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两命运:浅谈诸葛谨 诸葛恪
文/君子如兰
▽
桃花源间 | 有诗 有梦 有温度
父 子 两 命 运
——浅谈诸葛谨 诸葛恪
诸葛谨小心谨慎,诸葛恪张狂自大。这对父子对比鲜明,决定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诸葛谨在天下大乱时了到江东,时孙策已死,孙权的姐夫引见于孙权。他和鲁肃一起,享受宾客待遇,后做长史,中司马,出使蜀国,与刘备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每次出使都与其弟诸葛亮在公开场合见面,避免私见谈私。他性情平和,容貌端庄,气度宽宏,时人很叹服。孙权很看重他,每有大事都向他询问。他都以委琬的语言论政,使孙权听从。
吕蒙死后,他接替吕蒙任南郡太守,守公安。刘备征讨孙吴,他给刘备写信说:“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如反掌。”
当时有人对孙权说,诸葛谨另派亲人与刘备来往。孙权说:“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孙权很信任他,表现出用人不疑的君王风度。
孙权称帝后,授予诸葛谨大将军和左都护官职。公元241年诸葛谨病死,终年68岁,得善终。
诸葛恪是诸葛谨的长子,才思敏捷,名盛一时。年少时,孙权考他,惊其才而器重他。诸葛谨却嫌弃他,说他非保家之主,为此常感忧虑。
孙吴政治已很险恶。陆逊死后,诸葛恪接任驻军武昌,代陆逊统领荆州事务。最初,孙吴上下,对他寄予厚望。孙权病重时,太子孙亮年少,朝廷召诸葛恪以大将军身份兼任太子太傅,权倾朝野。
后来孙权病危。诸葛谨是托孤大臣之一。孙权死,中书令孙弘对孙权的死讯秘而不宣,有所企图,诸葛恪杀之。
在诸葛恪出兵大败魏将胡遵、诸葛诞以后,骄横之气弥漫朝野。他轻敌,对曹魏连续动武。朝廷大臣谏阻,他不听。又著文《伐魏论》,以示道理。
众臣再不劝阻他、反驳他,任其性情。他强征兵众20万,致使百姓恐惧,他开始失去民心。他围曹魏新城数月不能攻拔,士兵疲惫不堪,伤病者占半。他却认为是装病,于是不再有人敢说有病。
久攻新城不下,他也想到了自己的失策,羞愤难当。他手下将军朱异稍微有些不同意见,就被他夺了兵权,众将为此极其不满。有人开始投奔他的敌人曹魏。直到曹魏援军到来,他才不得不撤军。
兵士因病而痛苦不堪,流落死命者众多,他却泰然自若,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在朝廷连发诏书的情况下,他才缓慢回军。
朝廷上下对他大失所望,普遍的怨恨轻慢之心由此而生。公元253年,诸葛恪回到朝廷,立即召见中书令,斥责其乱发诏书。
中书令害怕,只好称病退朝回家。诸葛恪随意撤换谏言的官吏,又常常责备、惩处部下,企图重新树威。想劝谏者,因恐惧不再劝谏。
诸葛恪并非孙氏亲族,在朝廷属孤立无援状态。他在险恶的宫廷环境中承担重任,却不懂得政治策略。
他完全辜负了人们的信任和期待。他的专断,骄横,直追奸臣。皇族孙峻等人决心废掉他。暗中准备了他的罪证。
皇帝召集官员宴饮,诸葛恪想到了危险,但皇命难违,不去,反倒证明自己心虚。他来到宫中,有人暗中告诉他:“宴会布置不寻常,可能会有变数。”诸葛恪闻听,惊慌迅速离宫中,还没有走出大殿,遇到太常滕印。
他对滕说:“我肚子疼,不能进宫去了。”滕印不知孙峻与皇帝之谋,就说:“你自出征归来,一直未见皇上,今天皇上设宴款待你,你已到了门口,应尽力进去见皇上。”
诸葛恪犹豫后,返回宫中,佩剑迈步见皇上。他见参宴者,特别是皇上并无异色,略有心安。这时,酒端上来,诸葛恪不喝。孙峻见状,就说:“你病未好,应常服药酒,可自己取来。”
诸葛恪于是放松了警惕,就取出随身带来的酒。几轮过后,皇帝孙亮进了内室,孙峻去厕所,脱下长袍,换短衣,出来高喊:“皇上有诏捉拿诸葛恪!”
诸葛恪吃惊地站起,伸手未及抽出剑,孙峻刀已连连砍下。诸葛恪惨死。并带来了灭族之祸。
诸葛谨,诸葛恪父子,身在孙吴命运天壤。这不是品性决定的吗?他本来可能成为周瑜、鲁肃,也可能成为陆逊、吕蒙的。
狂妄导致殒命,不是很自然吗?
【作者简介】
君子如兰,本名柏松,常用笔名郭嘉,吉林省长春市人,曾任北京、大别山、营口等多家论坛诗词、现代诗版主,81年首发作品《追寻》,在《辽河诗词》《山东诗人》《诗远航》《中国风》《御风秦楚》等数十家杂志发表作品数百篇,出版合著《淡远时光》《花开有约》等三部作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