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兵 || 对近年来续修族谱风潮的看法

张红兵,汾阳市人,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诗词学会会员、竹韵汉诗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汾阳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作品发表于诸多文艺微刊、诗词纸刊。
作者风采
对近年来续修族谱风潮的看法
近些年来,许多地方兴起了新编修族谱的风潮。作者虽人微言轻,但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有必要与诸文友聊几点文史常识,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你现在如持有自家的老族谱,那相对容易,只是续。假如你一手资料什么都没有,又想要寻找自己祖先来龙去脉及血缘远近,那就成了现编,谈何容易。因此,不妨从诗歌和历代王朝的户籍管理制度入手,了解一下当时的制度,寻找些许有价值的史料。
先不说每个姓氏都来源于上古神话传说或部落图腾。从文学作品中可见,最早拿自己血统来说事的是屈原。他在《离骚》中,首句介绍自己的血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从先前诸多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与这篇诗歌中,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夏、商两代是奴隶制国家,平民只是奴隶。周朝虽封众多侯国,但平民也只可称为国人。到了礼崩乐坏的时代,就连孔子也只知其父叫叔梁纥,再上一辈不提了。所以屈原在绝境才会有那样的咏叹,标榜自己家族世系的高贵。这可能就是民间家谱最早的概念。
到了汉代,官制实行的是察举制,民籍是乡里制。(曹)魏晋时代,官制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在民籍管理上,仍沿袭汉代的乡里制度。乡置有秩、三老和游徼。大乡由郡置有秩,小乡由县置啬夫。也就是说除了那些阀阅大族外,平民还是无谱可续。北魏至隋民籍实行三长制,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到了唐代,入仕虽进入科举时代,民籍还是实行乡里制。除非你是官僚,平民还是没谱。举三个例子加以佐证,①汉高祖没当皇帝之前,职务是泗水亭长,叫刘季。顾名思义就是刘三,连名字都没有。②唐太宗李世民,李氏本是陇西沙陀人(少数民族),称帝后唐皇室七拉八扯,把道教始祖李聃(老子)抬出来作了始祖。③再看明太祖朱元璋,没当皇帝前只叫朱重八,意思朱十六,等当了皇帝了就寻个根正苗红的贤者作祖先。最高统治者尚且如此荒唐,你会相信古族谱记载全都真实可靠吗?
记不得哪位武将发动了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有趣的是,对出身与自己相同的武将非贬即杀,对士大夫却关怀倍至。难怪汤因比、余秋雨两位名人曾动情的说:他们最向往生活在宋朝。是的,那是个重文轻武的时代,崇尚读书的时代,把读书人捧上天堂的时代。经济繁荣带来了人口增长和大范围流动问题。为了社会的安定,北宋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保甲编组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法有其特殊的内涵,它既有连坐相保的检察作用,也包括兵农结合的抽丁、训练的军事职能。所以考查每家每户的来龙去脉,也成户籍管理的需要。基于这种历史背景,大文学家欧阳修、苏洵分别开创后世称谓的欧式、苏式两种族谱格式。族谱从这时起有了定式和相对的可信度。
元代实行村社制(元代村社大小不一,凡三百户以上设主首四人,二百户以上设主首三人,五十户以上设主首两人),村社制与赋税制度融为一体,成为赋税单位。统治者将每个村社之户按家产、纳税数量分为三等九甲。里正、主首、社长职役性质十分明显。元制:“当官从公推排粮多极等上户殷富者充里正,次等户为主首,验力挨次,周而复始”(《通政条格》卷17《杂泛差役》、《赋役-主首里正》)。当时连坐制严格,禁止人口流动,三等九甲如同家产申报造策,上、中等户族谱中大多登记有田产状况。在没有身份证的元代,民间婚配,只要你自报家门,递上生辰八字、某某村(里、坊)几等几甲的媒贴,便知你的基本情况,就这么简单。因此,这个时期的族谱可信度也比较高。
到了明代实行里甲制。 按照明朝的规定,在乡村中,人户被编成里甲。每110户为1里,推丁粮多者10户为长,余下百户为10甲,每甲有10户。这个规定到洪武14年(1381)开始规范化推行,同时规定每十年重新册定一次人口。清代由里甲制延伸出了保甲制,两者各有侧重,一直共存用到民国初年。因此,由这个制度衍生的族谱(可见的众多家族上溯十几代至二十四代人)是目前最具可靠性的族谱。
族谱是分封建制、聚族而居的宗法社会的产物。福建省连城县《新泉张氏族谱》卷首说得明白:“亲疏派别得谱则溯其源,上下分支得谱则穷其本,即荡析代变,而皆有所考焉。”为达到显示血统的目的,各地族谱均有认中国先朝名人为远祖的习俗,这种附会的谱风,虽能使其家系倍增光彩,但往往导致家史失真和对后代误导。那么,就一句话,你连自己上五代为何里何甲(城中为何坊何甲)都不知道(就算同里同姓而不同甲份,也不是一家),还有必要再翻书翻碑吗?因此,最好不要乱认宗亲,附庸名人。假如不慎错入别人家族谱,再想挽回也挺尴尬。假如在古代,因某一个八杆打不着的同姓把你牵进去,来个诛灭九族!你冤还不冤?
族谱是神子的书刊物,有其传承血脉、孝道、家规的神圣性,但同时也存在男尊女卑(生活中女随夫姓,百年后女不入谱,神子上女性有姓无名)的封建糟粕。孝道应在长辈生前尽,祭礼当为后世尊。基于诸多现实问题,族谱在生活中的作用已淡化。如果诸位文友真正想编自己家族的新族谱,那就从目前可知的前几代人中选位德高望重的先辈立祖,编入新谱即可。因为族谱是每个朝代的籍帐、授田、赋役、治安、战争等社会活动另一层面的印证。连汉高祖、唐太宗、明太祖都编不出既感可信度高、又显完美的族谱,想来诸位也没必要编写肥皂剧吧。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精彩回顾
仙女都在看
据说在看的各位都是仙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