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九味中药,补脾补肺,专方止咳 2024-05-09 09:23:15 咳嗽的花样实在太多,有些有痰无声,有些有声无痰,有些咳出来的痰涎多的一比。对于痰涎,中医向有脾为生痰之本,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若身体阳气不足,肺脾气虚,脾难以运化水湿,肺难以通利气机,水湿凝而成痰,反过来又阻滞肺之气机,引发肺部这个贮痰之器贮存了大量痰涎。肺脾气虚,正气不支,极易导外邪入内。外邪久留,易郁而化热,与体内之寒相搏,可谓寒热往来。肺部贮存的痰涎随之震动,引发咳嗽,吐痰涎。清代名医徐大椿所撰《医略六书》,记载了一个补肺宁嗽汤,为邪陷寒热咳嗽之专方。组成:人参4.5克,白术4.5克(炒),炙甘草1.8克,半夏4.5克(制),陈皮4.5克,葛根4.5克,茯苓4.5克,大枣3枚,生姜3片。主治:内伤邪陷,寒热咳嗽,痰涎多,苔白腻,脉弦浮者。弦脉,多见于痰饮等病。浮脉,多见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以弦浮脉正与主治相对应。整个方子,由益气健脾的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和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名方二陈汤(半夏陈皮白茯苓甘草)合方,加上升阳解肌退热的葛根,及温肺益脾的姜枣而成。也就是说,全方从益气升阳的角度,先用四君子汤增强人体正气,压缩邪气的生存空间。再辅以调畅气机,祛湿化痰之二陈汤,将肺脾的痰浊瘀滞去除,还肺脾之正气。具体来说是这样:人参补肺脾,扶元气,白术补脾益气,燥湿化痰,茯苓渗湿和脾,利湿化浊,且有补肾宁心之功,作脾的坚实后盾。二者合用,阻止脾因湿而生痰。炙甘草和中气并益胃,与上药形成四味正人君子,阻挡邪气的进入。半夏燥脾湿以化痰,止痰多咳喘,并有和脾胃之功。陈皮理气,调和脾肺,燥湿化痰除咳嗽痰多。六味将准备工作做好后,接下来且看:邪陷于内,体内郁热,用葛根解除外感并退体内之热,引邪外出,同时补充因白术半夏等燥湿而耗掉的体内津液。并以温肺的姜和益脾和血的大枣作药引,达到正气充足,气机通畅,化痰浊除外邪而止嗽的目的。多味合用之后,痰涎自化。由于中医有“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之语,故本方所用宁嗽之名,着重针对的正是化掉痰涎而止咳嗽。一个问题:补肺宁嗽汤如何制作与服用?水煎,去渣温服。此为一剂之量呢。 赞 (0) 相关推荐 右寸脉大是胃气不降;左尺脉大是脾气不升。 .左寸是心与小肠的位置 管上半身的阳气所在 也是脾胃火之来源 脾之火来源于小肠 胃之火来源于心 进行一个药物区分 黄芩与黄连都能清心火 区别就在于 黄芩清小肠与脾火,黄芩的运动方向是可以向上的!黄芩能 ... 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一个9味药方,补脾补肺,专方止咳! 咳嗽的花样实在太多,有些有痰无声,有些有声无痰,有些咳出来的痰涎多的一比.对于痰涎,中医向有脾为生痰之本,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若身体阳气不足,肺脾气虚,脾难以运化水湿,肺难以通利气机,水湿凝而成痰,反过 ... 伤脾阳,损阳寿!大补脾阳的方子,治腹凉、腹冷、腹疼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中华脾胃病学> 这篇文章想和大家聊聊关于脾阳. 什么是脾阳?其实就是"脾之阳气". 这个东西可 ... UC头条:一味“留住阳气”的中药! 补脾阳、温肾阳, 从此不再怕冷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云中君). 今天和你聊一聊,中医里头可以"留住阳气"的一味药. 也许你会出现疑惑?什么叫留住阳气?难道阳气会丢失? 我跟你讲,阳气却是有丢失的可能.你还别 ... 补脾其实很简单,4味中药泡水多喝,有脾虚的,喝1个补1个! 补脾其实很简单,4味中药泡水多喝,有脾虚的,喝1个补1个! 裂纹舌,脾阴不足!秦伯未的医案,补脾阴,养舌头,治好一身病【一点资讯】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治疗学>.<中医症候辨治轨范> 你好 ... 九味中药,益肺旺气 气提不上来,咳嗽, 还总想睡觉,不想吃东西. 骨脊疼痛酸软,想伸个懒腰都不行. 甚至梦遗精滑,潮热出汗,脚膝无力. 这是咋了? 清代名医陈士铎释惑: 这是气被伤啦! 啥气被伤了呢,肾气肺气,还是肝气? ... 肝气影响消化功能 两味中药调肝脾 肝气影响消化功能 两味中药调肝脾 脾弱全身弱,压手穴补脾 此法适用于脾胃虚弱的人,分别是在手穴上的头顶点 脾点 胃肠点用手指或者火柴棒或者牙签圆头按压7分钟,按压只要压住即可不需要揉动,心里想着那个点就是浮在水上的皮球,按住不要移动,最好压时能闭上眼睛效果更 ... “养生先补脾”这句话中医怎么看?补脾究竟有啥好处 怎么补 导语:在中医的角度上,脾脏占有一个特殊的高度,中医将五脏分为五行,而脾脏属于土经,土预示着大地的基础,厚重稳健,自然脾脏在我们的身体中也是这样的地位,重视保养和呵护,总归是没错的. 01 脾脏真的这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