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熊孩子”,你要先成为“老顽童”

本书作者劳伦斯·科恩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专注于儿童游戏、游戏治疗和亲子教养。《游戏力》这本书曾获得美国国家亲子出版金奖。作者认为,“游戏力”是基于玩耍的游戏式养育方式,是重建亲子关系的桥梁,而开怀大笑便是游戏中重要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分享书中的几个游戏方法,教你如何在笑声中与孩子联结、让孩子合作,给孩子勇气,成为孩子们喜爱的“老顽童”。

001 身体争夺,传递你的爱

身体接触,是向孩子表达爱的一种方式。“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就像这首歌一样,孩子需要身体的接触来感受爱。那么,如何通过游戏让孩子感受到爱呢?

有一个游戏叫“人身拔河”,游戏规则是:父母双方假装争夺孩子。

“我要头。”

“哈哈,我拿到了脚丫。”

“不行,他全身都是我的,我好爱好爱他。”

在身体争夺的过程中,孩子哈哈大笑起来,感受到父母满满的爱。

通过滑稽夸张的游戏和孩子身体接触,一起开怀大笑,孩子更容易感受到父母的爱。

002 夸张逗笑,释放负面情绪

笑声,可以释放恐惧、紧张、窘迫等情绪。你会发现,当孩子第一次不用辅助轮骑车时,或者被突然吓一跳,但又不恐惧的情况下,他们也会笑。心理学认为,笑,是释放强烈情绪的自发反应。

作者曾用游戏帮助一个男孩克服恐惧。他扮演成一个害怕任何东西的傻瓜,比如铅笔、字母、电灯泡等。

当小朋友问他:“现在几点了?”

作者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不敢看表。”

这种表演让小男孩觉得太滑稽了,哈哈大笑起来。

就像卓别林的电影,当他滑倒在地时,周围的人都笑了。大人变成傻瓜,反而让孩子觉得自己超有能力,进而消解了恐惧、无助、无力的感觉。同时,也通过笑声释放了一部分坏情绪。

003 幽默“威胁”,缓和冲突

如果冲突在即,笑声则可以化解危机。遇到“熊孩子”搞恶作剧,真是件令父母头痛的事儿。有时候压不住火,很容易大吼大叫:“回你的房间去!”于是,一场冲突一触即发。

而作者会选择幽默地“威胁”。比如,他会说:“如果你再这样,我就把水倒在我头上啦!”接着拿起一杯水,放到自己头上。听到这句可笑的话,孩子哈哈大笑:“好呀,你倒!你倒!”当然他并不会真倒,但重要的是,孩子大笑起来,气氛缓和了。

比起愤怒的威胁和说教,幽默的“威胁”能把僵局转变成游戏,放松下来的孩子更愿意合作。

004 学会装傻,重归于好

若冲突已经发生,那么笑声则可以调和矛盾。当孩子犯错时,大人通常会严厉呵斥,严肃惩罚,但其实,笑声也可以缓和冲突。

比如,当哥哥欺负妹妹时,如果作者严厉教训,那么孩子们会很快忘记。但如果他用轻快的语气对哥哥说:“哎呀,这实在太过分了,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更过分的事吗?”这种傻乎乎的打岔让孩子们无法回答,他们会停下来思考自己的行为,也会跟着笑起来,冲突便终止了。

不用大发雷霆,也能让孩子们重归于好。

005 甘做“坏人”,治愈不自信

成人甘做“坏人”,会让孩子更自信。相比“万事通”的大人,孩子常常觉得自己很笨,但多数孩子根本不会表达这种情绪。因此,在游戏中让孩子充当更有掌控力的一方,也是孩子自我修复的方式。

作者曾通过游戏帮助一个6岁小男孩建立自信。游戏规则是:孩子做正面英雄人物,作者做愚蠢的坏人。游戏开始时,作者先唱一句:“我是最笨最蠢的家伙。”游戏中,假装被孩子打败。这个游戏每次都能让孩子开怀大笑。

孩子想通过扮演超级英雄来克服恐惧,但坏人太强大又带来恐惧。因此作者让自己变得“无能”,让孩子感觉自己很强大。

成人的游戏注重方法和技艺,而孩子的游戏则需要大人笨拙地犯错。因此,偶尔放下工作中的一本正经,做最笨的“坏人”,才能和孩子玩到一起。

总结一下,一个好家庭,应该是充满欢乐的地方。能用笑声解决的问题,尽量不要用大吼大叫解决。夸张的表演、滑稽的动作、愚蠢的话……放下身段,和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