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幌子”闲聊——魁北克小城(图)
幌子,又称帷幔。一种表明商店所售物品或服务项目的标志,也称“商店悬望子”,为汉族的一种商业民俗。幌子起源甚古,起初特指酒店的布招,用布帘缀于竿端,悬于门前,以招揽顾客。古时的酒旗就是此中的一例,“酒好也怕巷子深”,所以,做个酒旗,高高地挑起,远远就能看见,所谓“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辛弃疾)。
坐商靠幌子招揽,俗语云:“过去坐商靠招幌,幌子上面有文章,不管识字不识字,一望就知啥行当,文字幌、形象幌,招揽生意靠招幌,造型随着行业定,七十二行不一样。”
文字幌:进门时长发罗汉,离店时光面菩萨。
实物幌:卖啥摆啥。(照片中的第一幅是例外,哈哈)
形象幌:金元宝,丹药、膏药、丸药,双鱼。取“痊愈”之意。
文字幌,给出的是定义,是描绘,是分类,是理由。记得我读大学时,周末外出就餐,在饭店门口两边的柱子上,见到这样一个“文字幌”,上面一左一右写着:“虽无易牙调鼎术,却有孟尝饱客心。”什么定义?该饭店属于“温饱型”,超越了“贫困型”,但不及“小康型”,即,味道不怎么样,但绝对价廉实惠,管饱。描绘得够水平,够形象吧。当时,像我们这样的穷学生,可以说正合我们的胃口,钱不多,味不好,吃个饱,哈哈,读后,自然就进去饱餐了一顿,而且这个“文字幌”从此以后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里。
实物幌,现在有照片,有网络了,但橱窗的作用仍然在那儿,逛街,逛店,逛的是什么?逛得就是这“实物幌”,琳琅满目,丰富多彩。记得有个调研报告上说,人们的购物中有75%属于“冲动型”,只有25%属于“理性型”。所谓“冲动型”,本来不想买,不知被什么勾起了欲望,一时冲动,不得不买。实物幌起得可能就是这种“勾引”作用。
形象幌,属于寓义,药店门口挂个双鱼,取“痊愈”之意。还有的取什么“平安”,“发财”,“健康”,“吉祥”之类的寓义,有点难了,不说了,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欧阳修),喝酒,喝酒,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