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没有发出的求救信号,和八路军的多次突围。李家角战斗十二
#寻找真知派# #国防科普# #历史冷故事#
我军虽然组织了突击队,把突入我军阵地的敌人打了回去,但是日军并不服输,他们的武士道精神,也让他们在战斗中凶悍的很。不久之后,他们立刻又在其他地段,再一次发动重点进攻,又一次突进了我军的阵地。
可是我军战士们更为英勇顽强,他们在张俊峰的带领下向敌人反复冲杀,前赴后继,在交通沟内一连打退敌人五、六次围攻,敌人横尸遍野,也没有完全突破我阵地。
整整一个上午,我军在张俊峰副主任的正确指挥,和他多次亲自带队反冲击下,我军打退了敌人近10次的进攻,牢牢守住了阵地。
不过这样的正面反冲锋,我军将士也损失很大,部队越打越少了。而不久之后,随着敌人后续部队大量投入战斗,抗日将士的处境,就更加险恶了。
一、中午时分日军的增兵
到了中午时分,本来同时在进攻任角村和李家角两个地方的日军,在李家角反复受挫,特别是炮兵阵地被毁,和炮兵观察军官被我军林子元营长的冷枪打倒之后,他们改变了作战策略。
敌人看到李家角这边战斗力很强悍,打的也很沉着,认为一时半会儿很难攻打下来。他们就安排一部分加强了重机枪的兵力,用交叉火力看住李家角和任角村之间的开阔地,然后他们把主力转向了任角村。他们打算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先拿下任角村!
这样我们任角村剩下的守军,就要同时被前后两股日军,合计大约近两个大队,是自身至少七八倍的兵力围攻。任家角的战斗,迅速达到白热化。
据事后我李家角守军回忆,到了中午时分,日军把攻击重点放到了任角村。那枪声非常密集,机枪射击的声音密得就像刮大风一样,一阵紧似一阵,战况非常激烈。日军两个大队有2200多人,哪怕是减去留守两村之间开阔地的四五百人,也还有至少1600人在围攻任角村,是我们守军的八倍。而他们的火力,则至少是任角村我军的几十倍了。
而守军经过了一个上午的苦战,先后打退了日军约10次进攻,哪怕一次敌人进攻我军仅伤亡10名战士,这时候也最多只剩下200多名战士了。在此情况下,我军任角村守军还要同时守住道沟和村子,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二、无法救援的李家角守军
这时候我军附近能有能力救援任角村的,只有李家角的队伍了。李家角和任角村直线距离只有1000多米,在机枪的火力掩护距离以内,极限情况下大约十几分钟的冲锋,就可以到达任角村。但是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1.日军的留守部队火力很强
日军虽然把主力转移到了任角村,但是在李家角旁边,仍然留有相当强的兵力。当时日军一个机枪中队,装备12挺重机枪。一个步兵中队,装备9挺轻机枪、9个掷弹筒。日军只要留下半个机枪中队,两个步兵中队,合计约500人的兵力,就可以完全封锁住李家角我军的机动能力。而两村之间1000米长的开阔地,在6挺重机枪、18挺轻机枪的扫射下,就是一个死亡地带。仅靠轻步兵冲锋的话,别说是300人,3000人你都冲不下来!
这其实是当时反扫荡我军的最大问题,就是战场的主动权,其实是在日军手里面。他们凭借机动性和火力的优势,拥有战场选择权。而我军只能据村防守,处于各自为战的尴尬境地,一旦开战就只能坐等源源不断的敌人来攻,无法互相救援。而一旦村庄被攻破或者被迫和日军进行野战,那么以我军的实力,是打不过火力占绝对优势的敌人的。
2.两村之间其实是隔着一条河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当时李家角和任角村之间,看似直线距离很近,但其实是隔着一条滏阳河的。我军六分区部队抢占的是河西的李家角村,五分区部队是沿着武辛县县道,过河后向东抢占了任角村。
时至今日此河在两村附近,也只有武辛县道的一座桥梁。李家角守军如果要救援,需要沿河岸南行1000米,然后在过河东行。而无论是在河滩开阔地急行军,还是在日军火力下抢占河桥,甚至是在敌前涉渡过河,都是军事上的自杀行为。
3.我李家角部队非常疲劳
我李家角警备旅一团二营的官兵,当时是凌晨三点钟起床,走了两个多小时刚刚准备休息,就遇到了五分区27团的友邻部队,得到了敌人即将合围的情报。然后他们马上加速急行军抢占村子,抢下村子后修了三个多小时工事。然后还没等喘气,日军就开始猛攻,在四个小时打退他们六波冲锋!
