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讲真,戊戌变法成功了也不能救中国

那时候的中国皇帝,是光绪帝。一般提起光绪帝,跟提起汉献帝差不多,都说他是个傀儡,大家会对他报以无限的同情。但是平心而论,光绪帝并不是一点权力都没有的皇帝。比如甲午战争,就是他指挥的。虽然这时候慈禧放权有甩锅之嫌,但是光绪帝在这场战争期间作为国家的领袖,表现的差强人意。不该打的时候他让打,不该和的时候他求和。李鸿章带着枪伤跟伊藤博文耍浑的时候,光绪让他赶紧签约。最终结局难堪之后,光绪帝华丽丽的把锅甩给了李鸿章。

当时全国各族人民都骂李鸿章是汉奸,但是帝国的最高层们心知肚明,光绪同学,这是你的政治污点,你亲政就是不行。这锅光绪还不背,之前的国家大事,都是慈禧掌舵,北洋大臣操办。光绪身边就一个翁同龢,显得存在感很差。第一次独立处理国家大事,就面对的是一场战争。对手又是强大的日本,而自己能用的却是太后一党的李鸿章。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翁同龢在关键时刻不惜帮助日本,也要搞垮李鸿章。光绪明着甩锅给李鸿章,实际上还是甩给慈禧。看看,这就是你最器重的人,是个汉奸。瞧瞧,这就是你引以为傲的洋务运动,简直不堪一击。

这时候,光绪就有理由搞事情。因为事实证明洋务运动不能救中国,咱们得学日本变法维新。翁同龢这个极度排外因循守旧的人,摇身一变就成了进步的维新党,招来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康有为主持维新变法。有人说,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可惜没有成功。

那问题就来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哪一个是资产阶级?都不是啊。再看维新变法的内容,简单说政治上广开言路、精简国家机构、启用新人(维新人士)、学康熙在懋勤殿定期召开国事讨论。经济上鼓励工商业,教育方面在科举的基础上增加历史、政治、时事三科,鼓励私人办学。军事上裁汰旧军、建立军校、废除武举中的弓箭考试、建立新军。

有一句提到立宪吗?有一句提到政治民主化吗?有一句提到司法独立化吗?有一句提到军队国家化吗?没有。这是资产阶级改革?我不信。广开言路这条,汉文帝就会。精简国家机构、启用新人就是光绪帝要培植自己的势力来取代慈禧的势力。学康熙开懋勤殿?说白了就是跟慈禧那个京城二品以上大员去颐和园谢恩是一个意思,宣示权力中心而已。

但是政治改革这几条,是维新变法的核心。至于其他的,基本上是凑数用的。比如说经济上鼓励工商业,其实《马关条约》签订后,外资都能入华办实业,清政府也解除了对国内私企的限制。教育方面只要科举制度不变,考什么内容都是一样的。军事上就是凑数了,如果不改军事,仿佛跟救亡图存的主题不相符。但是维新变法的军事改革,正是清廷一直在做的。甲午战争后,清廷不光开始逐步裁撤八旗、绿营,连淮军都裁了。当时在荣禄的带领下,清廷的新式军队武卫军已经建设的颇有成效,连袁世凯的小站新军都改编为了武卫右军。所以维新变法的所谓军事改革,就是一堆废话。除去这些废话,维新变法还剩什么?就剩撵走慈禧的老人,换上光绪启用的新人。这其实是一场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只不过打着变法图存的旗号而已。

光绪在慈禧面前玩权谋,那是too young,压根不是一个等级的。很快,慈禧下令,京城任命二品以上官员,需到颐和园去谢恩。这样一搞,等于帝国权利的中心从紫禁城转移到了颐和园。军机处还是以前的老人说了算,新到任的几个军机章京才四品,连老佛爷都没见过,嘚瑟什么玩意儿?

这时候光绪帝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就是当初他提出维新变法的时候,慈禧是百分百赞同。娘儿俩勠力同心,誓要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既然慈禧这么支持自己,那光绪以为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与扩招新人相比,答应慈禧废掉一个翁同龢又算得了什么。

眼下,光绪成了光杆一个。翁同龢虽不才,但是他的门生故吏遍布朝野,一个能在甲午战争中下令山东巡抚不许参战的帝师,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老师。光绪割舍了翁同龢而重用一个工部侍郎康有为,那能有什么作为?

