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人类的最高境界

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行鲁米纪念章(鲁米诞辰800周年)的立项解说介绍这位来自中东,但属于全人类的苏非哲学家和圣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一七五届会议临时议程项目: 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纪念章概要 (文件代码:175 EX/11 REV.2 + ADD.

   
本项目是应阿富汗和埃及的要求而列入执行局第一七五届会议的临时议程的,并得到了下列执行局委员国的附议:南非、阿尔及利亚、阿塞拜疆、巴哈马、巴林、孟加拉国、贝宁、巴西、柬埔寨、喀麦隆、中国、哥伦比亚、刚果、美利坚合众国、俄罗斯联邦、斐济、法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黎巴嫩、立陶宛、马里、摩洛哥、毛里求斯、墨西哥、尼泊尔、尼日利亚、挪威、巴基斯坦、葡萄牙、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斯里兰卡、泰国、多哥和也门。这一倡议还受到了阿尔巴尼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和肯尼亚的欢迎。 
  

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纪念章 
   
1.让我们倾听芦笛的诉说——讲述种种分离的结局(《玛斯那维》的开篇之语。“芦笛”指的是莫拉维自己。)……芦笛的音乐是火,不是风:可能没有人没有见过这种火!芦笛中燃烧着爱的火焰,酒中盛满了爱的激情。爱,需要得到印证:如果镜子不能反射,那它是什么? (《玛斯那维》)

著名的波斯语诗人、思想家和圣哲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1207 年出生于巴尔赫,在今天的阿富汗。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科尼亚,在今天的土耳其,1273 年他在科尼亚去世。他是伊斯兰文明最伟大的综合性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关注的对象是整个人类:“对我而言,人没有亲疏之分”。但阿富汗、伊朗和土耳其人民却都把他当成自己的诗人。

2.在蒙古人入侵中亚的时候, 鲁米的父亲——著名的修士和法学家白哈文丁·乌拉德,又名苏丹·奥莱麻 (伊斯兰学者之王),携全家离开巴尔赫,踏上去往巴格达和麦加的旅程,最后来到科尼亚。在去往安纳托利亚的路上,莫拉维在伊朗的尼沙布尔城遇见最著名的波斯神秘诗人阿塔尔。阿塔尔一眼看出鲁米出类拔萃的精神禀赋:当他看到父子同行,父亲在前,儿子在后,他说,“大海来了,大海的后面是大洋”。他送给小男孩他的一本有关灵魂与尘世纠葛的书。这次相遇对莫拉维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成为莫拉维著述的灵感源泉。

3.莫拉维四十多岁的时候,遇见了一名伟大的神秘主义者大不里士的沙姆士,这是他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此次相遇让莫拉维的诗歌才华迸发,激情四溢。
 
4.关于莫拉维的最著名和最可靠的著作集合是舍姆逊丁·艾哈迈德·阿法拉格撰写于14 世纪的《穆纳格布·阿尔芬》。这本传记一直是所有研究其生平的学者的主要参考资料。
 
5.莫拉维花了十二年的时间,创作了他的代表作——六卷本的《玛斯那维》。他的另外一本代表作是《沙姆士大不里士诗歌集》,以抒情诗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尚存于世的还有莫拉维的一些散文作品: 145 封书信;“七项启示”;以及71 篇讲道集。他的作品从波斯文被译成多种语言,广为传播。

6.莫拉维被安葬在科尼亚的一处绝佳的圣地,葬于其父的身边,这是萨迪克·卡·库巴德国王一世赠与其父的一座花园,现在此处成了博物馆。墓前的墓志铭上写道:“在我们死后,不要在地里找寻我们的坟墓,而要去有知识人的心里去找寻。”

7.莫拉维作品的热情、坦诚和出色的想象力使它们成为直接与真主沟通的手段。他的作品、思想和教义以一种跨国家、跨文化和跨文明的方式,完美揭示了神圣真理的美妙神秘之处。他的宗教思想和理解出色地反映了超然的神的启示。
 
8.莫拉维的世界没有排斥,而是代表了人类的最高境界——即全面发展的人。他不伤害任何人,而是包纳所有人。他是寻求爱、真理和人类灵魂统一的完美的人。

9.莫拉维极广的感召力、精深的思想、人文主义、开放的心灵和心态可能来自于他真正四海一家的性格,在他的一生中,他与各种社会、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关系极为融洽。莫拉维熟知各种宗教的核心思想,并因此受到多种宗教信徒的拥戴。研究莫拉维的大部分学者都承认,对莫拉维世界性影响的最美好纪念莫过于他的葬礼——长达四十天的哀悼马拉松,参加葬礼的有穆斯林、基督徒、犹太人、印度教徒、佛教徒和琐罗亚思德教信徒在伤心和哭泣,他们的真心哀悼让人以为莫拉维属于他们的每一个人。

