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看邮票上的文物(之三)——莲鹤方壶

编者按

故宫博物院收藏了186万件文物,其中极少的部分、也是最精华的部分走上了邮票。这些文物在走上邮票之前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走上邮票之后又发生了哪些变化?特别是目前在故宫与56套故宫主题邮票同框展出的25件文物,当邮票与文物相遇时,又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请看《中国集邮报》记者王宏伟的系列报道之《莲鹤方壶:春秋时期诗意飞扬的一朵莲、一只鹤……》。

《中国集邮报》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第63期

2012年,在由故宫博物院全院职工投票的“故宫人最喜爱的文物”评选活动中,11件文在故宫当年所藏的180万件(套)文物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故宫人最喜爱的文物”。其中,2003年曾上了《东周青铜器》邮票的、此次特展与故宫文物同框展出“莲鹤方壶”名列其中。

故宫人独爱“莲鹤方壶”

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 前256年),分为春秋、战国两个 历史时期“。莲鹤方壶”铸造于春秋时期,国家一级文物。故宫所藏青铜器多矣,故宫人为什么独 爱“莲鹤方壶”?

春秋时期的精神象征。莲鹤方壶形体巨大。壶上有冠盖,长颈,垂腹,圈足。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镂雕莲瓣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引吭高歌的仙鹤。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的龙形怪兽为耳,上至器口,下及器腹。壶体四面以蟠龙纹为主体纹饰,腹部四角各攀附一飞龙。腹部四角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虎,倾其全力承托重器。该壶造型气度不凡,装饰典雅华美,融清新脱俗与凝重神秘为一体。其构思奇特,设计巧妙,锻造宏伟,堪称“东方最美的青铜器”。正如著名学者、文物专家郭沫若所云:“此乃时代精神之一象征也。”

    入藏经过的曲折辗转。1923年,两件“莲鹤方壶”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时值北洋陆军第十四师靳师长来新郑巡防,出面收缴追回了被盗卖的这批国宝,交给河南古物保存所收藏,时人称之为“新郑彝器”。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危急时刻,河南博物馆选取“莲鹤方壶”在内部分馆藏文物,分装68箱,由开封经郑州南下,运抵武汉,暂存在法租界内。1938年11月25日,河南文物由汉口乘客轮抵达重庆,保存在磁器口中央大学校舍内。1949年冬,国民党政府计划把河南博物馆文物全部装机运往台湾,由于“莲鹤方壶”等一部分文物来不及运走,被留在了重庆。1950年,河南省代表会同文化部代表来到重庆,接受国民党政府在撤退前没来得及运走的河南博物馆文物。两件“莲鹤方壶”中的一件被调往北京,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被运回河南,收藏在河南博物院

“莲鹤方壶”有多高

这是我近期一直纠结的问题。作为国宝级的文物,诸多记载却不一样,中国科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集邮百科知识》中介绍“高118厘米”,故宫出版社出版的《故宫百宝》一书第80页和第85页,分别称“高122厘米”和“高126厘米”,如果在网上搜索,答案更是五花八门。直到一位邮友向我推荐了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国宝档案》一书,我才了然。该书说,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莲鹤方壶”与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莲鹤方壶”外表几乎一模一样,纹饰、形态上都相同,只是在高度上有细微的差别,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高125.7厘米,河南省博物院收藏的高126.5厘米……由于《国宝档案》一书是根据中国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国宝档案》由栏目组编著的,似乎可信度较高。

“壶”上的“瓣”知多少

具有莲瓣装饰的青铜器常常表现在“壶”上。经我专门到国家博物馆对其收藏的春秋时期“壶”的考察和翻阅有关书籍,得知“瓣”有单层、双层之分,多少不一,且有的弯曲,有的直立。例如,1955年出土于安徽寿县蔡侯墓的“蔡侯申”青铜方壶,呈单层的8个“瓣”,是弯曲的。1966年在湖北京山苏家垅出土的“曾仲斿父”青铜方壶,呈单层的10个瓣,是直立的。传山西侯马出土的曾耳青铜壶,呈单层的8个瓣,是弯曲的,颇有花朵效果。在1988年太原金胜村赵卿大墓的发掘中,出土了一件莲盖夔龙纹方壶,莲瓣装饰也是单层的8个瓣,是弯曲的。相比而言,最典型的莲瓣装饰当数“莲鹤方壶”,是双层20个“瓣”

“莲鹤方壶”邮票雕刻者如是说

《东周青铜器》邮票全套8枚,选取了最具东周青铜器代表性的盘、簋、鼎、尊、壶等8件造型各异、装饰精美的器物。影雕套印的印刷方式,既突出了青铜器的原始风貌和质感,也强调了它们的精细纹饰和立体感。曾雕刻了其中的(8—4)(8—7)两枚邮票的雕刻者郝欧,和我谈起18年前雕刻“莲鹤方壶”邮票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她说——

  1.“'莲鹤方壶’的庄重、大气、完美,深深吸引了我。但其器型之优雅,纹饰之复杂,当年对我的手工雕刻来说,绝对是很大的挑战。感谢姜伟杰、呼振源老师在雕刻过程中给予的指导。”

    2.“手工雕刻是在放大镜下,钢刀对钢板进行邮票原大雕刻,不可修改,刻错一刀整个钢板就要重新来刻。”

   3.“在雕刻过程中,既要准确地刻画出繁复的装饰花纹,又要表现出青铜器的体积感和质感,难度非常大,对雕刻师艺术功底和技术功夫的要求非常高。”

……

2000多年前,因为一件青铜器上的一朵莲花的“盛开”和一只仙鹤的“起飞”,让春秋时期诗意飞扬,成为春秋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形象标志之一。直至今日,“莲鹤方壶”上的“花”依然在开,“鹤”依然在飞,奇迹依然在让故宫人和非故宫人的瞩目中延续……

撰稿、摄影:王宏伟

责编:周凯、刘暘

排版:孙旗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