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国学】国画:吴门画派——仇英(一)

仇英(1498-1552),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又号十洲仙史,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1498年)(注:也有人认为是1509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2年)。他出身工匠,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从而业画。年轻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仇英的好友彭年记载:"十洲少既见赏于横翁(文征明)",又拜周臣门下学画,并曾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
仇英是明代代表性画家,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 ,亦称“天门四杰”。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存世画迹有《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等。
仇英擅人物画,尤工仕女,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画和描绘,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笔力刚健,特擅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于发翠豪金,综丹缕素,精丽绝逸,无愧古人,尤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准确,概括力强,形象秀美,线条流畅,有别于时流的板刻习气,直趋宋人室,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宫仕女画都有很大影响,成为时代仕女美的典范,后人评其工笔仕女,刻画细腻,神采飞动,精丽艳逸,为明代之杰出者。杰出作品有《竹林品古》、《汉宫春晓图》卷、《供职图》等。
仇英的山水画多学赵伯驹、刘松年,发展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院体画”传统,综合融会前代各家之长,即保持工整精艳的古典传统,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而不板、研而不甜的新典范,还有一种水墨画,从李唐风格变化而来,有时作界画楼阁,尤为细密。常作上林图,人物、鸟兽、山林、台观、旗辇、军容,皆忆写古贤名笔,斟酌而成,可渭绘事之绝境,艺林之胜事。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对其评价说:仇英画“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伯驹,资诸家之长而浑合之,种种臻妙”。明代董其昌题其《仙弈图》谓:“仇实父是赵伯驹后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 后继仇英画法者,有沈硕、程环、尤求、沈完等。
仇英擅长临摹。他功力精湛,以临仿唐宋名家稿本为多,如《临宋人画册》和《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前册若与原作对照,几乎难辩真假。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画,青绿山水和人物故事画,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融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主题和笔墨情趣。

莲溪渔隐  绢本设色纵126.5厘米横66.3厘米

仇英作品论气势之磅礴,故宫所藏《秋江待渡》是代表,而此幅《莲溪渔隐》,直可相与媲美。
田庄围墙前一方士携童徐行,纵目观赏四野景色。宅前渡头旁,大树环绕,绿荫浓密。树下泊舟,正侍主欲发。庄屋堂轩配置清明,一水之隔,在密林拥簇下尚见茅舍渔罟,近处作坡岸岩石,柳树相倚,迎风轻曳。中景又见田亩,溪岸水畔,荷叶田田。岸间密林攒簇,村舍散落,小桥相通,行人往来,一片江南夏日情景。山头不作巨嶂陟崖,峰峦平起,云雾显晦,可谓深得董源潇湘图的精神。
图用绢地,岸及屋舍用赭墨分染,以草绿作树,近处榴叶间用石绿提醒。坡岸和远山,用石青石绿淡淡分起,山头小树,再以苦绿攒点,细细观赏,如对真景,有世外桃源之想。《莲溪渔隐图》有着其简淡率意的一面。从题款“仇英实父制”五字来看,这是一幅画家自娱作品。没受顾主限制,故整幅作品在工细中显现出潇洒意趣,实为仇英绘画作品中的精品之作。

秋江待渡  绢本设色
近岩长松三株,挺拔凌亭,二株在右,一株居左,枝均斜长侧出,苍郁浓秀。石桥跨水而渡,作一亭于平岩上,以草为顶,固以瓦块,围以竹栏,有明轩广净的气象。高士着白袍,扶栏坐于褥上,正回首令童侍汲水为烹茶之用。后蹲立书童,正将书卷扎起。亭右作古槐两株,衬以夹叶,叶叶分明。岩石用笔挺拔,间以疏竹野花,情奇高绝。
一道泉瀑,穿夹谷奔下,山岩皴笔甚细,明暗相间,极得光影变化之妙。峰顶更起一山头,石块厚实,气势高壮,顶以苦绿密密攒点,以示小树。山腰以云烘断,山脚全隐,但见淡墨烘染处,泉如云涌,奔泻而出。远景化去,为南宋人惯用手法。树老岩巉,佐以萋草,尽得刘松年、李唐院体家法。着色以赭石草绿间分,重绿作夹叶,层层渍染,厚重中得见明净妙趣。

