助其消化之力,此火一衰,脾胃消化之力顿减。若君火旺而相火衰者,其人仍能多饮、多食可享大寿,是知君火之热力,关于人身者甚大也。愚自临证实验以来,遇君火虚者不胜计,其人多廉于饮食,寒饮留滞为恙,投以辛热升补之剂,即随手奏效(拙拟理饮汤为治是病之方,方在第三卷)。彼谓心脏恶热,用药惟宜寒凉者,犹是一偏之论。
三、《四圣心源》中有文“病于相火之衰者,十之八九。病于相火之旺者,十之一二而已”。因此,
相火为病者,多相火衰弱,张锡纯的敦复汤,是专门补助相火的方剂;敦复汤,原为补相火之专方,而方中以人参为君,与萸内、茯苓并用,借其收敛下行之力,能大补肾中元气,元气既旺,相火自生。又用乌附子、补骨脂之大热纯阳,直达下焦,以助相火之热力,核桃仁之温润多脂,峻补肾脏,以厚相火之基址。且附子与人参同用名参附汤,为回元阳之神丹;补骨脂与核桃仁并用名青蛾丸,为助相火之妙品(核桃仁属木,补骨脂属火,并用之,有木火相生之妙)。又恐药性太热,于下焦真阴久而有碍,故又重用生山药,取其汁稠粘,能滋下焦真阴,其气味甘温,又能固下焦气化也。至于鸡内金,其健运脾胃之力,既能流通补药之滞,其收涩膀胱之力,又能逗留热药之性也。
至于相火为病,而相火极旺者,伤寒少阳有之,典型的治疗方剂就是小柴胡。
而君火,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及:
君火虚者,其人多廉于饮食,寒饮留滞为恙,投以辛热升补之剂,即随手奏效。典型的治疗方剂就是张锡纯的理饮汤。
治痰饮
这两天有个朋友说感觉胸膈喉咙有痰,每天有一两次闷到感觉要窒息了,喉咙有怪声,咳着咳着有时候还吐了。
于是我翻了翻张锡纯治疗痰饮的方,再简单归纳总结一下。想看更具体的原文可以参看《医学中衷参西录》治痰饮方。
张锡纯说痰饮为邪,如果停于胃口会胀满呃逆;郁塞胸膈会满闷短气;塞满肺窍会喘促咳逆;停滞于咽喉会咳吐黏涎,停于心下会惊悸失眠,溢于经络会肢体麻木火偏枯;留于关节筋骨会俯仰不利,牵引作疼。
张锡纯常用的方总结为以下六个,理饮汤,理痰汤,龙蚝理痰汤,健脾化痰丸,期颐饼,和治痰点天突穴法。
1. 实证:
张锡纯没有提供他治疗实证的方,但在按语中说了,实证用礞石滚痰丸。
2. 虚证:
(1)理饮汤
治疗因为心肺阳虚导致的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从而引发的痰饮证。辩证要点为脉弦迟细弱。
方:白术12干姜15桂枝6炙甘草6茯苓6生白芍6橘红4.5厚朴4.5生黄芪
服几剂后,如果感觉痰饮疏通了,但气不够,可以加几钱生黄芪。
方中桂枝、干姜补心肺阳气并宣通。
白术、茯苓、甘草去湿。
厚朴降气帮助饮食水谷下行。
橘红利痰饮。
白芍防止前面温燥的药引起上火,滋肝阴,利小便从而利痰饮。
(2)健脾化痰丸
治疗脾胃虚弱,不能运化饮食而生痰。
方:生白术二两,生鸡内金二两。
上二味药,轧细过罗,用慢火焙熟而不可焙过,炼蜜为丸。每服三钱。
白术健补脾胃,鸡内金消瘀积,既补又宣通。
中焦气化恢复正常,清升浊降,可以除生痰之根。
此方不但治疗痰饮效果很好,凡是胃口不好的,吃了都可以增加胃口。久服还可消腹中一切积聚(听上去是治疗腹部肿瘤的好方啊)
(3)期颐饼
治疗老人气虚不能行痰引起的痰气郁结,胸满闷,胁下作疼。凡气虚痰盛的人服了都有效。
方:生芡实六两,生鸡内金三两,白面半斤,白砂糖不拘多少
先将芡实用水淘去浮皮,晒干,轧西过罗。
再将瓦石、糟粕去净后净重三两的鸡内金过罗,置盆内用滚水浸半日。再入芡实,白糖,白面,用所浸原水,和做极小薄饼,烙成焦黄色,当零食吃。
鸡内金补助脾胃,运化饮食,消磨瘀积。食化积消痰自然会除去。
芡实固气,统摄下焦气化。
温养心肺
中药:《金匮要略》
心肺同居上焦,当太阳部位,为阳脏,主一身之阳。张氏认为痰饮的生成与心肺阳气的虚衰也有密切的关系。
“其阳气宣通,若日丽中天,暖光下照。而胃中所纳水谷,实借其阳气宣通之力,以运化精微而生气血,传送渣滓而为二便。清升浊降,痰饮何由而生”。
若“心肺阳虚,致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能运化精微,变为饮证。停于胃口为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渍于肺窍为喘促,滞腻咽喉则咳吐黏涎”。故宗《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自拟【理饮汤】以温养心肺之阳:
