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028】余生很长,且行且珍惜 //吴怡云
余生很长,且行且珍惜
文//吴怡云
其实,想过很长时间,想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一篇文章。不为别人看,只为自己老了之后,爱自己的人越走越远之后,回头的时候,还有一些东西一直都在。
我都已经不怎么记得我什么时候想当医生了,记得小时候,可能所有的人都会被问道:你将来想做什么啊。当时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梦想,什么是理想。可能是为了奶奶的一句羡慕吧,她说:当医生真好,别人送的都吃不完。可能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这句话听着可能还有点可笑,对曾经的我也是。但当我慢慢的长大,逐渐懂得,经历过饥寒交迫的爷爷奶奶他们,才是真正的懂得生活不易。也许是因为奶奶是那个最疼我的人吧,我将医生当成了我终身想要的身份。成长的一路上,我很庆幸,陪我长大的人,都是善良的,我的妈妈告诉我,并不是人之初性本善,而是,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你都要善良,无论是你身居高位,还是家财万贯,做人,最重要的,是善良。在三观建立很重要的那个阶段,我很幸运,身边的人都是最爱我的,他们带给我的,将让我一生受用,爷爷是抗美援朝下来的老兵,他总是对我说人活着一定要珍惜你现在拥有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且行且珍惜吧。奶奶从小爱读书,总是对我说,数学是算得,语文是背的,也是在奶奶嘴里我知道了铁棒也能磨绣针。我的世界最疼爱的人,给了我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学会善良,学会珍惜,学会活到老学到老。
时至今日,他们都已步入耄耋之年,疾病也随之而来,我看到过他们痛不欲生的样子,也痛恨过自己一无是处,一无所知的样子。亦感受过从医生嘴里听到“呼吸衰竭”“心脏衰竭”“肾功能衰竭”的无助与恐惧。更怕这个世界爱我的人忽然离开。也许,当我真正成为一名医生,习惯生死的时候,很淡然。可那毕竟是别人的生死。人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真的失去。
想想自己已经活了20年,从牙牙学语到幼稚的童年,在奶奶家无忧无虑,想想也是娇气,吃个苹果还要奶奶把皮都削掉,现在吃东西也是粗糙的不行,和弟弟精心用木板做的小房子,玩的过家家。在奶奶家墙上画的画,在奶奶家院子里爷爷教我骑自行车,追逐打闹,那时候的爷爷,很高,很大。逗奶奶养的鸡。那时候的奶奶,很健康,很可爱。后来,上了小学,和很多人一样,被接到妈妈身边,妈妈很忙,忙的很多时候都没有人做饭,虽然饿,偶尔会偷吃很多的零食,却从来没有抱怨过生活。因为那时候真的很开心,会玩特别搞笑的过家家,现在记得的也只有把用汽水瓶吊着缝衣服的针给洋娃娃吊水,然后把娃娃全都灌湿了,又去洗手间拧干。也许梦想是会发芽的,很庆幸我的梦想坚持了近20年。也如愿以偿,步入医学殿堂。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顺利的长大,但我不是,经历了很多那个年龄的孩子都经历不了的事,以至于现在都不想回到那个地方。但确实让我们姐弟比其他人更坚强。
后来长大了一点点,唯一记忆深刻的,是妈妈让我背古诗词,人生的第一首诗《咏怀古迹一》,每天一首,后来背词,曲,赋。背的时候真的不知道那都是什么意思,也不懂妈妈的良苦用心,记得寒暑假,总是有背不完的诗,记不完的单词,练不完的字,写不完的文章,弹不完的琴,做不完的题。后来慢慢的明白了如果没有妈妈当初的循循善诱,后来的我终将一无是处。也正是因为妈妈的“狠”,我初中就背完了高中所有的文言文,写得一手还可以的文章,弹的一手能听的古琴。这些都源于我有一个好妈妈,而我能做的只能恳求岁月不要轻易伤害她。再后来就没有那么顺利,叛逆,贪玩,无休止的无理取闹,无休止的吵架,无休止的颓废。我不知道我伤了妈妈多少次,也不知道妈妈夜里多少夜千万次的辗转反侧,叹息无眠。说真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在妈妈眼里,多希望我能考一个好大学。最后,我给她的,只是致命的打击和无尽的失望。其实我挺敬佩姐姐和弟弟的。姐姐并不是高考中的佼佼者,从独自背着比自己都大的琴穿梭于摩肩擦踵的北京,到考研开自己的工作室。我不知道她经历过什么,我只知道,一个人在诺大的城市,会孤独,会无助,想哭没有肩膀,累了没有港湾。弟弟天生上帝就对他不公,可他依旧,画画画到废寝忘食,看书看到彻夜不眠。妈妈总是说,自己选的路自己不管多苦多累都要自己走完。对啊,自己的选择,自己不坚强,谁替你把眼泪呢。其实道理我都懂,鸡汤我也喝。但很多时候,力不从心。
我不知道我的选择有没有错,也许从一开始就错了,原本可以选择很轻松的考一个艺术院校,学琴,当老师。可我不想辜负自己坚持了那么久的梦想。当医生,才是我一生所求。我不为当得一世名医,我只是想尽我所能,消除天下父母之病痛。
生活是种律动,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太多人在这变动不定的曲折里失去幸福。因为总是轻易地失去了自我。余生很长,我一定要学会善待自己。我想做个干净的人,因为人是群体性动物,社交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只要有社交,就一定有伪装。张爱玲曾写道:“这个世上‘好人’很多,‘真人’少。‘好’是社会赋予的,是一种客套或习惯。人们相互亲热、敷衍,仿佛人情味十足,但内心的想法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仇恨、嫉妒、鄙视、猜忌,掩饰在冠冕的言辞之下。”
