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法国的叛徒,但他死后,法、美、英三国都给他致敬

1942年圣诞之夜前夕,伴随着一声突兀的枪声响起,一个曾在近代法国的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人物从此被抹去。

他的名字,叫做弗朗索瓦·达尔朗。

古往今来,被暗杀的风云人物实在是不计其数,历史的舞台也从不会因为他们个人的生死而有所停滞,时至今日,人们甚至都不太熟悉这个名字。谈及二战时期的法国,多数人只知道戴高尔,然而事实上,当达尔朗在军界政界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时候,戴高乐还仅仅是一个小小的陆军中尉。

看看达尔朗担任过的职务,就知道他的地位了——法国海军元帅、海军总司令、代总理、外交部长、内务部长……

对于达尔朗被刺杀一案,几乎形成了两种完全对立的态度,反对者为这样一个丧权辱国的人物被干掉而欢庆,而赞同者则因为一名全心全意为法兰西牟取利益的爱国志士的牺牲而痛心。

正如一名传记作家对达尔朗所作的评价那样:“达尔朗背叛了德国,背叛了贝当,背叛了法兰西!”而美国驻法大使莱希则认为:“我们如果能够联合起来成功打败德国,达尔朗将军将进入法国历史上民族英雄的名人堂!

同样是一个人,为何会有如此迥异的评价呢?他究竟是正是邪?是善是恶?要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就不得不提达尔朗在二战期间做的那些事儿了。

我们都知道,1940年6月22日贝当政府选择投降德国,而当时的海军部长兼外交部长,正是深受贝当器重的达尔朗。尽管在任期间,达尔朗竭尽全力推动法国海军的重建和发展,但是这顶“投降派”的帽子,却成了他永远抹不掉的污点。

受任于贝当的指派,达尔朗在法国投降期间,一直是作为法国的代言人同希特勒联系,然而他和贝当最大的区别在于:贝当已经铁了心要追随德国人,而达尔朗则是碍于时局才选择和希特勒合作。

对他而言,法国的利益一直是放在首位的,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选择力挺他的原因。

因此,当盟军的“火炬行动”彻底打乱了德国人在法国的部署之后,达尔朗再一次做出了选择,他没有跟随贝当继续支持纳粹,而是选择了和盟军合作。这种摇摆不定的“中立”态度,使之成为两大集团都想拉拢的对象,所以平心而论,在这一点上,达尔朗还是无愧于法国的。

当盟军顺利开辟了北非的战场,达尔朗意识到这场战争的走势已经很明显了,所以干脆利落地宣布了跟希特勒“绝交”。当然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属地”公开造反,希特勒也不会任由他放肆,接下来德法双方在突尼斯等地进行了长达数月的交锋,最终在1943年5月以法国的胜利而告终。

在这场决定法国命运的战争中,必须承认戴高乐的流亡政权所发挥的极大作用,但是也要清楚,达尔朗的“再次反水”和“民族利益至上”的态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就像罗斯福派到法国的大使罗伯特·墨菲评价的那样:“达尔朗成功保卫了法兰西的国家利益。尽管他是处在一种弱势地位与当时世界上两个最为强大的国家在谈判,但是没有任何谈判者能够为了法国的利益,让盟国做出更多的让步,除了达尔朗。

这样看来,我们可以称达尔朗为叛徒或者卖国贼,也可以称他为狡诈的政客或者精明的战术家,当然,也可以是激进的民族主义者,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法国最终能够走出战争泥潭,达尔朗还是功不可没的。

只不过,达尔朗没能等到法国重新站起来的那一天,1942年圣诞之夜前夕,达尔朗在途中被刺杀。

为了纪念他在战争期间为对抗法西斯所作的贡献,法、美、英三国军队共同鸣枪,为其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葬礼。

历史客栈作者:水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