剑阁图

剑阁图亦为媲美《秋江待渡》之仇英传世名作。画寒冬之际,行旅途经四川剑阁县栈道情景,剑阁连山绝险,飞阁相通,栈道架木为构,隆冬雪浓,渡山尤雄,呵冻而行的景像,写来分外生动。
近景作一高士着白袍策马待行,旁三马亦均头戴祎帽,肩着披风,由从者整理鞍蹬。骡马腾跳若惊,知前途之险要难行。长松古木拔天陟起,松用刘松年法,中空以示积雪。枯枝亦用粉重填,倍增雪意。山脚矮树则枝桠挺拔,用笔老硬,山腰红叶枯老,深得宋人法意。流泉从岩中奔出,水法甚近李唐万壑松风诀要,山石作小斧劈,近处清明,远处和畅,工力之深,已驾凌周臣之上。
古松林立于山腰平谷,古树攀援于壁顶,行人或鞭策或荷物,自山间行下。树后又见栈道架木壁间,山泉自壁洼深处流下,山顶行人四五,方绕过最高峰头盘惭而降。远处山峰,近者积雪,远者峭立,天空及山谷暗面,皆用墨渍染,以示浓云密布,雪意尚浓。观此图用笔,人物固姿容染色极具生意,行笔间时见顿挫,已是力纠浙派颓废,深得宋人法乳。

雪栈图 设色绢本

款识:十洲仇英制。钤印:十、洲
雪地实景,苍茫而润泽,冰雪覆盖了自然界中的山川树木,使人们的视觉不再被五彩缤纷的万物所迷惑,从而使人们更为关注于白茫茫的冰雪积压、融变的过程,这种自然属性恰好与水墨形式相得益彰。因此,雪景山水画一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个很有特色的部分。传统山水画通常以“留白”来表现白雪,仅偶尔使用白粉。因为其创作难度高,要使用空白来表现雪的厚度和质感。能自如驾御雪景题材的都是艺术功力深厚的大名家。据美术史所载,最早描写雪景题材的山水画家是被称为“南宗画祖”的唐代画家、诗人王维,传有《雪溪图》和《江山霁雪图》两幅。由于北宋初期还是以北方文化为传统,描写北方景致的山水画自然也成为主流。北方正是那冰雪覆盖、寒林萧索之地,众多描写此景的优秀作品相继而生。如李成居住于山东营丘,是一位善作寒林平远之景的画家,创作了很多诸如此类的优秀作品,如《寒林平野图》《小寒林图》《雪山行旅图》《寒江钓艇图》等;而范宽地处关陕,那里积雪的山川为他创作《雪景寒林图》和《雪山萧寺图》创造了有利的地理环境。而之后的南宋时期,国家的文化及经济重心的南迁使得画家面对的客观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就不可能出现那么多的雪景山水画了。后来元明清时期画家的兴趣开始转变,南派山水成为主流,雪景渐渐淡出画题,但仍留下不少精品。王诜《渔村小雪》,梁楷《雪景山水》,马远《雪中水阁》等等。元朝有赵孟俯《卧雪图》,赵孟俯之妻管道升《吴山初雪》,刘贯道《积雪图》,黄公望《九峰雪霁图》,钱选《雪霁开山图》,曹知白《群峰雪霁》,方从义《山阴云雪》等等。明朝有谢时臣《破窑风雪》,李在《雪景山水》,唐寅《函关雪霁》,文征明《关山积雪图》,蓝瑛《飞雪千山》,董其昌《峒关蒲雪》等等。清朝有王翚《溪山霁雪》,吴历《雪山图》等等。此图画雪中高岭、层崖、雪山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洁净、清幽,宛如神仙居住之所。画面采用了荆浩、关仝、李成和黄公望遗意,并参从己法而成,用笔简练,皴染单纯,淡墨烘染的群山与浓重的底色相辉映,映衬在洁白如玉的雪地上分外突出。意境十分深远,恰当地表现出隆冬季节雪山寒林的萧索气氛,极具艺术感染力。图中的中、近景以干笔勾廓叠石,坡边微染赭黄,远处群峰留白,以淡墨衬染出雪山。

桃源仙境 绢本纵172.5厘米横65.7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高士三人,坐钟乳四垂的石岩洞前,一人鼓琴,二人倚坐聆听,琴音和以流水,仿佛四谷皆响。近处一童捧画卷过木桥,另一童则屏立岸边,岩石皆作峋嶙巉峭状,古松奇树,亦敬斜历乱,遍绕藤箩,杂以山花萋草修竹,如睹异境。
中景以云截断、云用勾云法,环山飞涌,深得画云妙理。云中一山陡耸,磴道由山脚萦回,可直达峰顶山亭。岩后长松直立,急泉奔流。仙人宫阙,为岩后云气所遮,但结构清明,深得宋人法乳。云除用淡墨烘托,更以白粉重勾,分外生动。云中主山巍然,当面迎立,山头作密林,苍郁深厚。右侧更有仙馆在溪流源头上,松柏蔚蔚深浓,直到天际。
高士均着白袍,侍童以浓墨染上衣,无不姿态生动。山脚以赭石分,以青绿重色染石面,然每一块面,草绿染后或加傅石绿,或分以石青,使各山色调皆有分别。

