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晨读:让你拥有更多机会的人生发展策略

主播:大宝

作者埃米尼亚·伊瓦拉被《哈佛商业评论》评选为「21世纪最重要的50位管理思想家之一」。通过对39位成功转行者进行深度访谈,她提炼出一套人生转型的普适策略。「转行」不是「跳槽」,也不是「重来」,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实现多样化的尝试,突破原有的人生边界。

这套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个未知的自己。我们今天分享书中三个内容,分别是小步慢跑、刷新社交 、描述自我。

『小步慢跑』

很多人都想要转变,有的人觉得生活枯燥乏味, 有的人期待自己变得更厉害,有的人认为目前的职业生涯过于狭窄。大多数人的操作思路可能是:先去挖掘自己的兴趣、征求朋友的意见,或者做性格测试、职业测评,然后据此来制定一个可行方案,最后根据这个策略去执行。

但结果却经常以失败告终,问题出在哪里了呢?并不是害怕改变或缺乏准备,而是「顺序错了」。不少人觉得,没有方向时,首先要了解自己,搞清楚自己最想做什么,找到「真实的自我」,然后再去行动。相比于过多规划后再行动,正确的顺序是「先行动,再调整」。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黑兹尔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可能的自我 」。「可能的自我 」立足于未来,是模糊的、不确定的,不能根据过去的经验被设计出来。当我们想要改变时,要通过行动让「可能的自我 」逐渐清晰,像拼图一样一点点拼凑出来。

具体要怎么做呢?在新领域慢跑起来,而不是原地观望。比如可以先通过兼职的形式,对感兴趣的事情小试牛刀,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承接一些项目,或者找机会成为别人的助手、合伙人。总之,通过不断地尝试,来获得新的相关经验,而不是自己闭门造车。

『刷新社交』

在新领域里实践,是改变了做事的内容,同时也要更新你的人际网络,想要比过去有所突破,你必须要勇敢地开拓未知关系。

有时候,家人和朋友的本意是支持你,但他们和你的过往经验、环境都比较类似,思维、观点的重合度也比较高,人脉和眼界也相近,你从一个同事这里听到的,可能早在另一个朋友那里听说了。虽然有点遗憾,但事实却是:当你想做新突破时,最了解你的人,反而会阻碍你。

相反,如果能打破交际的舒适区,跳出平时生活的圈子,结识新的人际网络和专业群体,会为你提供更多的机会。

正如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理论」所说:「靠关系找到工作的人中,只有极少数是熟人介绍」。其实,在你探索新领域时的大多数帮助者是那些并不经常见面的人,这些人未必是什么大人物,甚至可能是你根本就不怎么熟悉的人。

具体该怎么做呢?可以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兴趣小组,又或者能共同进步的学习交流会,线上、线下都可以。一开始可以配合圈子里的重要成员,做一些辅助和外围的工作,比如帮忙发通知、拍照、布置场地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能的增强,逐步进入到圈子的内层,担任更重要的角色,负责更重要的事情。这样,你都可以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互动来搭建新网络。

『描述自我』

转变过程中,因为自我身份、社交关系的变化,往往会伴随心理压力,如果能讲述一个故事,把过去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顺理成章地连接起来,可以让周围的人更加理解你、支持你,而你在别人的认可中,也更容易肯定自己的新身份。

更有意义的自我描述,通常包含了以下两个要点:

001 初步行动。

回顾下定决心、开始转变的时刻,当时发生了什么,内心有什么样的触动。比如一个原本理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却从事了艺术工作,周围人都很不理解。他说,其实他原本就很喜欢艺术,经常购买艺术类书籍,学习相关课程,一次看展览时结识了一位前辈,通过聊天更加清晰了自己擅长的事,最终决定放弃原来的专业。

002 前后转变。

总结下改变前后,你在思想、行为和情感上有什么变化。比如那位大学生会继续说,之前他总觉得付出同样的时间和努力,成绩却远远不如同班同学,做了艺术工作后,总是能提前完成任务,获得领导的肯定,自己也越来越有成就感。

讲故事的过程,就好像把已经捏成型的泥胚推进炉子加热,经过这样一个身份确认的仪式,你才能完整地重塑自我,成为真正的陶器。

总结下,我们今天分享了一套转型策略,也是一个提升自我的新思路,人生的路很长,不去尝试一下,你可能永远不知道,你到底有哪些未知的可能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