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永乐四年奇案:尼姑庵发现尸骸,表面清净之所,实乃藏污纳秽之地

说文说书说趣闻,谈天谈地谈古今。我是大狮,若是烦闷,听大狮讲个段子给你。
话说大明永乐年间,朱棣爷将个大明王朝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四方纷纷臣服。却不想在永乐四年,在江南地区出了件蹊跷事儿。这事有多蹊跷?我来说,你来看。
某一日,闹市之中有个叫花子高举一顶帽子叫卖。这帽子不一般,乃是富家子弟常戴的缠棕帽,普通人家可戴不起。这帽子之上有颗水晶樱珠,看成色乃是上品之物,若是有人肯买,这花子足够吃几个月白食不愁。
一个如此衣衫褴褛之人叫卖如此高贵之物,其中必有端倪。有人将此事告诉地保,不多时,地保赶到,将这叫花子拿下,当街抽了几个耳光,而后带至官衙。太爷升堂,询问这帽子来历。公堂之上,这花子抖如筛糠,太爷一声喝,骇得他三魂没了七魄。太爷问这帽子有何处而来?花子支支吾吾,说自己讨饭之时,在破屋捡的。看他模样,定是没说实话,太爷丢下令牌,叫一声“打”,左右差役如虎狼一般,将花子按到,水火无情棍噼里啪啦砸了下来。
有道是“根是木雕不打不招,人是苦虫不打不行。”这花子被打的汪汪学狗叫,太爷一看,叫声停手。左右衙役回归本位,不等太爷开口,花子自己说了实话。
他说自己原本是个工匠,名叫张六哥,不愿劳作,因此做了花子。平日讨不到饭,也会重操旧业,给人修房补屋,权做生计。前些日子,城外有个尼姑庵找人粉刷外墙,他便得了这个差事。正在干活之际,见有野狗在不远处刨坑,坑中好似有物品隐现。他心中好奇,赶走野狗,近身一瞧,见坑内埋着个包袱。他好奇心驱使,将包裹挖了出来,打开一看,吓得差点拉一裤兜。
只见包袱内有一堆衣衫,那顶缠棕帽也在其中,除此之外,还有一双手臂。他本欲报官,但又不想惹是非,见那帽子之上有颗樱珠,知道这是个好物件,于是将帽子留下,其余的原封不动埋回去。这帽子藏在自己住处,这几天见外面没什么动静,加之有人催要赌债,因此将帽子拿到街上售卖。没想到自己被拿获至此,太爷开恩啊,冤枉啊……
县太爷连问三遍所说是否属实,张六哥连连磕头称是。太爷命其画押,由他带路,携三班衙役一并前往埋包袱之处。为避免打草惊蛇,一众人等改换便装,跟随张六哥到了城外。
果不其然,在尼姑庵不远处的荒地之中埋有包袱,太爷命仵作查验,包袱打开之后,内中之物与张六哥所言无误。有一堆衣服,还有一对腐臂。这些衣服全为上好绸缎织锦,月白绸衫,丁香外衫,团花衬裤,这分明是有钱人家才配享有的衣物,看来死者来历非凡。
太爷细细观瞧,此地除了这座尼姑庵外,方圆三里之内并无人家,莫非是尼姑庵中有恶人藏匿不成?若是贼人在别处作案,断不能将断臂和衣物埋藏于此,蹊跷定在这庵院之中。
太爷领人叫开院门,开门之人是个妙龄女尼,这尼姑看年岁不过二八,生的也是貌美端庄似桃花,天生一个女娇娃。可这出家修行之人,眼角眉梢却带着风尘。奇怪,好生奇怪?
太爷说自己乃是当地官长,来此地为探访民情。命那女尼将庵中人口不论老少,全部聚集到院中,太爷有话要问。那女尼不敢不从,片刻功夫,庵中女尼悉数到此。太爷清点人数,不多不少正好十人,问询还有人未曾出来,答曰全部在此,并无其余人员。
这所庵院建成有些年月,平日香火稀疏,逢初一十五才算香烟旺盛。一众女尼都不是本地人,打从外省到此修行。太爷让众人抬起了头来,仔细一看,这些女尼大有问题。尽管周身打扮都是出家人,但一个个搽脂抹粉,眼角眉梢透着万种风情,百般风骚。
太爷遂命几个公差将其看住,又命其余人等搜查庵院。众女尼一看,花容失色,显然是做贼心虚,有不可告人之处。不出片刻,有公差来报,后厨之中有血迹毛发。出家之人不吃荤腥,哪来血迹,分明是害了人命,毁尸灭迹。
仵作查验后,确定人发无疑,那灶膛之中,还有些骨骸,似乎人骨。好哇,好一群歹毒之人,庵院本是清净地,奈何变成害人窝。太爷当场升堂问案,要问个水落石出。可无论如何问询,那些女尼一个个假装无辜,拒不承认。
既然尔等不招,休怪大人无情。来呀:三班差官听分明,太爷有令需遵从,尔等贼尼若不招,水火棍棒不留情。
得令!众衙役一拥上前,杀威棒劈头盖脸打下来。只道是:这通棍棒不一般,呼呼刮风上下翻,只打的猛虎筋骨断,只打的怪蟒魂归天。
漫说是女子,纵使铁骨铮铮钢铁汉,也经不住这通好打。有人经受不住,求太爷饶命,自己愿意招供。
待得供词说出,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哪是只杀死一个,原来前后竟杀了十余人。尼姑招供,平日看似吃斋念佛,却偶尔做些杀人勾当。缘由是平日耐不住寂寞,专门勾搭些登徒子到此快活。姐妹十个齐上阵,不是神仙胜似神仙。若那人垮了,便以参汤丹药滋补。可总有油尽灯枯之时,便下药药死,再以利斧剁为数断,将其随身衣物和尸骨能埋则埋,不能埋则烧。
因怕案发,因而好久“没打野食”,不想一个月前,有两个外地客商连同仆人,一共四人借宿庵内。众尼许久未尝“荤腥”,如今唐长老落入盘丝洞,不吃你吃谁?于是在晚饭之时,在饭菜之中下了催情之物,再裸身薄纱挑逗,量是大罗真仙,柳下惠在世,也经不住这番销魂。一连几日,杀伐不休。那四人体力不支,早已吃不消。于是灌下猛药,谁料虚不受补,登时死了三个,那缠棕帽便是其中一人之物。本欲烧毁,但鬼使神差,将其埋掉了事。余下一人如今就在地窖之中,几日不见,死活不知。
太爷听罢,遂命人前往地窖查看,果然里面有人。此人三分不像人,七分好似鬼,只留一丝气息,若再不解救,恐不出一日,便一命呜呼。
此案就此告破,一干人等全部押入大牢。太爷将此事上奏府衙,府衙复报皇城,交于朱棣爷定夺。天子大怒,不可姑息,遂亲批此案,将这些无良之人以木驴游街,而后凌迟寸磔。县令查案有功,官升一级,以示嘉奖。
这正是:摩顶入空门,首需戒其淫。廉耻两不顾,欲望始害人。
陋文一篇,就此打住。有人定说大狮胡诌,实则这是冤枉我。这个段子原记载于《永乐杂记》,只不过原文以文言写作,全篇不过寥寥百余字。今日大狮将其编为白话,让各位无障碍阅读。至于内容,孰真孰假,我也不知,古人之所以记载,想必不是虚构。不论真假与否,您权且当个民间故事看也就罢了。好了,就废话这些多,喜欢大狮的文章,烦请关注,听大狮每日将老年间那些有趣的历史故事给您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