玉洞仙缘图绢本设色纵167厘米横65.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远离尘埃的人间仙境。画面奇峰峻岭,苍松翠柏,琼楼水阁,溶洞流溪,云烟缥缈其间,山壑时隐时显。溪水潺溪的溶洞前,一士人临流抚琴,陶冶于自然美景之中,瑰丽多姿的山川景色和乐在其中的生活情趣,展开出了士大夫理想的隐逸环境。此画取景宏阔,结构严整,数重山峦脉络清晰,楼阁树石布置有序,境界显得幽深又高远,复杂而不失明畅。笔墨、设色主要运用传统的青绿法,同时融以细密的皴法,并追求色调和谐,在宗南宋赵伯驹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在明代青绿山水方面是最具新意的。

仙山楼阁图绢本设色纵31.7厘米横2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另有仇英云溪仙馆图轴,与此轴构景相同,且与美国华府费里尔艺术馆藏仇英仿李唐山水卷之用纸、皴法、树枝盘错的表达方式,都相当近似。幅上只有陆师道所书仙赋。赋之年款为嘉靖庚戊,陆氏三十四岁,仇英约为五十七岁。
近处岩旁坡岸,长松六七,干多节而不直,各枝却相互掩映。坡岸边脚作细皴,绿草萋萋。松下只作抓地之青草,黯绿深浓,以示人所罕室。由近处堤壁下,作回廊连连,直达松后宫室,以石相叠为高台,宫宝筑其上,前后有五进,回廊相抱,高阁耸出。殿前台上有宫女与孔雀相戏,真如同人间天上。左侧高坡又佗一殿,需扶阶而上,坡侧满植桃杏。旁夹溪流,缓缓从谷间流出。殿后山峰峻峭,峋嶙如笋,瀑布自云中垂下,云上更有长松捧宫殿而立,纵观群山皆半隐云中,云吐霞蔚,真是仙山境色。山石用小斧劈,先分成面,细细皴成。用青绿法,以绿与石青相间染出,色不碍笔,已深受沈周,文征明笔法的影响。远峰不作皴笔,花青渍染而成。于左下岩壁署名“仇英实父制”

停琴听阮 立轴 设色绢本

桃村草堂图绢本设色纵150厘米横5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仇实父为少岳先生制。钤印:十洲

仇英应项元淇之约而作。此画描绘的是一幅幽深静逸的隐居环境。草堂位于山坳。其后是桃林一片,溪流出其下,有一童子踞溪侧洗砚。更上则高岭白云,丛树列布,极幽深之致。整幅画意境如诗入仙,画法精细工瑾,细致入微。通幅大青绿着色,色彩艳丽深重。方薰在《山静居论画》中说:“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色彩相合,合则神气生动。”这幅画是把滴翠的石绿、秀雅的淡赭、温润的墨色,自然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具有一种不媚不俗的艺术效果。

浮峦暖翠图 卷设色绢本(7280万元,2010年6月北京翰海)

