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十】梨园往事:《李世芳青岛罹难前后》《梅派高足魏莲芳》《拜'梅'唱'程'新艳秋》三则
李世芳青岛罹难前后
京剧'四小名旦'之一李世芳是梅兰芳弟子中的佼佼者,一九四七年乘机在青岛罹难,至今京剧戏迷们说起来都扼腕不已。算起来,将近五十个年头了。
李世芳在北京'富连成'开始学戏,未出科便已崭露头角,且常演梅派剧目《霸王别姬》等,颇获好评,被人称为'小梅兰芳'。有一年梅兰芳从上海返京,听说科班学生中有个'小梅兰芳',很感兴趣,便特意前去看望。待看了他演出的几出戏后,甚是喜爱,遂收他为徒。
李世芳从师梅兰芳后,艺事猛进,以唱功扮相酷似梅先生而名列'四小名旦'之首。
李世芳为人谦和,毫无一般伶人的傲气。一九三二年他偕新婚夫人姚宝琏首次到青岛演出,从前没看过梅兰芳戏的人,有缘看到'小梅兰芳'的演出,连连称赞大饱眼福。因为他不但扮相酷似,唱腔亦极像,这次在青岛所演的戏码又都是《生死恨》、《霸王别姬》、《天女散花》、《宇宙锋》等梅派戏,所以特别受到青岛观众的欢迎,一直连演十三天他才回上海。
一九四七年,他应上海天蟾舞台之邀与李少春、袁世海、叶盛章、叶盛兰、叶盛长等合作演出,号称'十大头牌'。如此阵容的演出,自然轰动一时。在此期间,李世芳主演了剧作家翁偶虹编写的新戏《天国女儿》。演出结束后,已届岁末,李世芳急于返京,适逢杨宝森夫人因事逗留,将机票转让给他,谁知竟在青岛郊区灵山坠毁,死时年仅二十六岁。
李世芳乘机罹难,震惊了青岛京剧艺坛,引起梨园界的哀痛。李世芳之父李子健,友郑岐山前往收尸,其尸一团模糊,无从辨认,被编为三十号。遇难者尸体均用白布裹缠,仅露一面,全部用大布一块掩盖,停放在天后宫。宫内冷烛摇曳哀音不绝,报上载诗曰:
冷烛摇曳照残骸,天后宫内声声哀。不见名伶真面目,芳魂永留红坛毡。
后李世芳的遗体送入胶州路吕祖庙内举行入殓典礼,各界人士四十多人参加了公祭仪式。
李世芳的遗体运回北京后,京剧界名伶叶盛兰、马富禄、尚小云、谭福英等都前往吊唁。送去的挽联中,有一幅是由四个剧目的名字组成,上联是'金山寺成生死恨',下联是'帘锦风变镜花缘'。上联中的《生死恨》是李世芳生前经常演出的梅派戏,《金山寺》则是李世芳与梅兰芳合演的最后一个剧目。
梅兰芳从南京回上海以后,听到李世芳遇难的噩耗不胜悲痛,为此停演数日。他知道李世芳上有父母,还有妻子和三个女儿,生活无着,于是发起主办了两台救济戏,把全部收入寄给了李世芳的家属。常宝坤、张君秋等也分别为救济李世芳的家属举行了义演。
翁偶虹曾做诗悼念:
犹记童年霞举时,望梅竟玉成之。乱离前后梅无恙,及折梅园李一枝。
梅派高足魏莲芳
近悉,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不幸于四月份在上海病逝,享年八十又六岁。
魏莲芳是梅兰芳亲传的大弟子,他在梅氏认可下'代师授徒'的教戏生活中,不少名角儿问学请益,真是群星璀璨,他们中有的是经魏莲芳春风化雨而进列梅氏门墙的。梅兰芳曾对这些学生说,你们称我为先生,可大师哥曾经教过你们,而且把你们引进了门,你们也该尊称他一声魏老师,从此,'魏老师'的称呼就在梅门中传开了。
魏莲芳十五岁拜梅兰芳为师,长期佐师演出,很得梅氏器重。有一件事可以说明:距今六十一年前,北京福全馆有一场盛大的堂会演出,大轴戏是北京名票张伯驹主演诸葛孔明的《失空斩》,配角之精,无与伦比。诸如:余叔岩的王平,杨小楼的马谡,王凤卿的赵云,程继先的马岱,陈香雪的司马懿,等等。名伶济济,前边的演出独缺了已经邀请的梅兰芳。当时梅兰芳正在上海演出。而他又是个极讲信义的人,于是便选了魏莲芳代表他在众多名演员和老前辈的注视下演出了一出《女起解》,由此可见,魏莲芳在梅兰芳心目中的位置了。
