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1名中国少年追踪:父母抑郁,孩子认知易受损 | 母婴之声
今天是第129期日报。
清华大学团队:父母抑郁症状影响儿童认知功能发育
PLoS Medicine[IF:10.5]
① 纳入2012年组建的队列中2281名10-15岁的青少年,评估父母抑郁评分,并随后在2014、16、18年随访儿童认知发育情况;② 母亲有抑郁症状者,其在2014年数学运算能力评分平均低0.8分;③ 类似地,父母亲抑郁症状与随后儿童语言发育评分呈负相关;④ 上述负关联在青少年入组年龄更低(10-11岁)的人群中更加显著,而在年龄更大的青少年(12-15岁)中更弱,这种负关联能够至少持续6年;⑤ 而父母抑郁症状越严重,儿童认知评分降低越明显。
Associations of parental depression during adolescence with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later life in China: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01-11, doi: 10.1371/journal.pmed.1003464
【主编评语】既往的研究认为,围产期父母的抑郁症状可能会影响后代的认知发育。但是儿童青少年期父母的抑郁症状与其随后的认知发育的关联并未揭示。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旨在通过跟踪收集个体、家庭、社区三个层次的数据,反映中国社会、经济、人口、教育和健康的变迁,为学术研究和公共政策分析提供数据基础。为公共卫生领域著名的研究队列之一。本研究通过该队列6年的数据分析证实了其中的负向关联。该研究提示了父母的心理健康对后代认知发育存在的潜在关联。(@Epi汪)
产后抑郁需关注,重点人群需识别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IF:6.502]
① 纳入3906名产后2-6个月的女性进行精神健康的量表评估;② 有8.2%的女性报告曾被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而有17.7%和23.5%的被调查者有产前抑郁和焦虑,而有9.5%和10.2%的女性报告有产后抑郁情绪和快感缺乏;③ PCOS女性患产后抑郁或快感缺乏的风险增高1.76倍;④ 无论是否被诊断为PCOS,而那些患有月经不调、痤疮、多毛的女性均在不同程度上有产后抑郁风险的增加;⑤ 分别有20%、32%的产后抑郁和快感缺乏可归因为产前抑郁和焦虑症状。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 Symptom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01-04, doi: 10.1016/j.ajog.2020.12.1215
【主编评语】近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患病率有所增加,其危害除了会降低人群生育力之外,其怀孕后各种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也增高。本研究关注的是PCOS人群产后抑郁症的风险增加。而且,那些即使未被诊断为PCOS的人,而具有月经不调、痤疮、多毛等临床症状的女性,其产后抑郁的风险均增高。(@Epi汪)
Lancet子刊:甲状腺癌风险或与产前母亲因素存在关联
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IF:25.34]
① 纳入2437名甲状腺癌患者,其中女性占77.1%,被诊断年龄在0-48岁之间;② 为之1:10匹配对照人群进行分析,发现病例组人群出生体重更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比例更高;③ 同时,母亲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均是后代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④ 另外,母亲甲状腺功能紊乱,包括甲减、甲亢、甲状腺肿、良性甲状腺癌等均与后代甲状腺癌风险有关;⑤ 分层分析证明了关联的稳定性,围产期母亲的一些症状对后代的影响可能很长远。
Maternal health, in-utero, and perinatal exposures and risk of thyroid cancer in offspring: a Nordic population-based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2020-12-18, doi: 10.1016/S2213-8587(20)30399-5
【主编评语】本研究利用北欧的人群队列数据,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索了甲状腺癌患者可能的潜在危险因素,发现产前母亲甲状腺功能紊乱或与之相关。(@Epi汪)
表观遗传学揭示母乳喂养潜在益处
Nutrients[IF:4.546]