10. 因此,让我们在2007 年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诞辰800 周年之际通过发行以他的名字而命名的教科文组织纪念章,来纪念这位属于整个人类的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哲学家和诗人,期望这种纪念章将激励那些致力于通过深刻的、学术的方式,传播其思想和理想的人们,进而促进教科文组织理想的传播。

执行局鉴于莫拉维的理想、著作和思想中所追求的内心安宁、幸福和神圣真理是与教科文组织的宗旨与使命相一致的,相信国际知识界和普通大众都会欢迎发行一枚莫拉维纪念章,决定教科文组织在2007 年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诞辰800 周年之际发行一枚纪念章。

(土耳其布甲的鲁米雕像)

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جلال‌الدین محمد رومی)当时的土耳其人称东罗马帝国为鲁姆(Rum),鲁米(Rumi)的意思就是来自东罗马帝国。他的出生地是在巴尔赫(Balkh,位于今阿富汗境内),所以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巴尔希(Balkhi),塔吉克人,但鲁米这个名字更为常用。他原名叫穆罕默德·贾拉鲁丁则是他的称号,意思是宗教圣人,后来他也被尊称为莫拉维,意思是大师、长老。

鲁米出生于1207年9月30日。他父亲是一位有学识的神学家。为了躲避当时蒙古人的侵略,他们全家逃往麦加,在穆斯林地区几经辗转之后,最终在土耳其安纳托利亚的孔亚(Konya, Anatolia)定居。鲁米自幼受父亲的教育和熏陶,在伊斯兰教神学、哲学和文学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功底。父亲去世后,鲁米在1231年继承父业,成为一名伊斯兰教的学者 。

将他引入神秘主义之门的人是一个名叫沙姆斯(Shamsi of Tabriz)的大不里士苦修僧人。与沙姆斯在1244年的相遇,使鲁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用鲁米自己的话来说:“我从人类身上看到了从前认为只有在真主身上才有的东西”。他开始成为一位神秘主义诗人。鲁米把他的抒情诗集命名为《沙姆斯·大不里士诗歌集》。这部诗集收录了三千二百三十首抒情诗,共计三万五千诗行。诗中运用隐喻、暗示和象征等艺术手法,通过对“心上人”、“朋友”的思念、爱恋和追求,表达修道者对真主的虔诚和信仰,阐发了“人神合一”的苏菲之道。

八年之后,沙姆斯离奇失踪,这使得鲁米非常悲痛。关于这件事的传说是沙姆斯曾向真主许愿以生命换一位知己,而后他遇到了贾拉尔丁·鲁米。鲁米的儿子嫉妒沙姆斯与父亲之间的深厚情谊,最终杀害了沙姆斯,于是沙姆斯也确实用生命换来了一生之谊。

沙姆斯失踪后,鲁米反复地寻找,直至有一天他领悟到自己就是沙姆斯,而沙姆斯就是自己。他如此写道,表达他对沙姆斯的深情厚谊:

Why should I seek? I am the same as
He. His essence speaks through me.
I have been looking for myself!

(我在寻找什么?我和他一模一样。

他的灵魂正透过我的躯体说话。我只是在寻找自己!)

为了纪念这位挚友,鲁米创立了苏非派莫拉维教派,也即西方所熟知的“旋转的苦修僧(Wirling Dervishes)。鲁米通过诗歌、音乐和旋转舞将苏菲们引向对真主的爱、最终进入与真主合一的境界。

(土耳其旋转舞)

鲁米在生命的最后十三年中,创作了诗歌巨作——叙事诗集《玛斯那维》(Mathnawi),共六卷,五万一千余行。这是应他最喜欢的学生胡萨姆·丁·查拉比(Husam al-Din Chalabi)的要求而写的。在这部鸿篇巨制中,鲁米将苏非教义以诗歌的形式传达出来,更易于苏非们的理解和记忆。整部诗集都是由鲁米口述,胡萨姆听写而成。

《玛斯那维》被誉为“波斯语的《古兰经》”。诗集取材广泛,内容异常丰富,以寓言、传奇和故事的形式传达了神秘的苏非教派的哲学和宗教思想,被誉为“知识的海洋”。

《玛斯那维》第六卷最后一个故事在讲述到一半时戛然而止,显然,鲁米还没有来得及讲完他的故事。他于1273年12月17日去世。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就成了苏菲们庆祝的节日,他们把这一夜称为合一之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