这时候,光绪回头,还来得及。一个连老师都能割舍的皇帝,割舍康有为又算得了什么?中国是慈禧,也是光绪的,但是归根结底早晚还是光绪的。光绪可以回头,但康有为可不行。这锅老康不背,因此,康有为必须鼓动光绪和慈禧决裂。理由就是,谣传慈禧要在天津阅兵的时候废光绪。有证据么?很负责任地说,没有。光绪也是个榆木脑袋,慈禧要真想废了他,还用跑到天津去?

但是,康有为开始鼓动光绪抓兵权,抓了兵权就政变。兵权在谁手里?李鸿章的接班人,荣禄。策反荣禄?不可能。虽然从血缘上,荣禄是未来宣统皇帝的亲姥爷,光绪皇帝亲弟弟载沣的老丈人。但是从慈禧这边算,荣禄是慈禧妹妹的亲家。抛开亲属不算,荣禄作为晚清一等一会站队的政治家,跟着慈禧是首席军机大臣,跟着光绪还得排在康梁之后,怎么策反?

所以,康有为的主意是策反荣禄手下的大将袁世凯。为什么选袁世凯呢?因为其余几个大将聂士成、宋庆是李鸿章带出来的人,董福祥是左宗棠带出来的人,没法策反。只有袁世凯算个新人,可以加以利用。于是,没有官场老油子翁同龢提点的光绪帝信了老康的鬼话,特旨召见袁世凯,加兵部侍郎衔。袁世凯当时的官职是直隶按察使,正三品。加兵部侍郎衔,升为从二品,升了一级。

很明显,这一手拉拢失败了。袁世凯就算加兵部尚书衔,也得听荣禄的。在八国联军来之前,袁世凯的武卫右军虽然精锐,但是未见得比聂士成的武卫前军强。最起码装备上,聂士成的武卫前军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而前军班底是当年的武毅军,去过朝鲜战场,打过仗见过世面,比袁世凯的新军战斗素质还是要高很多。

再看其他那几位,都不是吃素的。武卫后军长官董福祥,平过陕西回乱,参与过收复新疆,赐号巴图鲁,是左宗棠器重的骁将。武卫左军长官宋庆,从镇压长毛贼出道,除了甲午战争之外,其余战争数有战功,赐号巴图鲁,晚年是防守沙俄蚕食内陆的重要将领,也不是好惹的。

再算上神秘的荣禄嫡系部队武卫中军,这时候袁世凯要是能答应和光绪合谋搞兵变,那他这个智商早就该死在朝鲜,活不到戊戌年。所以,袁世凯向荣禄据实禀报谭嗣同策反他政变的事宜。荣禄回北京向慈禧据实禀报谭嗣同策反袁世凯要造反的事宜。慈禧当即抓了光绪,关进了中南海,然后宣布维新党为乱臣贼子,都判处死刑。自此,维新党核心人物们躲进外国大使馆,逃到海外。而跟着维新党打酱油的六位爱国人士替康、梁背了锅,喋血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这六位里边,康广仁是康有为的弟弟,杨深秀是康有为的智囊,林旭是康有为的弟子,这仨是结结实实的维新党,死的不怨。谭嗣同不算正根维新党,他只是康有为的脑擦粉,甚至脑残到替康有为去策反袁世凯,脑残到认为他的死能震撼很多人,死的也不冤。相比之下,刘光第很冤,是举人出身,他当官的时候,老康还当着科举落榜生呢。他虽然被光绪帝任命参与变法,但他从来都是维新党,也不支持维新党把过去朝中旧臣一网打尽,不过,作为帝党人员,脑袋是保不住了。最冤的是杨锐,杨锐是张之洞的人,压根不是维新党,他是张之洞的铁粉,深信大清的制度是好的,结果跟着倒霉,被当成维新党给杀了。就这样,光绪依靠康有为搞兵变失败了。

这就是戊戌变法。

不过戊戌变法还是被定性为资产阶级改革,因为它可以证明资产阶级改革在中国走不通。吃了回肯德基的老北京鸡肉卷,出门就骂西餐难吃,说中国人不适合吃西餐。好吧,我信了你的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