到中午时分,我军已经连续作战了近九个小时,而且只是凌晨三点钟吃了一顿饭!这就是些铁人也受不了啊。所以当中午日军暂停进攻的时候,我军其实处于极度疲劳加饥肠辘辘、急需休息的状态。
三、始终没有发射的求援“起花”火箭
最关键的一点,是在李家角我军,当时根本不知道任角村的具体情况!在任角村的八路们,他们始终没有发出任何求援信号!
以前曾经说过,当时的我军,是没有什么通信设备的。我军当时分区级才有电台,到了基层营连级,虽然不至于通信基本靠腿,联络基本靠吼,但是仍然是靠老旧的“旗花火箭”。近距离联络基本上是靠军号和哨子,稍远一点就是靠信号员的手旗,和发射在空中的烟花爆竹“起花”了。
当时八路军是用“起花”这种在空中爆炸的爆竹,当做信号弹来使用的。而且提前商定了几颗起花,代表什么意思。在危急时刻真正需要求援的时候,发射规定数目的起花,周围只要有我方友军看到,是会来救援的。
可是5月23号这一天,无论情况是多么的危急,任角村我五分区的守军,始终没有发出任何求救信号!在我李家角守军心急如焚的等待中,无论枪炮声多么激烈,任角村上空始终是什么也没有!
我们不知道当时在任角村防守的我军战士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更不知道以张俊峰为首的指挥员,是如何考虑的。我们只能推测来看,他们是考虑到了救援的困难性,怕来救援的战友遭受更大的伤亡,为了不想让战友陷入危急境地,而拒绝发出求援信号!
有一句老话,叫做“死道友不死贫道”,这被某些精致利己主义者奉为经典。而这种做法,也是当时国军很多部队的经典信条,“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简直就是他们的日常行为规范了。
但是这句话在我军之中,却倒了过来,我军从来都是“尽一切可能拯救战友的生命”!至于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而让战友们陷入危险之中,那更是难以想象的。在明知无法救援的情况下,我军英勇的战士,是宁愿自己打到最后一枪一弹,也不会求援的。
而这样的精神,发展到后来,就是“向我开炮”!著名经典革命电影《英雄儿女》中的志愿军英雄王成,以一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远在1942年,我军在武邑县任角村,就用无声的沉默,发出了“为了胜利,不要管我”的信号!
任角村战斗的所有将士们,你们是真正的英雄!
四、下午开始的五次突围
当时我任家角守军,虽然没有选择求援,但是他们当时的情况,是岌岌可危的。面对着绝对优势敌人的猛轰,兵力薄弱的我军是无法守住的。顷刻之间,我军的阵地就多处被日军突破!而我军的近战突击队,可只有一个。
张俊峰副主任虽然奋勇冲杀在前,亲自带着突击队左冲右突,把几处冲进我军阵地的敌人打了回去,但是却架不住日军实在太多了!我军的突击队也越打越少,经过多次艰苦战斗,他身边只剩下20多人了。不久之后,我军就有多处阵地失守,一字长蛇阵的我军多处被敌人截断,多处地方发生了肉搏战。眼看着任角村是守不住了!
我军本来的想法,是要坚持到天黑以后,再进行突围的。可是现在日军绝对优势兵力突进我阵地,眼看着村子时守不住了!
当时任角村的指战员们,意识到村子实在坚持不住以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了白天进行突围!
据当时亲历者的回忆:
到中午的时候,任角村的枪声炮声连成一片,像炒豆子似的响个不停。恶战一直持续到了下午三点多钟,才逐渐沉寂下来,事后得知冀南5分区的部队没有能坚决的固守村落,就在白天突了围,与敌人展开了野战,并且进行了白刃格斗,
从司令员主任,下到战士、炊事员都打得很英勇。在给敌人以重大杀伤以后,在祖国的大地上洒下了最后一滴血。
任角村的战斗,在下午时分,进入了最残酷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