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老兵生活困难,找周希汉帮忙,周希汉为什么拒绝帮忙

开国中将周希汉一身是胆,有“军中赵子龙”之称,性格耿直,傲气十足,连他的老领导陈赓都不敢轻易惹他。

周希汉凡事讲原则,铁面无私,这当然是好事,但有时候也不免会让人不舒服。

1987年的一天,周希汉家门口来了一个身体残疾的老人,衣衫褴褛,却在胸前佩戴着一枚军功章,显然是一个老兵。

周希汉的小女儿周晓红正巧出门,遇到这个老人,老人胆怯地问周晓红:“闺女,周希汉将军是不是住在这里?”

周晓红点点头,问他:“你是谁?找我爸爸有什么事吗?”

老人一听,毕恭毕敬地说明了来意。原来,此人是周希汉当年的通讯员,由于身体残疾,家境困难,又没有得到应有的政策照顾,不得不来找老领导,他也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就是想请老领导写一个证明,证明自己的身份就行了。

老人说自己已经来过两次,都被撵了回去,但家里实在困难,就又来了。

周晓红一听,非常同情他,就亲自带着他去见父亲。

(图:周希汉之女周晓红)

周希汉看到这个老人,问女儿:“他是什么人?”

老人见到周希汉,激动地说:“您不记得我了?我是您的通讯员啊!”

周希汉还是一脸漠然,摇摇头说:“不认识,记不得了。”

老人提示说:“那一年,敌人突然半夜来偷袭,我去给您牵马,敌人一发炮弹打过来,我的胳膊从此就残废了,不得不回家务农。”

老人挽起衣袖,露出伤残的胳膊给周希汉看。但周希汉还是摇摇头,说:“说吧,你到底有什么事?”

老人有些愧疚地说:“我有残废,现在又老弱多病,老伴儿也卧病在床,实在生活不下去了,这才想起来政府对革命军人是有政策照顾的,可是我的身份一直得不到证明,这才想请老领导写个证明,证明我在1942年入伍,1947年受伤返乡,有了这个证明,我们一家就可以享受补贴了。”

听完老人的话,周希汉还是一脸冷漠,说:“对不起,我做人有原则,记不得的人和事,不该做的事,我是不会做的。”

老人听了,脸上现出非常失望的神情,让人看了都心疼。

周晓红在旁边也看不下去了,就责怪父亲说:“他跟了你几年,你怎么就记不得了呢?”

周希汉还是冷冷地说:“你懂什么?我一个通讯班几十个人,我怎么能个个都记着?”

周晓红平时很尊敬父亲,但这次可能是真的很生气,非要“逼着”父亲写一个证明。周希汉无奈,只好写了一个含含糊糊的字条,交给老人,并叮嘱他以后不要再来了。

老人感谢了几句,离开了。周晓红很内疚,送他出门时,还塞给他一些钱。

按理说,老部下为了革命留下残疾,生活困难,找老领导帮忙写个证明,是很正常的事,老领导也一般不会拒绝,甚至还有不少人会主动去帮助当年的老部下,像许世友、韩先楚等人,都留下过很多感人的故事。

那么,周希汉为什么却对这个老兵这么“无情”呢?

关于这件事,周希汉没有做过解释,但是从他晚年的另一件事,却可以看出来一点原因。

周希汉晚年离休后,一些出版社想请他写本自传,待遇非常优厚,但是周希汉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说我绝不会写什么自传,你们找别人吧!

在当时,很多老将军都在写自传,既可以总结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也给历史留下一段珍贵的史料,为什么周希汉就是不写呢?

他曾经对孩子们说过这样的话:“就那么一仗,司令写文章讲是司令指挥的,政委讲是政委指挥的,副司令又讲是副司令打的,一仗成了三仗,多荒唐啊!历史不是写出来的!”

可见,周希汉将军最厌恶这种自报功劳的事情,该是你的功劳,自然是你的,没必要去抢。所以,他那样对待当年的老部下,也就不难理解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