太多的人喜欢把时间花在如何让自己变成一个“好人”,然后在“你好我好大家好”其乐融融的表层下勾心斗角。从学校到职场,从工作到生活,宁愿用大把的时间换来一个面目全非的自己,都不肯做一回真实的自己。在我看来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这都是得不偿失的。
别在烂事上过多纠缠,人活着,光是自己善良、干净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这些品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我必须具备,那就是智慧。生活里谁都免不了要遇上一些人:
你帮他是本分,不帮他是犯罪,只谈好处,不看是非,只顾解我烦忧,从来不管别人死活;他们把偏见和固执深深地植入自己的骨髓,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一旦做了什么他们觉得不对的事情,那么必然是有罪并且该死;他们做人的乐趣就是拖别人下水,带着我跳悬崖,我过得越难他们越开心;他们,自私、野蛮、粗俗,无论我怎么和他去说,他的脑回路里永远都只有简单的一句话——你算老几?和这一类人相处,一定要有坚定离开的智慧,绝不纠缠,就不浪费自己的半秒时间。
别总是困在负面情绪里,人一旦困在情绪的泥淖里,就无异于自掘坟墓。因为情绪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只会带来更多问题。越是情绪化,生活就越糟糕。这和学历、见识没有一点关系,后天培养的任何能力,都无法从根本上拯救一个习惯生理冲动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面对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时,竟然会做出很多正常人都不会做的傻事的原因。任何生活的趣味,只有心平气和的人才能够体会,情绪化的人,注定过不好这一生。
愿我生活的重心永远是自己,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担当,但有一点毫无疑问,不论在人生的什么阶段,如何转换着自己的身份角色,生活的重心永远是自己。然而有太多人不懂这一点。徐志摩曾经说过一段很有趣的话:“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心,却也失去了自己的。傻气的人,喜欢给心,也许会被人骗,却未必能得到别人的。”生活里最蠢的人就是那些一心一意为了别人去做蠢事的人。为人子女的时候,不分黑白是非,只顾愚孝;做人父母的时候,又不懂抽身离开,对子女过分溺爱。他们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最后还要受着别人的苛责与不满。人一定要学会爱自己。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在《当我学会爱自己》里写道:“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才认识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真实’。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才懂得,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人,是多么的无礼,就算我知道,时机并不成熟,那人也还没有做好准备,就算那个人就是我自己,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尊重’。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开始远离一切不健康的东西。不论是饮食和人物,还是事情和环境,我远离一切让我远离本真的东西。从前我把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但今天我明白了,这是"自爱"。
我们无须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分歧,矛盾和问题,因为即使星星有时也会碰在一起,形成新的世界,今天我明白,这就‘生命’!”
故事就先写到这儿吧,余生很贵,请你一定要对自己好点。余生很长,且行且珍惜,一定要爱自己的父母,因为没有他们,你连来这个世界的资格都没有。
【配图为杨咏墨老师的画作《情归荷处》选】
作者简介:
吴怡云,女,95后文艺女青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道德90后成员,热爱公益,性格开朗,待人真挚。自幼学习古琴,在成长途中登山,书法,舞蹈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爱好中国古典文化。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一切。曾在多次写作中获得奖项。现就读于中医大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