魏莲芳称,每教一次戏就能对梅派多一层理解。郭沫若曾把梅兰芳的艺术创造概括为一个'美'字,魏莲芳教戏就是能够处处体现这个'美'字。如他教《宇宙锋》,着重表现赵艳蓉佯作疯状敢与昏王作斗争的贞姿劲质,要演得像雪里寒梅那样高洁芬芳,他教《生死恨》,着重表现韩玉娘虽然饱受离乱之苦犹自坚守民族大节,含辛茹苦,等到胜利在望夫妻团圆就在眼前,却因身体不支遽尔逝去时那绵绵不尽的凄婉之美。魏莲芳教戏总是按照梅兰芳的教导从'说戏先说戏中人'开始。如《醉酒》,'三千宠爱一身专'的杨贵妃遭到了冷落,她孤身独饮,借酒浇愁,以致酩酊大醉,她的种种醉态无一不是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与苦闷,所以要演得愈醉愈美,才能因她的红颜薄命而博得人们的同情和共鸣。如他教《别姬》一剧最能看出梅兰芳要演员相互衬托上的'一裸菜'精神。艺术是在相互对比而存在的,霸王丑,虞姬美;霸王刚,虞姬柔;所以在舞台上表演时,霸王急躁暴烈,声如洪钟,虞姬则柔声劝慰,分忧解愁。演员如不理解这些,只顾自己亮嗓子,本是由二人完成的一场戏也就唱砸了。魏莲芳每忆起梅兰芳这些话,总说如同耳提面命般记在心中。
魏莲芳在搭班演出时,临别梅兰芳关照他两句话:一不许'回戏'(借故停演);二不许'返场'(即台上'搭档'出了差错,不但不思补救,反而出人洋相)。五十年代魏莲芳邀梅剧团在武汉演出,他刚演罢《搜孤救孤》中的程妻,梅兰芳便把他叫了去说:你知道旦角儿的哭头有'西皮'和'二黄'之分吗?魏答:我知道,刚刚那哭头我是唱马虎了。梅沉下脸说:你哪里是唱马虎了,你是瞧不起那个唱程婴的老生,是不是?一语道破,魏不得不低头认错,这更使他想起初搭班时老师的教导,终生难忘。
拜'梅'唱'程'新艳秋
曾经名噪一时的程(砚秋)派青衣新艳秋,今年快九十岁了,她与赵荣琛、王吟秋同是响当当的'程'派。但赵、王都是程砚秋的门徒,而新艳秋不是,但她从取艺名王兰芳登台以来,一直唱的是程派戏,更叫人大惑不解的,她确曾是梅兰芳的门徒。梅的门徒一生唱的是程派戏,这里边阴错阳差的一段奇妙的因缘颇值得一记。
新艳秋是苦出身,她二姐是艺名珍珠钻的河北梆子演员,师事钱则诚。新艳秋原名王玉华,她十四、五岁迷上了程派唱腔,她的拉胡琴的哥哥王子祥也是程迷,她们兄妹俩经常躲在程砚秋(其时名程艳秋)唱戏的北京华乐园角落里'偷戏',新艳秋偷的是程派的唱腔与身段,水袖;她哥哥偷的是程派的胡琴特点和强记谱子,日子久了,上天不负有心人,新艳秋学了许多程派戏,她哥哥也会拉程腔的胡琴了。
几年里,出于家境苦寒,新艳秋经人怂恿,应邀在当年的开明戏院唱开锣戏,贴出的海报每天都是程派戏,或全出,或片断,居然满有韵味,程腔十足。这个消息传到了一位大行家的耳朵里,这位行家就是大名熠熠的齐如山,他与梅兰芳、程砚秋两家都有深交,他亲自去开明看了新艳秋的程派《贺后骂殿》,大为惊奇,认为是可造之材。齐特邀新艳秋到他家里,对她说:'我介绍你拜程砚秋为师,实授实学,你的前程是远大的,索性改个名字叫新艳秋吧,响亮些。'齐如山应该说是新艳秋的'伯乐',她听了齐的话自然是喜不自胜。她从小迷的是程派,现在程派的创始人将有可能做她老师了,这难道是在做梦吗?岂料好事多磨,齐如山的倡议,没有得到程砚秋的同意,这真的成了新艳秋的一场大梦!原来程砚秋其时还很年轻,外面早有他收女徒弟的流言蜚语,他怕人言可畏,又怕当时报界手握刀笔的人,所以他已发誓不收女徒。齐如山也改变不了他的誓言,新艳秋拜师之事,只好作罢。
正是这位齐如山先生,他把新艳秋引见给梅兰芳大师,终于成了梅大师的女弟子。梅非常欣赏这位有心胸和奋发有为的女青年,他手把手地教了她不少梅派戏,包括《霸王别姬》。这时,武生泰斗杨小楼组班演戏,选中了这位刚满十八岁的新艳秋与他合演《霸王别姬》和《长坂坡》,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梅大师马上又忙着为新艳秋指点《长坂坡》中投井的关键身段。
这次新艳秋得杨小楼提携合作登台,顿时使新艳秋声誉大振。
但是新艳秋从老师梅兰芳学了许多梅派戏,在日后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她唱的仍是程派戏,成了程派青衣中的俨然一家,观众欢迎她,她越唱越红。
新艳秋现在是江苏戏校的主课老师,她悉心培养了一批程派的继承人,其中有钟荣,成了中年程派青衣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