中药:茯苓
方以桂枝、干姜助心肺之阳以宣通之,
白术、茯苓、甘草理脾胃之湿而淡渗之。
俾心肺阳气健旺,脾胃升降正常,则痰湿阴霾自散。
中药:五味子
张氏治疗阳虚作痰者,常联合应用干姜、五味子以温化。引邹润安语“干姜温脾肺,是治咳之来路,来路清则咳之源绝矣;五味子使肺气下归于肾,是治咳之去路,去路清则气肃降矣”,诚见道之言。
一、心肺阳虚致饮,【理饮汤】温补心肺之阳兼以温化
张锡纯先生认为,心肺阳虚可“致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能运化精微,变为饮邪”。
其症“停于胃口为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渍满肺窍为喘促,滞腻咽喉为咳吐黏涎。甚或阴霾布满上焦,心肺之阳不能舒畅,转郁而作热。或阳气逼阳外出为身热,迫阳气上浮为耳聋。然必诊其脉,确乎弦迟细弱者”,方能投以【理饮汤】,方用白术、干姜、桂枝、茯苓、白芍、橘红、川朴等药味组成。
中药:桂枝
张锡纯先生在案例中解释说:“心肺阳虚不能宣通脾胃,以致多生痰饮也。”“人之脾胃属土,若地舆然。心肺居临其上,正当太阳部位,其阳气宣通,若日丽中天,暖光下照。而胃中所纳水谷,实借其阳气宣通之力,以运化精微而生气血,传送渣滓而为二便。清升浊降,痰饮何由而生。惟心肺阳虚,不能如离照当空,脾胃即不能借其宣通之力,以运化传送,于是饮食停滞胃口。若大雨之后,阴雾连旬,遍地污淖,不能干渗,则痰饮既生,日积月累郁满上焦则作闷,渍满肺窍则作喘,阻遏心肺阳气,不能四布则作热。”
不方便去医院?来神黄免费问专家。参与方式:关注本账号,私信回复“义诊”即可参与。
“遂为制其汤,方中用
【桂枝】、【干姜】,以助心肺之阳,而宣通之。
【白术】、【茯苓】、【甘草】以理脾胃之湿,而淡渗之。
用【厚朴】者,叶天士谓:`厚朴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欲借温通之性,使胃中阳通气降,运水谷速于下行也。
用【橘红】者,助白术、茯苓、甘草以利痰饮也。
至【白芍】,若取其苦平之性,可防热药之上僭,若取其酸敛之性,可制虚火之浮游。
且药之热者,宜于脾胃,恐不宜于肝胆。又取其凉润之性,善滋肝胆之阴,即预防肝胆之热也。况其善利小便,小便利而痰饮自减乎。”
对于服用理饮汤数剂后“饮虽开通而气分若不足者”及饮证病史较久的患者,张锡纯常加生黄芪数钱到一两以补胸中大气,认为“大气壮旺自能运化水饮”,也即“仲景所谓之`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也”之意。而黄芪协同干姜、桂枝,又能补助心肺之阳,使心肺阳足,如日丽中天,阴霾自开,痰饮自除。
治因心肺阳虚,致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能运化精微,变为饮邪。
停于胃口为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渍满肺窍为喘促,滞腻咽喉为咳吐粘涎。甚或阴霾布满上焦,心肺之阳不能畅舒,转郁而作热。或阴气逼阳外出为身热,迫阳气上浮为耳聋。然必诊其脉,确乎弦迟细弱者,方能投以此汤。
桂枝尖(二钱)6炙甘草(二钱)6干姜(五钱)15
茯苓片(二钱)6白朮(四钱)12
桔红(钱半)4.5川浓朴(钱半)4.5生杭芍(二钱)6
服数剂后,饮虽开通,而气分若不足者,酌加生黄数钱。
方中用桂枝、干姜,以助心肺之阳,而宣通之。白朮、茯苓、甘草,以理脾胃之湿,而淡渗之(茯苓甘草同用最泻湿满)。用浓朴者,叶天士谓︰"浓朴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欲借温通之性,使胃中阳通气降,运水谷速于下行也。用桔红者,助白朮、茯苓、甘草以利痰饮也。至白芍,若取其苦平之性,可防热药之上僭(平者主降),若取其酸敛之性,可制虚火之浮游(《神农本草经》谓芍药苦平,后世谓芍药酸敛,其味实苦而微酸)。且药之热者,宜于脾胃,恐不宜于肝胆,又取其凉润之性,善滋肝胆之阴,即预防肝胆之热也。况其善利小便,小便利而痰饮自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