款识:仇英临。
项元汴跋语:墨林山人项元汴秘观于幻浮斋中。时立夏日,试惠泉心赏不已俟。晦日有意持来再阅,人生快事,其乐何如。
西河散客跋语:精采沈厚是古人天资高迈,细筋入骨处故无一毫尘俗拘掌之■。此浮岚暖翠图,全仿赵千里笔法。精细生动,不使片尘涴其笔端。可谓心灵手敏,体会入微,非赵公不能■此景色,非十洲亦乌能肖其情状。良工心苦,收拾无余,宜为嘉禾。项氏鉴赏珍袭无异古人。后有装池年月题记,可覆按也。西河散客谩识
项元汴跋语:宋赵伯驹浮峦暖翠图,仇英临。明嘉靖四十五年秋日装池。墨林项元汴清玩
仇英是一位多面手,山水、花卉、界画、人物无所不能,且设色、水墨、白描无不擅长,但相比较而言,最能代表和体现仇英的艺术成就的还是他的大、小青绿山水。仇英的青绿山水画遥接六朝、隋代时期以色彩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由当初的师承周臣的“院体”画风复放眼于前贤,“深入千里(赵伯驹)、希远(赵伯骕)、松雪(赵孟俯)诸老之室,而直接大小李将军(李思训、李昭道)一派”,且不为一家一派所范围,广集博采,取精用弘,深得青绿山水画之精微。董其昌更是一变其推崇“南宗画”的门户之见:“仇实父是赵伯驹后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并认为仇英是赵伯驹、赵伯骕之后五百年来青绿山水画一代名家。
《浮峦暖翠图》为赵伯驹大青绿之临本,描绘江南的山川湖泊,屋宇亭阁和郁郁丛林等山间景色。画中崇山积翠,山庄环绿,溪涧屈曲,岚气蒸腾,环境幽美,屋宇宽畅,人物悠闲安适,苇汀浅屿、石桥曲涧、夏阴幽幽。林木清荫之间,青山碧岩之旁,瓦房前檐之下,二位高士正襟危坐,谈经论道,消夏纳凉;年长者款款而谈,年青者洗耳恭听;右后侧不远处的茅亭之中,一童子安放木凳,又有二童子携古琴行走于树荫之下,看来这山中仙境必是高人雅士每日汇聚之地了。图中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浑然一体,虽然琴声未起,而松风泉韵话知音,“此时无声胜有声”,一派人间幽美景象。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一个生机盎然、浓荫幽幽的初夏之午的宁静与闲逸极富诗情地融于令人陶醉的画意之中。用笔工细绵密,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敷色沉着靓丽,技法纯熟稳健,笔致墨韵,功力精绝,系其难得一见的精品力作。
从其画风来看此作当属画家早、中年时期所作。《浮峦暖翠图》的用笔皴笔绵密画风工整细腻,尤其是山石画法以水墨皴染为主的画,究其笔墨多半是延续赵伯驹、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的的院体画风。此作之中,仇英的用笔短促瘦谨、滞涩而有气韵以及他的型如刮铁、小斧劈短皴法形成了他画山石所具有的紧、实、结的特点。树叶、松针、石边小草、门窗竹帘、围墙席子等所有细节皆一笔不苟,始终如一;画中的屋宇、树木、山石的线条达到融为一体的统一效果。屋台,亭台,前檐等部分的直笔界尺划线和青绿重彩的技法,对屋顶和厅顶加以精绘妙制,尤其是画中各种树木工整细密、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含蓄蕴藉,备具古雅厚实而又富于灵变之趣。图中松苍林茂,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翠嶂碧岳,黛绿赭红,绚丽错杂,灵秀而不零乱,妍美而不艳俗,格高韵雅,观者可以赏心,亦可卧游,山林之气习习扑面,书卷馨香沁人心脾。整幅作品层次分明,堂皇富丽,气势恢宏。

仇英在中年之后以其青绿山水载誉画史。其风格主要是浓丽精致的大青绿,赭石底上敷染厚重亮艳的头青、头绿,富丽辉煌,富有装饰性;另一种为勾皴粗简,笔致生动,以头绿、二绿敷色并调以墨绿、叶绿,色相深沉朴厚之风格,如其《临宋元六景》、《归汾图》等,皆如此幅风貌。虽为赵伯驹的山水临本,但此作综合融会前代各家之长,既保持工整精艳的古典传统,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清丽绚烂,墨色相融,工而不板、研而不甜又文秀极致的新典范。

