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驾亲征柴荣,最终却还是输给了时间,做个劳模皇帝真不容易
与赵普匆匆见面不久之后,赵匡胤就被柴荣从城里揪了出来,他要赵匡胤去救火,因为寿州城久攻不下,南唐的第二波援军已经到了。而这次带队的是南唐的开国皇帝李晟的第三子李景达,这个人可是南唐的宝贝,经常领全国兵马大元帅衔出征,身份加上资历,实乃南唐第一军事强人。这个人一到战场,立马就逼的韩令坤从扬州撤退,赵匡胤接到的是皇帝陛下让他督军的命令,有我后周将至,胆敢后退到六合者,斩其足。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六合是个霸气的地名,这次他同样要鉴证一件霸气的事情,一次看上去毫无风险的督军,竟然演变成了一场正面硬抗。南唐派出的李景达也不是吃素的,他带来的援军在攻打扬州的同时,自己亲率两千精兵,偷偷迂回过来,他要打后周一个出其不意,突然出现在寿州城下。这个计划非常好,只不过他选择了一个迂回的地点叫做六合,在这里赵匡胤仅仅带了两千人马,只比李景达早了一步到达这里。而李景达这次带了2万精兵,很不巧这次偷袭的路上他遇到了赵匡胤,双方都很惊讶,但同时作为各自一方优秀的将领,很快就都冷静下来。
赵匡胤命令结寨,不分主次,不要偏寨,不能让敌人看出我们的虚实,更重要的是,赵匡胤在此次南征,学会了一个新花样,动不动就穿上最华丽的战服,然后疯狂的输入,他这一招很管用,南塘人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叫赵匡胤的将领。这次赵匡胤同样没有退缩,依旧是高头大马在寨前耀武扬威,一时间搞不清虚实的李景达不敢贸然进攻,他这一等就是四天。时间同样是战场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李景达这次是来搞偷袭的,在这么耗下去,估计黄花菜都凉了,于是终于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他带来的这群南唐兵也还算精良,但刚一接触后周部队,突然地方像疯了一样,毫无保留地发起了冲锋,赵匡胤在赌,没有援兵实力悬殊,这样的作战很容易被敌人识破,稍有不慎就会被敌人吃掉。但李景达不知道这些,他只看到后周军队疯狂般的冲杀,赵匡胤在战场上完全表现出跟柴荣疯狂出击的一面,这一次必须一鼓作气,不生就是死。面对这样的气势,李景达兵败如山倒,混乱中自己的大军疯狂逃命,到了长江渡口,又为了争夺船只而发生了混乱。最终气喘吁吁的李景达逃回长江以南时只剩了三千多人,隔着长江还在后怕,同样的隔江的赵匡胤也在后怕,一击不中就没有退路。战场就是这样,有时候计谋什么的,作用不大,靠的就是绝对的实力和勇气,赵匡胤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是一名优秀的武将。高平是赵匡胤的起点,而淮南则是赵匡胤的福地,这次征伐淮南,让后周军队彻底震动,大家都对赵匡胤的勇猛非常佩服,在军中慢慢的也有了威信。
柴荣很忙,如果要写他做皇帝之后的事情,那只用一个字就能概括,那就是忙,他的敌人很多,但最大的敌人却是无形的,那就是时间。时间同样是战场上最大的变量,这次南征尽管后周军队表现得很不俗,但他们最害怕的时间还是到了,这就是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开始涨水了。后周都是旱鸭子,没有水军,选择十一月进攻,也是考虑到冬季水位低,但寿州城牢牢定死在这里,没多一天南唐就又多了一分把握。到了来年四五月份,很明显河水暴涨,南唐的水军可以通过密布的水网,到达任何一处战场,而后周的部队只能依靠浮桥,在岸上行动。柴荣看了一眼寿州城,这次没能拿下来,就下次,最终柴荣撤军了,但围困寿州的兵并没有撤走,他带走了赵匡胤留下了李重进。从这个细节也能看出来,同样都是大将,赵匡胤的待遇逐渐和李重进拉开了距离,李重进成了彻底的大将镇守一番,赵匡胤却成了柴荣随时带在身边的人。李重进是个狠人,典型的五代军阀作风,脚狠跋扈心狠手辣,视人命如草芥,这些都是在残酷战场上生存下来的必要素质,但李重进彻底把他内化了,成了只为战场而活的人。赵匡胤上了战场,同样也变得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杀人如麻命不足惜,但下了战场,他还能恢复成那个亲和的自己,这一点对他整个的职业生涯尤为重要。
