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时我只想发呆放空,不想动弹,怎么破?” | 对话李淑充 【观心阁微讲堂】

李淑充老师

任何方法,任何课程我们都需要回到日常生活中来实践,来落实。透过这样的过程,才能够对我们有所滋养,有所助益,然后内化。如果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来落实,来实践的话,这些就只是知识,只是我们头脑的知。

1

现在把手放在左边的胸口上,问问自己,如果我有什么不想做,不想动的,那我想要什么呢?现在,此时此刻,我想要做什么,我的身体想要做什么?我自己想要做什么?然后让你的身体来回应你。然后去把它完成。

也许你现在冒出来的是一句话,那么就大声的把它说出来,如果你现在想要一个拥抱,如果你身边没有其他人,只有自己,那么就抱抱自己,又或者,看看周围有什么替代品,也许是枕头也许是毛毯,任何可以帮助你完成这个拥抱的动作的,都去把它完成。不管你现在想要做什么,让自己完成这个动作。

现在怎么样啊?现在当我为自己完成了这样一个动作之后,我感受到什么?经验到什么?重要的是这个,而不在于我是不是现在就要动起来,而是我有没有发现到,在这个我不想动,不想做的背后是什么?这个才是我们最重要的,最需要被自己看见的。而不在于我现在是不是要立刻、马上动起来。

即使你真的不想动,即使你现在真的就是不想动,一动都不动,那很好,非常好,我注意到我现在有这样的需要,我就是不想动。那么我就让自己不要动。不要动哦,一动都不动哦,然后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我们来看看,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又是怎么样在回应?它真的一动都不动吗?它真的一点都不想动吗?

如果当你把动,运动,当成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工作,我发现很多问我这个问题的人,当我深入去跟他交流,透过这样的一个引导,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在这个过程里头会看到自己真正在潜意识里头的一些问题,那这个时候让这些在潜意识里面一直在影响我们的,在左右我们生命的这些可以有机会浮现出来,然后我们去把它完成。这样一个经验也许会让我们看到,原来我们是有很多可能性的,原来我们的生命是有选择的,原来我不是我自己以为的这样。

2

其实,动,是人的天性。从精子,要找到一个与它相遇的卵子的这个过程,一直到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到胚胎,成长为胎儿,出生。这些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如果你有机会看到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或是还没有受到外在的环境影响的孩子,你会发现,大部分的孩子是一直在动的,除了睡觉的时候,而且都是全身在动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在这个动的过程里面,开始建立起成为自己,成为一个人所需要的各个系统,各个需要的资源。

那么为什么,到了我现在,或者我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是处于不想动,不愿意动,动不起来的状态到底是什么呢?所以我们需要来看看,到底这个背后是什么。那,这就需要自我观照的能力。

所以事实上在工作坊里头需要的,要为各位建立的,实际上是自我观照的能力,自我发现、自我联结的能力,然后在那个过程里头,我让自己透过这样的过程,去完成自己。透过这样的过程,来完成可能我曾经未来得及完成的一些未竟事物。

(本文整理自观心阁微讲堂:对话李淑充——身体使用指南:从损耗到滋养,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

转个弯,消耗换滋养——

身动滋养工作坊欢迎你~

当人不断重复经历类似的生命过程时,并一再重复使用相同方式来对应,也就会运用到相对应的身心系统,久而久之就形成所谓的细胞记忆,下意识地影响着日常生活,并且消耗并抑制生命能。

当生命能处于谐调平衡时,生命体的身心是稳定有支持的,而失衡时,我们的身心各系统开始呈现某种失衡表相,也影响我们与外在的关系,开始感受到身心各种的不自在、不舒服,最终成为疾病。

课程内容

我们将透过形音字体现到身体动作及声音,来打破惯性所形成的过度僵化的身心系统,活化受抑制以及不常被活动到的部份,拓展身心资源及生命能。

师法自然,在音律动作中,如何共振到生命体各个层面,链接各层面系统,来获得滋养休息,调和身心情绪。

这是一个「无为」的自我探索与自我发现的过程,在过程中让原初的创造力(生命力,生命本身即是创造)自然流动,调和我们生命体的各层面系统,恢复整体的平衡和协与调愈力,回归本体静定与完整。

所谓「无为」,就是放掉所有的目的、意欲、努力,单纯地玩,来玩,玩身体、玩声音。

导师简介

李淑充

90年代末,一个内在的声音觉醒:「我是谁?」、「有个地方是我的依归,我要回去….」。而当时,脊椎也出现很大状况,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懵懂间,开始身体复建运动的学习,再去到剧场探索剧场身心工作,从回归自然纯朴之「身体」「声音」的基本工作开始,透过「身体」「声音」之纯粹力量为引道,往内探寻回溯生命内在的原点,找回「身体」这个好朋友,为身体/身心工作起了头,从此开始回归自我的旅程,迄今十多年。

2004年跟随赛安慈博士与吴至青博士走上自我疗愈的旅程,之后成为振觉呼吸辅导员,2006年开始带领团体呼吸及个案协助,并成为教学团队成员,助理教学及培训督导。

近年持续跟随在普那多元大学带领並倡导身心學的那娃妮塔Navanita导师,以及台湾身心教育学会刘美珠教授和身心学领域老师们学习,自我探寻实践中。

除了振觉呼吸法外,致力于以剧场及体适能和身心学等元素进行肢体身心平衡工作与疗愈,并应用在个案协助及团体工作坊的带领。整体工作借从肉体层面的自我连结入手往内探索,更深地扎根内在,根植天地。着重本体连结与建立本体感、觉察与打破惯性模式、重塑身心模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