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出的一则谜语,道出的全是贾宝玉一生秉性
贾母说她不懂宝玉,更不懂宝玉的那些怪异行为,也就每每细心观察之,发现宝玉跟那些姑娘丫头的行为非男大女大。
其意思当然就是宝玉他还是个孩子,爱亲近女孩并非好色,认为贾宝玉只是多情而已,与警幻仙姑的想法如出一折。
贾母是如此溺爱宝玉,她又怎么不把宝玉当孩子看待呢?她似乎也是不愿意宝玉长大的,宝玉如果长大,像贾政一样,她该会丧失多少乐趣!
贾兰就像贾政,所以元宵猜灯谜,贾母就没有想到那个用功还可能很有学问的贾兰!因为他很无趣啊!王夫人似乎也不喜欢她这个孙子。
同命相连,还是贾政一入席就想起了贾兰,忙叫婆子把贾兰给叫了来!这样,贾母才很是满含歉意满热心的让贾兰也坐在自己身边,做出一番溺爱的样子!也真是替贾兰寒心。
贾政呢,自然也不是贾母所欣赏的人物。宴会一开始,贾母心里就有些要早点把贾政打发走的意思!因为贾政他是砚台啊,不会说话,虽然有求必应,但是大家都习惯了他的好,也就不把他当一回事了。贾政的灯谜就是说他自己。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
虽不能言,有求必应!
贾母只喜欢活泼,会说话的。年纪大的她,只想着找乐子安享晚年。像王熙凤活泼得像猴子一般,贾母就甚是喜欢。因此,灯谜一开始,她最先想到就是猴子有关的谜语,看她报出的谜语:“猴子身轻站树梢!”
脂砚斋看了,立马就在旁边的点评说:“树倒猢狲散。”
而我则一下子就想到了贾宝玉,因为贾宝玉正是站在贾母这棵大树上的猴子,惹贾母开心,与贾母玩闹。
而贾政贾兰则不是,他俩是贾府热闹的底蕴!他俩这样的一般勤奋向长,很少找乐子,他人的快乐都是建立在他们辛苦付出的基础之上。
后文,作者又有一句高妙的话来照应贾母的谜语!
且说贾政走了,贾母就说大家现在可放开乐一乐了。贾宝玉立马就变得最为活跃!作者说他在写有灯谜的围屏前指手画脚,指指点点,“如同开了锁的猴子一般”,也就真的跟我想的如出一辙了!贾宝玉就是贾母谜语里那个站在树上的猴子。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宝玉像贾府里的猴子,作者又设计了一曲:
凤姐见贾宝玉在贾政走后那么闹,也就开玩笑似地数落他,说自己后悔,为什么刚才不撺掇贾政让宝玉也作几个灯谜——若果如此,贾宝玉那会子正出汗吧!
贾宝玉素来跟凤姐闹惯了,哪里还怕凤姐这玩笑似的数落,激情之中,竟然又一下子扯住了凤姐,扭股儿糖似的,一直厮缠着凤姐!
扭股儿糖似的,依然是猴子的模样,也自然可想象成猴子荡树枝了。贾母是那棵大树,凤姐算是一根树枝,贾宝玉就是一只猴子了!
大家说宝玉是富贵闲人,无事忙,这也是猴子的特性吧。
贾宝玉也确实是这样,只是不同的是,他是一只感情丰富的猴子。他若不整日为情所困,就真的快活似神仙了。当然,他本来就是神仙,只是浇灌了那棵绛茱草,日久生情,凡心偶炽,才下凡来了却这一段情愿!
说宝玉像猴子,却也并不是说宝玉不好,而这正好就是他的优点。他在哪里,哪里就会生出很多的快乐!况且贾母等更不是把他当猴耍,而是最想亲近他,特爱他顽皮天性下的那一张巧嘴!现实生活中,像贾宝玉这么大的孩子,大多都像猴子一样顽皮。只是贾宝玉被万般溺爱,更调皮一些。
贾母的谜底是荔枝,可看成是“离枝”的意思。热闹之中似乎也暗示着贾宝玉好景不长。他终究会不得不开他很是享受的大树,过那风餐露宿的生活,从富贵闲人变成人皆谤的乞丐!贾宝玉没有及早成熟,一生的秉性如此,大多都在玩闹中度过,也实属贾府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