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信生物&根际互作生物学实验室年终总结
阅读数量
这一年常读用户数量变化
微生信生物的前行和荆棘
2020年不平凡,有很多事情没有做,有很多事情却做了,有很多人走了,有很多人却来了,新冠疫情就像是将有限的资源进行了破碎又缝合,我认为这是新鲜的血液,因为这次疫情并没有很过多的影响我的工作,反而作为团队一员,我在家里的那些日子,EasyStat 和 ggClusterNet 等R包可以进行很好的完成。虽然有很多的功能和用法还需要改进,但是毫不羞涩的说这些包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正如微生信生物一直信奉的特色,个性,独立,自由。
这一年 微生信生物的关注人数呈指数增长,如今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更是达到了1.5w人。这么多优秀的朋友聚在一起,如果不是要搞大事情,那就是这个领域具有非凡的活力,是因为关注:微生物,生物信息,组学技术,图形可视化,多元统计分析,R语言,编程,科学数据处理,机器学习等关键词,是它们让我们聚集在一起,当然微生信生物不会让你们失望,过去不会,明年也不会。因为你们在成长,微生信生物也在成长,我们的各位主编,都在成长。
我们的成长越来越关注于我们更加感兴趣的东西,技术和领域,这样造成了微生信生物的推文技术感越来越强,一个普普通通的R语言绘图,再也不会像两年前那样专门详细介绍和手把手教学了,更多的关注如何使用代码和数据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如何通过代码来实现一些新的东西,比如别人没有做出来或者我们有特色的一些东西。于是乎这样的问题就出现了:
您好,小编,这个图片如何保存呢?
您好小编,这个颜色如何调整呢?
您好,小编,这个R包我安装不上啊
您好小编,这个数据能不能导出来呢?
····
等等问题,我们当初也是如此,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并很容易找到方法解决,只是微生信生物主编实在是没有时间来做这些事情,所以这里说一声抱歉。我们原来的微信号也成了公共运营号,超过3000人的消息实在是一天不看,消息记录就会超过三四页,很多朋友的提问或者问候我们甚至都没有时间去看,更加不要谈到去解答,然后一周左右,我们回复消息,发现已经被拉黑了。
所以明年的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团队化运营,关注高技术,关注基础分析等都会有对应的人员,消息回复等内容也将轮班制,问题集中回答,整理并方便大家查阅。大家敬请期待!
微生信生物 & 根际互作生物学实验室
在今年之前,微生信生物都是我一个人运营的,很是辛苦,当然和大家认识,让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也是我坚持下来的原因。
但是今年,袁老师带领着我们根际互作生物学实验室入驻,我将不再孤军奋战,微生信生物也变为了云上根际互作生物学实验室。
所以明年的内容更加丰富,在袁老师的指导下也将更加专业:主要有团队关注研究动态解析,文献精读,各种分析技术的开发使用和疑难解答。各种科研经验的分享。内容丰富,制作也将更加精良。相信我们可以与全国的相关领域工作者一起交流,合作,也希望我们可以帮助到很多的刚入门的朋友。
微生信生物
新年目标:
关注人数突破3万;
年原创继续突破150篇;
单篇阅读达到1万+ ;
错字频率继续下降;
具有微生物信生物特色的的宏基因组和代谢组专题完成。
完成python数据处理部分或者机器学习部分的专题推文
至少完成一个R包重构并放到CRAN或者bioconducker上。
视频号内容突破100篇。
有志者 事竟成
袁军
袁军,博士,就职于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沈其荣教授团队。研究方向:植物-土壤反馈,土壤微生物群落调控,连作障碍修复,新型肥料研发。 目前以第一作者在The ISME Journal, Microbiome, SBB 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十余篇文章。
赵梦丽
回忆一下,2020只做了一件事:毕业!
2020,充满着坎坷与挑战的一年。
一场疫情阻碍了毕业之路,体会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给2021的自己:
活在当下,珍惜眼前。
一直坚信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挥别往昔,成长在路上。
爱南农,爱大家!
文涛
今天共发表4篇文章,终于实现了文章数量0的突破,新的一年了,希望可以实现文章数量或者质量的翻倍。要是都能翻倍那就更好了。争取明年完成博士毕业的全部要求并完成博士论文。希望明年可以出国转转。
谢鹏昊
实验向来多磨难,养苗涂布数菌落。
分析报错从不停,error、warning红一片。
分子操作两眼黑,酶连突变搞不定。
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也许研究生的意义就是遇见问题解决问题,感谢一年里师弟师妹(不对没有师弟)师兄师姐老师的帮助,实验得以取得好结果。希望新的一年里成果多多,分析技术更上一层楼,祝师姐工作顺利,“盛胡”和丹姐早日脱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