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过了《三十而已》,不得不说这部电视剧拍得很好。
但是顾佳的故事却又是司空见惯了的。男人出了轨,女人闹离婚,原配和小三斗智斗勇斗
感情。这种情节好像在哪个情感剧里面都要被拉出来遛一遍。
于是我对朋友说,如果能够把这部剧里面所有的角色进行性别反转,那么这部剧就会有十
在往常的电视剧里,女性始终扮演着被伤害的角色。的确,这样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
鸣。但是这又何尝不是给女性的一层枷锁——女性就应该被欺负,女人就该受气,女人始终是需要关怀保护的个体,女性永远是弱势群体。于是乎,女性角色为顺应这一需要不得不在市场上一直以被害者的形式出现,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出现思维定式,女性和男性之间的不平等将一直被加深。而如果女性能够在感情上成为“加害者”,那么女性的戏路将会宽广很多,女性也会从弱势群体中解放出来,才会有真正的平等可言。
而朋友半开玩笑的话,又让我陷入沉思——男性如果伤害女性,顶多会被骂骂。如果真的
像我说的那样,女人成为“加害者”,那么这个女人可能会遭到社会更加严重的打击和报复。
是的,这个时代,男性伤害女性的成本的确要比女性伤害男性的成本低。如果男性被曝出
轨,顶多算个花心多情种。而如果女性出轨,难听的话要多出百倍——没有贞洁、没有操守、不忠、不知廉耻······尤其说到不忠,就好像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女性天生承担更多
如果让女性扮演施害者的角色,那么女演员的确会遭到社会中极端分子的报复打击。但是
我们有没有必要迈出这一步呢?答案肯定是有这个必要。
我们缺少一些有象征意义的作品。我们只是在将过去讲过的故事一遍又一遍重复。我们缺
少一些作品,一些后来人不会忘记的作品,没有人会在几十年之后说《三十而已》是女性独立自强的经典作品,因为这只是换汤不换药。如果不去做一些尝试,平权是永远做不到的。也许让女性承担“加害者”的角色会让人不适,但是这只是暂时的,这也是值得的。因为女性平权并不是要求特权,而是要求平等。不管女性选择什么,女性需要和男性有相同的选择的机会。女性角色可以选择做被害者,也可以选择做加害者,而不是一直被迫选择受害者。
接着我又想到了奥斯卡的颁奖典礼。奥斯卡有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请问演员按照性
别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呢?是因为女性的演技要比男性差,为了让女性得奖,所以必须要将男女分开吗?奥斯卡难道不是根据演员的演技进行考量吗?这样做无异于在厨艺大赛中将厨师分为会画画和不会画画两组,似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必要。这样看似合理的划分,似乎找不到合理
不论是形式上的男权意识,还是思维上的男权意识,都需要不断纠正,这样女性平权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