① 纳入出生队列中201名婴儿,其中包括纯母乳喂养组、纯配方奶粉组和混合喂养组,对其出生时血样以及10岁时血样进行甲基化检测;② 共鉴定出87个与喂养模式相关的CpG岛,其中纯母乳喂养组27个,配方奶粉组48个,混合组12个;③ 配方奶粉组婴儿从0到10岁的甲基化水平降幅最大,甲基化水平最低;④ 不同组别的CpG所在基因功能区分布也不同;⑤ MAPK13基因甲基化水平与肺活量水平有关,但与喂养方式存在交互作用。
Epigenome-Wide Association of Infant Feeding and Changes in DNA Methylation from Birth to 10 Years
2020-12-31, doi: 10.3390/nu13010099
【主编评语】配方奶粉喂养下的婴儿是否在表观遗传学上表现出特有的特征,目前并无数据反映。本研究利用甲基化组学技术,探讨了不同喂养方式下儿童表观遗传组学的变化,并与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关联分析,为进一步揭示其中的具体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Epi汪)
配方奶粉的RCT研究:多不饱和脂肪酸强化有益处
Nutrients[IF:4.546]
① 随机纳入两组儿童,分别喂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加强的婴儿配方奶以及无PUFAs的配方奶粉,持续4个月;② 四个月后,两组儿童的脂质组结构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PUFAs组儿童体内二十二碳六烯酸和α亚油酸的含量增高;③ 两组儿童身高z评分均有增高,但两组儿童之间增幅无统计学差异;④ PUFAs组儿童体内叶酸水平较对照组高;⑤ 在配方奶粉中对PUFAs进行强化补充对儿童健康具有潜在益处。
Effect of Milk-Based Infant Formula Fortified with PUFAs on Lipid Profile, Growth and Micronutrient Status of Young Childre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
2020-12-22, doi: 10.3390/nu13010004
【主编评语】近年来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益处被讨论较多,但是是否需要在配方奶粉中进行强化添加暂未有定论。本研究基于此对改良过的配方奶粉开展临床随机对照试验。(@Epi汪)
配方奶粉新探:铁含量应有多少?
Nutrients[IF:4.546]
① 纳入180名足月健康婴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喂养低铁(2mg/L)+高铁蛋白配方奶粉、低铁+低铁蛋白配方奶粉、高铁+低铁蛋白配方奶粉(对照);② 婴儿4、6个月时,所有机体的铁状态的指标,包括铁蛋白浓度等,均与配方奶粉中铁蛋白浓度无关;③ 低铁配方组儿童体内铁蛋白浓度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④ 低铁配方组儿童中仅1人被诊断为铁缺乏;⑤ 降低配方奶粉中铁含量对婴儿健康影响不大,而没有证据支持增加奶粉中铁蛋白浓度。
Reducing Iron Content in Infant Formula from 8 to 2 mg/L Does Not Increase the Risk of Iron Deficiency at 4 or 6 Months of Ag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01-07, doi: 10.3390/nu13010003
【主编评语】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配方奶粉铁含量均可达到8-14mg/L,但是在母乳中,铁蛋白含量仅0.3mg/L。这不禁使人疑惑,配方奶粉真的有必要补充如此多的铁元素吗?基于此,本研究开展了配方奶粉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旨在探索降低配方奶粉中铁含量以后,是否会对婴儿健康造成负面影响。(@Epi汪)
婴儿腹泻相关病原菌检出与其生长发育的关联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IF:8.313]
① 纳入250名儿童腹泻儿童的样本,进行13种病原体的检测;② 在产后第一年内,最常见的腹泻相关病原菌包括轮状病毒、弯曲杆菌、志贺氏杆菌等;③ 而在第二年内,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志贺氏杆菌、弯曲杆菌以及耐热肠毒素大肠杆菌;④ 诺如病毒的载量与儿童身高Z分数呈正相关,同时与儿童认知评分呈正相关;⑤ 札幌病毒与大肠杆菌载量与认知评分呈负相关;⑥ 没有发现腹泻相关病原菌与语言及运动发育评分存在关联。
Diarrheal Pathogens Associated with Growth and Neurodevelopment
2020-12-31, doi: 10.1093/cid/ciaa1938
