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北极之行:追寻北极——没有光(10) 完结篇
朗伊尔城—化石之旅—归途
Nordlys (Northern Light 北极光)
前一天在中部角登陆后,拍摄了一张全程航迹图。
船上的早餐依旧丰盛,丝毫没有因为是最后一餐而偷工减料。又和熟悉的船员告别了一次,上午送走我们,他们又会在下午迎来一批新的游客,重新出发环游斯瓦尔巴,开始一趟新的旅程。极地游轮也如同航空公司的飞机一样,不会浪费任何可以获得收益的时间。
船员们并不太喜欢在北半球的夏季环游斯瓦尔巴,他们更喜欢在南半球的夏季停靠在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因为那里的物价比斯瓦尔巴便宜许多。
大概九点多,轮到我们团队下船,大巴车早已在码头等候。朗伊尔城很小,也没有交通信号灯,更不存在堵车之类的问题,没过多久就到了Raddison酒店。时间还早,无法check in,我们就把行李寄存在前台,然后开始了一次奇妙的化石之旅。
我们是最后离开“海精灵号”的,探险队员向我们挥手道别。
在斯瓦尔巴群岛的一些地方,保留着很多远古化石的遗存,其中有一处开放给游客游览、挖掘,成为了一处旅行点。对,你没听错,可以让你亲手挖掘化石,并且你还可以将自己挖出的化石带回家,作为纪念。
挖掘化石前需要做复杂的准备,我们将乘坐快艇前往化石山。海上风浪不定,我们必须穿上特制的防水外套,全副武装后才可以登船出发。穿衣的过程复杂,需要他人的协助,折腾了好一会儿才全部搞定。
上船前要在这里穿上特殊的装备,并且参加一个专业讲座后才能开始旅程。
这就是要带我们前往化石山的快艇。
上了快艇才发现旅程并不轻松,虽然海浪轻微,但经不起快艇的高速撞击,稍稍泛起的浪花击打船体就会发出猛烈的砰砰声,坐着的感觉更是不舒服,屁股不时遭受着剧烈的撞击,比骑马的感觉痛苦百倍。
整个行程时间不短,大约花了四十分钟,到岸后向导建议我们把厚厚的防水外套脱掉,换上普通衣服,原因在乎一会儿登山的过程会使人感到很热,不过因为没有携带那件厚厚的红衣服,所以我成了全团唯一一个穿着防水外套登山挖化石的人。
到达后为了防止搁浅,快艇停靠在离开岸边稍有距离的海面,我们必须涉水上岸,这正是男士表现对太太绅士风度的好机会。
队友们脱下厚重的防水服,作登山前的准备。
在这处没有人烟的荒芜境地,我们又仿佛重新回到了“海精灵号”的某个登陆点。整个斯瓦尔巴群岛除了朗伊尔城和新奥尔松稍有人气外,其余任何地方都是无人区,偶有游客已经算是最多的“人烟”。据向导介绍,就在两个星期前,他们在我们今天的登陆地点发现了两只北极熊,斯瓦尔巴的北极熊比人多,这里早已在朗伊尔城北极熊标志外,因此我们的整个行程也将在专业向导的保护下进行。
远方海边,又见巨大的冰川。
攀登的过程艰辛且漫长,在经过了大约半小时的徒步之后,我们方才抵达可以挖掘到化石的半山腰。海拔高度的不同其实也体现出地质年代的不同,不同的地质年代,岩层中包含的化石也不尽相同。在向导的指点下,我们很快挖到了好多化石,最常见的是乌贼鱼的骨头化石和贝类化石。
这便是一节乌贼骨头的化石。
这趟活动其实很辛苦,攀登的高度也足以让不少队友在半路停下脚步,索性原地坐下休息。当我们攀登到了最高处,回头看北冰洋的辽远景色,又见四座巨大的冰川横亘在面前,一如斯瓦尔巴在过去十天留给我们的深刻印象。同时,我们又在高山上,发现了海里时而浮出水面的一头白鲸。
冰原草地上死去驯鹿的头骨。
从朗伊尔城出发的短途旅行都由当地专业的旅行社负责接待,化石之旅是其中一个项目。向导是当地人,至少也是个挪威人,野外经验丰富,同时也有着相当多的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专业知识。为了让参与者有更好的体验,他们还专门准备了食物,准备在我们登山后来一次野炊,只可惜当天风大天寒,虽然有很好的阳光,但依然抵挡不住寒意,我们只能回到朗伊尔城后解决午餐。
这就是两周前发现北极熊的地方,如今看来,一片宁静安稳。
回程的经历惊险万分,风浪比来时大了许多,快艇的上下起伏左右摇晃如同过山车一般惊险,船体与海浪的猛烈撞击时刻都在进行。大家将防水服的所有拉链紧紧拉上,以免海水溅到身上湿了衣服,即便如此,还是被几个巨大的浪花从头到脚淋了一身。和来时的谈笑风生相比,回去的路上,完全没有了兴奋劲儿,紧张的感觉笼罩着每个人,大家默不作声,期盼快艇尽早抵达。
午饭吃的是一种方便餐,各种调料和干米饭混合,开水一冲等待八分钟即可食用。我在BBC的纪录片《我和北极熊一家》中看到过这种方便餐,专供野外考察人员食用,简单方便但营养丰富,尤其可以提供在极地环境下人体需要的热量。这种方便食品味道还不错,团里有个中学生男孩还叫他妈妈买几包带回上海。
下午开始一直到第二天上午,都是自由活动时间,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我越来约越喜欢朗伊尔这座只有一条街道的小城。我几乎在这条小小的街道上度过了这两个半天的所有时光。
