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正浩先生引经据典详考泰兴十景之六——六角桥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在我的期盼中,葛正浩先生昨终于又给编者发来了他的《泰兴十景考系列——六角桥》,虽似乎姗姗来迟,但当编者一口气读完,敬佩之情即油然而生,以致凝目南望久久。葛老先生实乃卧龙也!编者素于盛赞惜词,然于葛老却是有衷地敬而赞之,唯恨难觅誉词!按学历,葛老非高校毕业;论职业,葛老非专家学者;谈年岁,葛老已逾古稀之龄,然学历不等于学识,文衔不等于文化,凡看葛老《泰兴十景系列考》者,谁能又谁敢鄙薄葛老之文化,之学识?自古高人藏于市,匿于井,葛老就是这样的高人!只是,他未曾于合适的时间遇上合适的人,他曾经的岁月未曾给他这样的人以驰骋的平台!

泰兴十景考系列——六角桥

葛正浩

泰兴光绪志:市河由北水关南流,迳安泰桥,西迳太平桥、通江桥出西水关。其支流环绕四周。…..为梁五十有四,最巨者朝阳、阜成、文明、析津四门大桥者也。……其直镇海门者即朝阳桥,俗称六角桥。(张瑶修,光绪三年刘行之、朱瑞鑑修。)

在今泰兴中学东边鼓楼中路上有一座路桥就是原六角桥、今胜利桥。原是泰兴最古老的四座桥(东门朝阳桥,西门阜成桥、南门文明桥、北门析津桥)之一。原桥是几块长约五六米的长条石拼成两节架在河中间的桥墩上连接而成的,其中间两座桥墩一南一北都呈正三角形凸出在外,连东西两岸的桥台,形成一个整体的六角形,故民间都称呼它为六角桥,而其官名则为朝阳桥。这座桥早在南宋初年就横跨在当时的护城河上了。当时的四座桥梁正对四门通衢。泰兴立城之初,其城墙未修,只利用原有地形,环水而围护之。此四桥乃当时与外界东、西、南、北方向连通的四座大桥。当时泰兴城的水系由北边进来,一支流入单家汪,另一支经延庆桥向东转南到朝阳桥后转由南门向西过通江桥而入江。这一支即当时东南边的外城濠水,时船只往来频繁,且桥上与街道衔接的又是向东的大道,人烟辐辏,可谓车水马龙。建桥时考虑这两大因素,既要陆路畅通又要水路通畅,除桥要建得坚固外还要考虑流水和行船两个因素,于是就在桥台两侧砌了八字墙,河中桥墩砌成两个尖头朝外的正三角形。这样,水流从北边流来以后过桥时就顺势引导循桥墩两边的通道向前流去,既不紊乱而又流速平稳,桥下水引船顺流稳当,且水流又不会冲击桥墩,既保证了行船又保护了桥墩。因为设计合理加之材料正宗,建造认真,所以此桥历经千年仍然屹立,直至明代改建成石拱桥时,桥墩南侧的八字墙依然非常牢固,而北边的墙因有青苔护住,看不出损否,即时猛一冲看也看不出损坏之处,小孩顽皮扒开石灰弥缝的表面,里面的石灰还是雪白如新呢。

该桥取名朝阳,意指其在泰兴第一个迎接朝阳的地方。后来,“弘治五年,知县原秉忠始甓四门时”, 东曰寅宾(正德间重甓、命名镇海),即佐证了此桥取名的含义。《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暘谷,寅宾出日。”此桥正对寅宾门,寅宾出日,朝阳迎日,一个道理,两步过程。不管当时是先有朝阳再有寅宾,或先有寅宾再有朝阳(此确切日期均不可考了),总之,古人命名朝阳桥,寅宾门都是一个道理,都体现了泰兴先民日出而作的勤劳和当时政府官员社会士绅倡导大家日出而作的勤勉民风。基于这个良好习惯,经过孜孜不倦的努力把泰兴荒芜的草莱耕作成肥饶沃土。(周洪谟的“重修儒学记”开头就说:“泰兴在扬州东南,濒海三百余里,土址饶沃,人俗淳朴“。)而从朝阳桥(六角桥)建筑的认真,桥梁的牢固来看也可以体现当时泰兴的物产丰稳富足和民风淳厚勤勉,办事认真,一丝不苟。

后来,泰兴筑城扩城,此河此桥就围在城内了,加之水量变大,行船变好、变高,有时难过桥洞。卸载过桥,过后再装非常麻烦。于是到了明代就改建成石拱桥了。过往行人,均需沿石阶上下,造桥时考虑到独轮车来往,桥面上用条石铺成南北两条车道,推车的人脚蹬石阶,独轮车从中间条石上行走,非常方便。解放后,因为交通便利,此河基本上不作为水运通道了,而东西大道的承载量越来越大。石拱桥又改建成为平面水泥桥。但桥台桥墩基本原形不变,一直到二十世纪末,泰兴大规模拓宽街道时,新的鼓楼东路诞生,才修成现在的样子。