凉亭消夏图 立轴仙山楼阁 立轴 设色绢本

临池消夏图 立轴
款识:仇英实父制。钤印:十洲、仇英之印
鉴藏印:和硕雍亲王宝、浔溪张氏两枫居珍藏印、曾在董仲容处、伯吾所宝、张则之、艺海藏真、徐子贞所秘藏之印、元和顾氏宝藏、壶斋平之珍赏
《临池消夏图》画於1540年左右,是仇英传世作品中名列前茅的精品,根据收藏印可以判断它的收藏与传承:“曾在董仲容处”、“伯吾所宝”二印是明代做过“首辅”人物的姜二酉妻弟,他当时是杭州最大的收藏家,其藏品多是来自於姜二酉的;“徐子贞所秘藏之印”是江浙大文人徐子贞的收藏印。“浔溪张氏两枫居珍藏印”和“张则之”二印,就是明末清初大收藏家张则之,他是镇江人,在苏州阊闾门外,买了一处豪宅,又在北京买了一处住宅,把他从江南收来的书画卖给梁清标、高士奇等人。后来,此图流传至北京雍亲王府,有“和硕雍亲王宝”印可资证明,清代灭亡后,被民国时期收藏大家顾家所得到,有“艺海藏真”、“元和顾氏宝藏”、“壶斋平之珍赏”三方鉴藏印为证。
仇英擅长各种画科和题材中,人物画的成就最为突出,恰如明代姜绍书《无声诗史》所论:“英之画秀雅纤丽,毫素之工,侔於叶玉”,人物画“发翠毫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仕女画“神采生动,虽复起,未能过也”。仇英的人物画虽精巧如生,但不失儒雅之气,为当时的雅、俗者所共赏。他擅长观察和体验生活,并准确地捕捉到生活中最生动、最能反映精神本质的细节,他笔下的人物线条“笔笔皆如铁丝,有起有止,有韵有情,亦多疏散之气,如唐人小楷,令人探索无尽”。他的线条在秀雅纤丽中透露出欢快和飘逸的气息,表现出作者向往文人隐士乐观而闲雅的隐逸生活。

桃李园
此轴为描写仕人游园集饮的情形。《桃李园》即可能依李白句“春夜宴桃李”的诗意而写成。
四位诗人围桌而坐,侍女童于相服侍,旁张高灯二檠,高士均着白衣,神情无不超逸出尘。椅上搁着画卷,一高士手中持笔,作吟哦状。四周桃李盛开,枝干均倚倒,然枝桠舒展匀贴,方使画面在迫塞间时显空灵。前右树下童仆三人,正调羹汤,大湖石前一童持灯笼,正送酒过桥来。穈糜花间前亦有一童,方负画卷纵屋后园门中行来,树后为围墙,墙内绿树氤氲,杂以长松春花,仅露屋脊。墙下有护河一道,细水轻流。此画将我国园林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佐以桃李盛开,真是一幅既艳逸而雅致的作品。人物形相端正,衣着线条虽未必挺拔坚实,然曲折有致,将体态和动势,正确完美地表现了出来。配景勾写得宜,间用界尺,或任笔写成,空间的留置,丛树的掩映交错,多不乱,少不疏,的确达到前人未有的写景极峰。赋色染后用明淡色调和白色再勾一次,益增立体感。远处的屋顶、松树和一抹远山,在结构观念上保留着宋人精神,而细微之处,更显颖脱,即使宋人也未必能有此境地。

春山论道 立轴

三学士图 立轴

松下论道 立轴 设色绢本

静听泉声

草堂读书图 立轴

枫溪垂钓图 纸本设色纵127厘米横38.5厘米湖南省博物馆藏

在图下右边石缝内置有楷书“仇英”二小字款,下钤“实父”小长方形白文印与“仇英之印”方形白文印。此图工细而见气势,反映了仇英的山水画的典型风格。

画面展示了深秋辽阔的山川郊野的壮丽景色,远处楼阁隐现于山间的丛林和流动的云雾中;中景处层峦叠嶂;近景为红枫映掩的溪江上,身着素色朝服的士大夫在轻舟上静坐垂钓。画面高嶂巨壁,丘壑深远,笔墨健劲纯熟,设色古朴,采取传统的皴、擦、点、染相结合,使画幅气势雄阔,景致迷人,予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画首有清乾隆帝的题诗:“枫落吴江候,烟蓬破冷浮;聊存竿线意,讵为釜鬲求。山色早辞夏,波光宜是秋;思莼风味在,静与日相谋。”落款为:“戌子秋月御题”(戌子系乾隆二十三年,即1768年)下钤有“乾隆宸翰”朱文小方印。图右上角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圆形朱文印,与“淳化轩图书珍秘宝”白文方形印二方。图左上方钤有“淳化轩”朱文长方印“乾隆宸翰”白文大方印,“信天主人”朱文大方印,左上角钤“乾隆鉴赏”圆形白文印,下接“三希堂精鉴玺”长方形朱文印与“宜子孙”白文长方印。这些印都是乾隆帝钤盖在宫廷所藏的精品之上的常用印鉴。该图左下裱边刊有“同治三年二月江阴何栻廉眆以此桢见诒,十月初付沅甫弟珍藏。曾国藩记。”的题署一纸。

从画中的题识、印记可知,该图在清乾隆时期,曾一度为宫廷珍藏。后又由江阴人何栻(道光年间进士,官至吉安知府)所藏。清同治三年(1864年)何栻将此画赠予曾国藩。后来,曾国藩又转赠其弟曾国荃(沅甫)收藏。