极昼下的朗伊尔城,没有云雾纷扰的日子,仿佛离荒野自然最近的一片净土,草地上停着的,是冬天里使用的雪地摩托。
主街上的大超市里有许多当地特色的纪念品,当时是八月,可第二年极地主题的日历已经出版,各类极地相关的周边产品——冰箱贴、便签、笔记本、毛绒玩具、杯子等等应有尽有。
回到朗伊尔城,主街的景象和登船前完全不同,湛蓝的天和冷峻的风,让人觉得干净、舒服。
大超市里什么都有,丝毫不会让你想到,这里是地球的极北之地。
2017年斯瓦尔巴主题日历。
各种极地周边纪念品。
在我前面结账的是一位挪威小伙子,他买了些生活用品,和大城市里的年轻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在这里生活,和远方的外界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个酸奶味道不错,就是太甜了。
挪威的吉祥物是“山妖”(Troll),有点像说了谎鼻子变长的匹诺曹,在斯瓦尔巴有一种特定版的山妖——所谓北纬78度斯瓦尔巴专属版,我对这种精致有特色的小物件向来没有抵抗力,不但给朋友带了一些,自己也买了好几种不同样子的。
斯瓦尔巴版“山妖”小玩具。
在另一家户外用品店里,看到一个货架上头陈列着一些唱片,其中有一套斯瓦尔巴主题的音像套装,一张25分钟的DVD和一张带有11首歌曲的CD,价格是299挪威克朗(约合250元人民币),起初觉得性价比不够高,没买,后来越想越不对劲,如果不买,将来我也许再也没买到的可能,而且其中的内容全是在斯瓦尔巴当地拍摄,有着不可替代性,在这种强烈念头的驱动下,我再次回到那里买下了这套碟。其中的歌曲,就是本系列每一篇开头的歌曲。
酒店前台也有些纪念品和旅行用品出售,其中有一套笔记本的装帧非常漂亮,朴素不失华丽,每本封面都有不同的句子,其中有一句简直让我迷醉:My neighbour is a reindeer. 很北极、很斯瓦尔巴。只可惜,我的箱子实在塞不下了……
回程的飞机上,我们遇到了Simon和马博士,他们也结束了在斯瓦尔巴的工作,和我们一起回到奥斯陆,然后返回各自的家里。飞机准时起飞,我特地选了靠窗座位,希望从空中再一次观看斯瓦尔巴的冰川。
朗伊尔城机场外观,简洁明了,很北欧的感觉。
世界最北的机场,距离挪威本土最北的特罗姆瑟——一会儿我们要经停的地方——也有957公里。
Bye bye, polar bear!
登机了,北欧航空的B737飞机将把我们带回世界各地。
再看一眼朗伊尔。
再看一眼斯瓦尔巴。
Bye bye, Svalbard!
飞机经停特罗姆瑟,这是挪威北部一座美丽的小城,这里已经到达挪威本地,因此对我们这些相当于从公海上回来的人来说,我们需要“入境”。这个过程花了挺长时间,Passport Control的工作人员给我们的感觉比较业余,很多事情并不太熟悉,后来才知道,当地的一些公职岗位可能都是一些兼职人员。
挪威北部北极圈内的城市Tromso(特罗姆瑟),说实话,在飞机上看到它的时候,我被它惊艳到了。
特罗姆瑟机场的“入境大厅”。
因为这班飞机上非欧盟国家入境人员太多,以至于我们全部登机完毕时,已经延误了。
再次登机飞行,回到奥斯陆时已经不早了,晚餐后回到酒店休息,第二天,就要返回上海了。
从特罗姆瑟到奥斯陆。
十天来,第一次重见黑夜。
醒来,我们只有半天的活动时间,去参观了维京船博物馆。午餐后,在我们的要求下,地接导游为我们安排了超市购物,很多人想带三文鱼回家,但可惜新鲜的三文鱼无法保鲜。
维京船博物馆里的三艘宝贝。
超市里的红莓果实和三文鱼。
越是临近旅行结束,时间过得越快,匆匆就到了回家的那天。我们仍旧乘坐荷兰皇家航空的飞机从阿姆斯特丹转道回上海。转机时间不长,但我仍然有时间去买一个在来时看到的荷兰风车冰箱贴。
从奥斯陆到阿姆斯特丹的旅途时间不长,身边坐着一位挪威中年男士,他要转机去马尼拉做生意。这位先生很有风度,英语也很好,聊天完全没有障碍。其间我问了他一个问题,北欧四国最喜欢哪个国家,他回答说冰岛,我很意外,为什么不是自己的挪威,他说挪威确实很美,但也挺无聊的。
荷兰皇家航空的B747将带我们回到上海,如今这一航线已经改成B787执飞。747的身后是肯尼亚航空的B787,这家公司没有中国航线,想从中国去肯尼亚看动物,不管从哪里出发都需要转机前往。
飞行了12000公里,回到上海,回到家。
提起北极,旅行者最愿意追寻的便是那神秘莫测的欧若拉——北极光,而我却来到了斯瓦尔巴,来到了一片未被熟知的秘境,仰望冰川、抚摸深海。我们和北极熊作伴、和座头鲸嬉戏,追逐着极地的鸟儿、涉足在夏日的冰原,在辽阔的北极大地亲近自然,一切都那么美好和值得感受。
只是,夏天的斯瓦尔巴,终日被阳光照耀,欧若拉只会在幽深的黑夜来临,因此,追寻北极——没有光。
—全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