夫桥者乃路之延伸。遍布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四面八方。中国是桥的国度,尤其是长三角水网地区如此。我泰兴处于水网地区,各种桥梁比比皆是。桥是这里人们出行、贸易、劳作、交友……必经的设施。没有桥,人们就联系困难,贯通不能,交流壅滞。有了桥,大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社会的繁荣昌盛,促进了科技、文化、经济各方面的日益发达。

六角桥(朝阳桥)是泰兴地区人们进出东门的必经之地,而泰兴东乡则是泰兴成陆较早的地区,农业副业发达,是大宗物资猪、油、酒的主要产地。这些物资均需要经泰兴往外界发运。东部地区尤其是黄桥一带荟萃了许多文人学子、名门望族、缙绅、士子。当时的泰兴文人与周围县市的交往频繁。古镇黄桥的一班文人墨客也常来泰兴,或通过泰兴去外地。再加上黄桥连着如皋、海门等地,那里的丰富物产也都需通过长江运到四面八方。频繁的物资流通,文人交往(例如清末民初的江苏五才子:南通的张謇、通州的范肯堂、如皋的顾迪卿、海门的周彦与泰兴的朱铭盘,就是一例)。从东来者,往东去者,都要经过六角桥,轿子、小车子、担子、肩挑人扛;士官大人,贩夫走卒,车流人流络绎不绝。六角桥以其坚固的身躯,秀美的姿态,承载着泰兴老岸黄桥老区和毗邻县市发展的脚步,记录着、见证着其昔日的辉煌。

当我正准备结束本文时,得到一个信息,六角桥的六角有它的一种重要含义:即,唐代以后中华大地上曾有一些外族人活动,大多数是从西域来的波斯人。他们来到中原,做生意、游学、搜寻宝物、瞻仰中原文化和传播宗教信仰。这些人在当地比较有知识、有见识、也有一定的财力(因为路途遥远,交通工具落后,这些事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能做到的。)比较多的是一些宗教人士或冒险家。他们大多数能在中国待下去,传宗接代,逐渐被同化。其中有一些是出名、留名或留有痕迹的,但多数人没有。有人说六角桥之所以建成六角桥,在设计建造中就有这些人的功劳,他们知道三角形是最稳固的结构,所以建议桥墩建成正三角形的。他们信仰宗教、宣传宗教,使用符号语言。而犹太人的图腾就是六角形的星星。

近代语言学家研究:我们人类早已知道试着使用语言文字来指涉、表述以及论证事物,它乃是一个不完整的过程,而这种不完全性或不完整性,当发生在符号层次时,其程度自然格外的过之。使用符号来指涉,本质上形同使用这个不可知来指涉另一个不可知。因而它除了闪烁着片段的意象外,很难以有整体精确的意涵。因此它遂成了一种“幽悔的艺术”,它的含义极不确定,因而非常容易被纂夺占用。现在众所周知,六角星是犹太人的标志,它源自古代的炼金术大师的神话,然后被犹太人所吸收。西方人在东方神话的启发下,将六角星移植成一个与基督教神话相关的新符号语言,赋予它神圣的力量。认为它是大卫王之盾,认为它是可以打开地狱大门的钥匙。把它神秘化、宗教化。从而又政治化、民族化成为犹太人的符号(一种新的图腾)。所以泰兴古代建成的六角桥说明:泰兴成为聚落乡镇以及县城的发展的过程中曾有过外族人(犹太人)来过。他们带来了当时比较先进的科学理念和他们独特的宗教观念,在建造六角桥时发挥了其作用,也留下了其宗教印痕。只是由于岁月流逝,这里没有留下足够科考的资料罢了。但若存心寻觅的话,从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宝库中,尚能找到吉光片羽以资佐证。据考:自春秋时期起就已有犹太人来中国,唐朝始盛。到宋朝时已有比较多的记载散失在各个历史和地方历史之中了。他们在中国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当然一开始是以经商为主。但时长日久,各行都有,尤其是来得早的些许人,逐渐定居,同化,结姻亲、生儿育女。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已融入了泱泱中华之中。但比较多的仍保留了其本民族的特点,而尤其是其图腾——六角星(大卫王之盾),一般的是湮灭不了的。故可推断建六角桥时,当有这类人参与,并在其中有话语权。他们带来了一些建桥的科学理念,也顺便融入了其信仰的印痕。据伊本、郭大见的《省道志》中记述了犹太商人从波斯湾到中国和新罗的实际航程。书中列举四处海港都是有据可考的地方。一、龙景,在今越南境内;二、广府即今广州;三越州,即明州;四江都,即今扬州。这里也同时佐证了古代扬州地区是犹太人来华的重要码头。严其林的“镇江史要”也记载了唐朝后期田神功讨伐刘展时“田军占领扬州,大掠居人,发冢墓。大食、波斯贾胡死者数千人”。敝文“西佴家巷”里也记述了佴姓波斯人在泰兴一事。再者:泰兴的老街、老巷、老镇一书中关于“高港雕花楼”的介绍中,介绍了许多雕刻非常精美,但汉文化的涵义不太正宗的雕品。究其原因,当时,这具体操作的工匠应是犹太人的后裔,他们学到了高超的手艺,但没有完全理解汉文化的博大精深。雕刻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渗透了其祖先文化意识的成分,如“五福临门前”汉文化的一般雕刻只要五福临门就能包含其意思了,不会画蛇添足加上一串钱;福如东海也不必加上冬瓜;尤其是“双三羊开泰”明显的融入了犹太人两个三角形组成六角星的理念。而其对“犀牛望月”“渔樵耕读”等的描述也不符合古汉文化的思维演绎方式。且葡萄乃是西域传入的果品;尤其是”洋门”标准的是西洋建筑的文化.而这些西方文化中国古代大多都是由西域人、阿拉伯人、波斯人传来的。所以从泰兴六角桥的修建里面可以看出有 犹太元素。照历史情况来看,亦存在有融入犹太元素的可能。故六角桥可以佐证历史上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说明华夏文明能兼容并蓄地吸收世界各族文化的精华而发扬光大之。