西村草堂图 立轴纸本(818.8万元,2008年5月7日北京长风)
款识:仇英实父为西村先生制。 钤印:十州、仇英之印

《西村草堂图》展现了仇英精于摹古,又不拘一家一派的特点,其用笔萧疏,意境简远。西村先生即史鉴,字明古,号西村。江苏吴江人。明代著名藏书家、书画收藏家。史氏隐居不仕,有“吴中第一高士”之称,着有《西村集》。

写经换茶图卷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东林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園居圖 王寵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溪论画图绢本设色纵60厘米横105厘米吉林省博物馆藏
是卷为可与仇英另卷《东林图》并美的作品,工整细腻而又雅逸,可以看出仇英虽以精工艳丽取胜,然常与文征明等交往,无论题材内容,及笔法着色,都能达超逸不俗的境地。
  画长松茂林的溪水边,二高土缘溪岸席地而坐,高士神情高远,素洁的白衣,更显得飘然出尘。旁置琴一座,书画多卷,仿佛正展卷赏玩。身后树下有石桌,上置茶饮之具,一童扶树干正取溪水,另一童则持扇生炉,烹茶飨客。林木夹叶为多,干不多皴笔,然妙在转折自然,一枝一叶,无不与实景契合。以淡墨分树干暗面,自能厚重。岩石用斧劈,尤能擅用湿笔,和水摔之,先以浓墨皴成,立即以清水接染,绢地不吸水,故能产生含混溶和的意趣。坡岸细草萋迷,岩石染色赭、绿色相间,波纹的流动无碍,在在都显示仇英的工力。无怪董其昌虽然崇南眨此,对仇英也实是拱手拱服。

听琴图 立轴

(0)

相关推荐

  • 「经典欣赏」明代经典山水画集萃:吴门派

    吴门派在山水画上成就突出,无论对元四家或南宋院体绘画,都有新的突破.在人物画和花卉画方面也各有建树,除仇英外,另外3人尤其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使文人画的这一优良传统更臻完美.普遍,有力地影响了明 ...

  • 仇英《桃源仙境图》

    明代,仇英,<桃源仙境图>绢本青绿设色,纵175厘米,横66.7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后移居苏州.出身工匠,做过漆工和房屋彩绘画匠.有绘画天分,聪明刻苦,后 ...

  • 明 仇英(传)《青绿山水图卷》

    [ 明 仇英(传)<青绿山水图卷> ]卷,绢本设色,40.9×229.8cm,美国弗瑞尔美术馆藏. 此幅旧传仇英所作,实为清人仿制.仇英在崇尚水墨渲澹的明朝画坛,以青绿山水画取得了承认,成 ...

  • 【绘画】国画:吴门画派——仇英(二)

    仇英(1498-1552),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又号十洲仙史,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1498年)(注:也有人认为是1509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 ...

  • 吴门画派——仇英(三)

    仇英(1498-1552),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又号十洲仙史,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1498年)(注:也有人认为是1509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 ...

  • 【天下国学】国画:吴门画派——沈周(一)

    沈周(公元1427-1509年)明代杰出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不应科举,博览群书.书学黄庭坚,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山水初承家法,兼师杜琼.赵同 ...

  • 【天下国学】国画:吴门画派——沈周(二)

    沈周(公元1427-1509年)明代杰出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不应科举,博览群书.书学黄庭坚,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山水初承家法,兼师杜琼.赵同 ...

  • 【天下国学】国画:吴门画派——唐寅(二)

    唐寅(yín),明朝苏州人.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6日),死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1月7日).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 ...

  • 国画花鸟“吴门画派”——笔墨清新

    大可写意2019-10-16 14:24:45 张辛稼(1909--1991年),名国枢,字星阶,别署"霜屋老农",江苏苏州人,1973年更"星阶"为" ...

  • 国画的流派分为黄派、徐派、吴门画派外还有哪些派?

    中国画讲堂2021-02-10 18:07:47 明代画坛沿着元代已呈现的变化继续演变发展,文人画和风俗画绘成洪流,并形成诸多流派:山水.花鸟题材流行,人物画衰微:水墨技法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了笔墨表 ...

  • 沈坤(沈石田)吴门画派掌门人2021年国画精品全国巡展

    沈坤(沈石田)男,汉族,(1969.01.29-              ),现居北京,祖籍:江苏省苏州市长洲,吴门画派掌门人.中国画坛巨匠,当代艺术大师,著名美术评论家,收藏家,艺术鉴赏家,全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