公元957年2月17日,柴荣再一次御驾亲征南唐江北之地,如果你细心的话,第一次南征是在十一月,那正是枯水期,这一次为什么要选择2月呢,难道说柴荣更有自信了,确定能在短时间内肃清江北之地,一举拿下南唐吗。这次出战,柴荣的确是更有自信了,他带上了赵匡胤,尽管按照传统礼仪,此时的赵匡胤正在服丧期间,但柴荣动用了“夺情”这种方式,赵匡胤又一次跟随柴荣出征,事实上自从当年赵匡胤从郭威的亲兵选择投奔柴荣起,柴荣就一直很信任赵匡胤,喜欢亲力亲为的柴荣,出兵大战带上赵匡胤成了一种常规操作。柴荣当然不会因为带了赵匡胤而信心大增,他是因为带了秘密武器,水军。这一次柴荣可以从容不迫地好好打一打南唐了,不必再担心旱鸭子后周的窘境了,同样的自从看到了后周的水军, 南唐啊士兵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敌我双方几乎都意识到这场战斗的结果,需要的只是时间的验证而已,柴荣第一次收兵,并不是因为害怕了,而是回去训练水军去了,这才是柴荣回去的真正原因,对于柴荣来说,还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与退缩。寿州城终于迎来了自己最终的命运,因为里面传出了刘仁瞻把自己儿子杀了的消息,这说明寿州城已经快不行了,刘仁瞻在这坚持着自己的理性和信念,为南唐尽忠,哪怕是儿子要逃走也不行。听到这个消息,柴荣稍微地喘了口气,他知道寿州必破,到时候他真的很想见一见刘仁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很快柴荣就得偿所愿了,柴荣见到了刘仁瞻,这个让后周头疼了两年的寿州守将,但见面的情景却不是柴荣想象的那样。刘仁瞻败了,但败的优点莫名其妙,他是被投降的将领抬着去见柴荣的,他中风昏迷不醒,部下没有他的决定,于是就开门投降了。柴荣立刻封他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但显然刘仁瞻没有给柴荣机会,不管是真心喜欢还是有意羞辱,最终刘仁瞻再也没有醒过来。
(21)战略是个大问题
战场是残酷的,但是比战场更残酷的是制定战略,而你战略一旦错了,任凭你战场上有多大牺牲,也对最终的结果没有改变。柴荣第二次南征拿下寿州之后,突然就撤军了,这是因为南唐勾结契丹,帝国的北方不稳,柴荣要回去处理北方的事情。但半年之后,柴荣第三次御驾亲征淮南,有了水军的后周,打淮南这片土地,所需要的只是时间问题,这期间赵匡胤还坐船杀到过长江南岸,杀死了驻守的部队后,把南唐的营寨付之一炬,最后从容北上离去,此时赵匡胤的职务是殿前都指挥使。李璟绝望了,自己赖以生存的长江天下居然如此不堪一击,也是派出使臣求和,核心条件是:进献尚在南唐控制之下的庐、舒、蕲、黄(今湖北黄冈)四州,以长江为界,岁贡称臣,去帝号,改称江南国主,用后周的纪元。
改纪元这种事在古代很重要,南唐用了后周的纪元,从此南唐在资格上,就是后周的属臣,从此君臣名分一定,你南唐再造次,那你可就是欺君罔上了。但明眼人一看,这明显南唐是怂了呀,以柴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他一定会一鼓作气攻下南唐的,但是柴荣却答应了。很多人都不明白,但是赵匡胤明白,因为他和柴荣都认识一个人,王朴,御前会议上多次讨论,王朴给后周制定的战略就是这样,剪除了南唐的江北势力之后,南唐已经不足虑,此刻该考虑契丹的事情了。柴荣回到开封,稍微修整又一次御驾亲征,这一次直指幽燕之地,他的目标是要收复幽云十六州,恢复唐朝荣耀。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三月二十八日,柴荣下诏亲征契丹,他带走了后周所有的精锐,此一战不仅仅是后周的国运之战,更是此后三百年的国运之战,柴荣带着自己的最后时光出发了。尽管这是一个写宋朝的系列,也总算是写到柴荣北伐了,似乎一切就要进入宋朝时间表了,但关于柴荣,似乎还有太多没有说。有必要说的一定会说,眼下柴荣出发了,此后三百多年你再也见不到如此宏大的北伐了,说严重一点连北伐几乎没有,这是最后的绝唱,柴荣将交出怎样的答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