再说一句:犹太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曾多次被别的民族所统治,但两次大的解救都是与波斯人的帮忙分不开的(波斯帝国时期和波斯帝国复兴时期),所以他们的有许多行动尤其是与中华、唐、汉、宋代的交往都是与波斯人有关的,而古代中国人在很长的一段时期是把他们叫做波斯人的,也有人笼统的称为西域人、阿拉伯人。所以,在我国古代的历史典藉里犹太人是当作波斯人记录的。

附网文摘: 桥 之 思*

一:桥是路的连接和延伸。

  桥也是路,是没有路的地方的路,是跨越山水沟壑等障碍的路。

  有各种各样的桥:“木桥、石桥、铁桥、水泥桥……

  有横在溪水上的独木桥,有下面可以走船的石拱桥,有舟船相连再铺上木板的浮桥,有跨过大江大河的斜拉桥……还有凌波跨海的港珠澳大桥。

  它们的基本功能都是沟通、交流,使没有路的地方有了路。          

二:幽静的公园里,碧波粼粼的湖面上,因为有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更显出湖光水色的迷人魅力。

  大都会的闹市区,在繁华的街道交叉处,巍峨雄伟的立交桥,更给整个城市平添了一份浩然坦荡的现代化气势……

  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三:世界上、社会上还有一种最值得珍视的桥,那就是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筑起来的心灵的桥。

  这样的桥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传递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沟通着四面八方的信息,协调着互相的利益盈亏。

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

此文为本公号独家首发,媒体转发除维护作者应有的权利外,还须注明来源于《杏园乡轩听秋雨》

(0)

相关推荐

  • 长安公园

    长安公园的石拱桥. (记者 张宇明 摄) 初夏的早晨,长安公园风光正当时,遍布各处的花儿热烈开放,湖面潋滟,空气清新.昨日,记者在长安公园看到,有的市民沿着公园跑步锻炼,有的带孩子来休闲娱乐.园区内的 ...

  • 龙门麻榨八坝桥与十三坝桥

    八坝桥 不久前本号发了一篇<偶遇博罗横河白官坳古石桥>,有网友"邮差"留言说:"(龙门)麻榨镇河东村到寨下村小路有两条石板桥:十三坝桥和八坝桥:东埔村也有条石 ...

  • 葛正浩先生的《泰兴十景考系列之八——八仙堂》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前日收到葛正浩先生发来的<泰兴十景 ...

  • 泰兴古城十景之六——六角桥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靖康二年至建炎四年的五年内,金兵三犯柴墟,柴墟城损 ...

  • 葛正浩先生的《泰兴古城十景考》之十——十院寺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昨日收到葛正浩先生的<泰兴十景考系 ...

  • 说街道巷/葛正浩先生新考泰兴古城十景之三——三井头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编者昨日收到葛正浩先生发来的<泰兴 ...

  • 葛正浩先生别考泰兴七院寺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坔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葛正浩先生新作《七十二贤夫子桃》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葛正浩先生解读明朝泰兴县令陈继畴增咏泰兴四景续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葛正浩先生《泰兴又十景考系列》之三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来自葛正浩先生的泰兴十景系列考之九——九条街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泰兴十景考系列--九条街 葛正浩 古代,城镇设施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