【主编评语】目前,肠道菌群结构与儿童生长发育之间的关联被广泛研究。而肠道中一些可能导致腹泻症状的致病菌是否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目前并未揭示。本研究通过临床病例数据,通过致病菌谱的筛查,发现少部分致病菌确实与婴儿身高、认知功能评分可能存在关联,但是归因危险度均较小。(@Epi汪)
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率有多少?看看这篇流行病学调查
Annals of Allergy, Asthma and Immunology[IF:4.969]
① 这项国际多中心基于网络调查的流行病学研究致力于调查6个月~18岁儿童的特应性皮炎(AD)的发病率,其中包括了18个国家和地区;② 总样本量为65661,不同地区的儿童AD患病率差异较大,其中明确诊断AD的患病率在2.7%到20.1%之间;③ 用ISAAC标准自报报告的AD患病率更是在13.5%到41.9%之间;④ 通过PtGA和POEM标准评估,其中约15%的人为严重的AD患者;⑤ 不同年龄和性别之间AD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农村地区患病率相对城镇较低。
Atopic Dermatitis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A Cross-sectional, International, Epidemiologic Study
01-06, doi: 10.1016/j.anai.2020.12.020
【主编评语】为给进一步儿童特应性皮炎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本研究通过国际多中心合作开展了网络调查。但遗憾的是,其中并不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被调查者。该横断面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同时我们也希望看到我国相关领域的数据。(@Epi汪)
女性细菌性阴道炎,男性伴侣要不要同期治疗?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IF:8.313]
① 纳入214名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炎女性,对其进行7天的口服甲硝唑治疗,同时将其随机分为2组;② 干预组的男性性伴侣同时进行7天的口服甲硝唑治疗,在14天内避免无避孕套的性行为;③ 在16周后对这些女性进行随访,采用Amsel和Nugent标准对其阴道环境进行评分;④ 16周后两组治疗失败率分别达到81%和80%,无统计学差异;⑤ 坚持服药的男性,其配偶治疗失败的风险下降15%;⑥ 暂未发现女性阴道炎治疗失败与避孕套使用、性传播疾病史等因素的关联。
Treatment of Male Sexual Partners of Women with Bacterial Vaginosis (BV);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2020-12-31, doi: 10.1093/cid/ciaa1903
【主编评语】对于女性性传播感染的患者,在治疗时一般建议对其性伴进行同期治疗。但是对于细菌性阴道炎是否也要治疗,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基于此设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很有趣。虽然没有发现男性伴侣同期治疗的“益处”,但是发现那些遵循医嘱,完成试验的男性伴侣,其女性伴侣阴道炎治疗失败的风险更低。这提示,或许拥有一个“有责任心”的男性伴侣,有助于女孩子们的康复。(@Epi汪)
JAMA子刊:减肥不成功怪基因?也对也不对
JAMA Pediatrics[IF:13.946]
① 纳入1429名肥胖儿童,进行入院4-6周的规范生活干预项目;② 平均体重降低8.7kg,而BMI降低3.3kg/m2;③ 检测这些参与者的56个肥胖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最终发现5个基因位点与减重效果有关;④ 其中rs7164727、rs12940622突变与减重效果不良有关;⑤ 而rs10733682、rs10733682、rs2836754突变与减重效果更佳有关;⑥ 基因突变在肥胖干预效果中扮演着一小部分角色,社会行为因素或许是减重效果的关键因素。
Obesity Genes and Weight Loss During Lifestyle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With Obesity
01-01, doi: 10.1001/jamapediatrics.2020.5142
【主编评语】肥胖本身与遗传因素的关联已被广泛研究,但是基因因素是否是导致生活干预效果不良的主要原因呢?本研究基于此探索了56种SNP与肥胖干预效果的关联,发现了其中仅有5个基因可能有关。但是这些基因发挥的作用可能很小。只能说携带这些基因的肥胖者,或许需要更加努力一些才能减重成功,但并不是说基因决定了你的减重失败。所以加油吧,减肥人~(@Epi汪)
感谢本期母婴之声的创作者:Epi汪,尹小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