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作家‖【又见白洋淀】◆申河
NO.1
这些年一路走来,道路较为曲折,毕业后恰逢分配取消,工作难觅,由于不安现状而辗转多地,历经多工种更迭,终于觅得一份可心工作,十余年后又顺利遇到一机会,一路狂奔至今,收获颇多,其中的辛酸只有自知。其实,人生所有机会的获得和垂青都是你努力工作、辛勤付出、超前思维而得的,不是随随便便就来到你面前,谓之水到渠成。我喜欢总结,善于思考,喜欢清静尤其喜欢热闹过后的那份清静,喜欢云游以及各地背后的人文情怀,多年前帝都的生活有压力、有幸福、有获得、有失去,其实这段生活经历是我最大的宝贵财富。单说每月一期的企业报上我的所思所想变成铅字,我的得失与大家共勉,就是我心底最高兴的事。每月一次的团建活动,满足了我行万里路的爱好,更是增进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让我们的感情愈加深厚,朋友情经受了距离、时间的考验,友谊更加万古长青,远比现在人们之间的关系要更纯粹。
NO.2
我与姜兄之间的关系就属于这种情况,初始在2005年,那是他是我师傅,来自泉城济南。虽然来自大城市,但他并没有那种大城市的胸怀,颇为小气。他说的最多的是他姓姜,美女姜;我姓申是申请的申,他大我三岁,我是弟弟。我们因故关系一般,甚至有点不和谐,因此有热心之人组织我们一行五人前往白洋淀。但,那种感情的升华就在华北明珠-白洋淀之行。白洋淀临近帝都良乡,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丛。白洋淀是我去过的为数不多的最具有令人心醉神驰的北方水乡风景画,她的柔美迤逦早自遥远的地质时代就已经开始孕育,而其变幻多姿的外在体态和浓重深厚的文化色彩,正是由于其历经沧桑、长久历史涂抹和积淀的结果。现“白羊淀”名为史载容城、雄县、安新间九十九淀之一,此后称“白洋淀”。因白洋淀本淀面积居诸淀之首,故今总称白洋淀。观白洋淀“汪洋浩淼,势连天际,大小舫浮乎其中者,宛如仙搓初返银河”,不免发出“波涛吞乎日月,云雾变乎春秋”的感叹。
NO.3
冀中平原和我们鲁西平原一脉相承,近些年,感情日渐升温,“引黄入淀”是我们感情的最好见证。孙犁先生是我很喜欢的当代作家,以他为代表的“荷花淀派”是白洋淀文学的最高成就,白洋淀军民英勇抗日的事迹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而深广的题材。“荷花淀派”文学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用普通人的视角写出平凡人的故事,并且把这些小事融入到国家的大事之中,用笔记录白洋淀人民依水而战、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形象,《荷花淀》、《芦花荡》与《风云初记》开中国诗化小说之先河,奠定了“荷花淀派”的基础。此后,《新儿女英雄传》、《白洋淀水战》、《小兵张嘎》、《紫苇集》等文学和影视作品纷纷发表或公映。这些作品使一个个鲜活生动、自强不息的淀区儿女形象,跃然于那片美丽而英雄的淀河上,他们热爱生活,热爱水淀,机智顽强,不怕牺牲,感人至深。“荷花淀派”以其特有的文学形式和优秀的文学硕果,与影视等其他艺术形式一起,以纯真、静美、朴实无华、生动传神的乡土味觉,写出白洋淀军民波澜壮美、真实感人的抗日故事,镌刻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丰碑之上。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发挥着冀北平原上人民的不屈不挠、英勇抗战,白洋淀历史文化典型的时空连续性和地方发展特征,形成白洋淀古文化独特而开放的基本特点,占据冀北文化、中原文化、晋文化交汇的位置。
NO.4
白洋淀以其宽阔的胸怀和舒展的四肢,其所在的保定府承托四通八达的水运网,经济发达,水行陆走,无往不通,可殖厥货,曾为省会,而无往不利,故人物熙熙,熙来熙往。发达的交通,清朝的直隶总督府就设在老保定,曾国藩、李鸿章再次多年,担起了北京南大门的重任。航运贸易的发展,劳动地点、工种、观念和性质的改变,深刻形成了不同于忠的白洋淀文化,使之平添奔忙与创新的驱动力,兼有了开放与融通的特质。白洋淀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放眼全国,除去重庆的红色文化外,难有“雁翎队”抗日和小兵张嘎,大将吕正操等红色文化的辉煌。早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些早期加入党组织的共产党员就在淀区开展农民运动,播撒革命火种。日本侵华,资源物产丰富,航运发达,交通便利,战略意义极其重要的白洋淀沦陷,在党组织领导下,淀区人民建立起抗日武装队伍“雁翎队”,展开了机智勇敢和顽强不屈的抗日斗争。白洋淀周围的安新、高阳、任丘、蠡县等县,组织抗日游击队,白洋淀成为当时冀中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雁翎队”是抗战过程中活跃于淀区的一支神出鬼没、屡战屡胜的水上奇兵。雁翎队成员多为猎户出身,他们水生水长,人人擅长游泳,环境熟悉,使用自制的火药枪“大抬杆”,枪法极准,他们以芦苇为掩护,穿行于壕沟苇地,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不断袭击日军汽艇,歼灭敌人,粉碎了日军利用津保航线运送军火物资,扫荡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企图。他们时而化装巧端敌人岗楼;时而截获敌人的军火物资;时而深入敌人心脏,杀敌除奸;时而头顶荷叶,嘴衔苇管,隐蔽芦苇丛中,伏击敌人包运船,令敌人闻风丧胆。“雁翎队”成为抗战时期淀区水上敌后抗日武装的代名词,有力地配合了华北乃至全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白洋淀人民抗战的事迹被凝结成“嘎子”的形象搬上银幕,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影。其实,当时老东家的发迹史也不得不说这块热土,这里有这全国三大制药基地,它从这里走出冀北平原,走向全国。姜兄也是从这里一路升迁至帝都,我们相识于京,一路上聊了他的整个奋斗史,没想到我们理念相通的地方很多,在白洋淀船上敌我的厮杀游戏中,他教给我如何团结一心,如何扬长避短,如何身处险境而泰然处之,如何提升自我让我受益匪浅。
NO.5
白洋淀的诗歌内容广泛,题材多样,表达方式各有不同。水淀风景诗作很多,与八景文化相关,出自帝王官员、文人骚客以及普通百姓之手,如:“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风景场景描写简单,但寓意深刻,蕴含丰富,且对仗工整,颇见功底。纪实叙事诗数量不亚于风景诗,而且文学和史料价值都很高。如:“鱼龙今不夜,村落大河湄。已自绝烟火,仍看换霆霓。范甑蛙同怒,巢居鸟共栖。诟租悍吏下,索饭痴儿啼。兵檄急星火,岂不念孑黎。仁哉恤民诏,催科有限期。当日郑监门,抱泣欲何之。”再如《赵北口》:“啮尽长堤碧玉平,唤船人集午相争。偶然束马悬车渡,亦似浮家泛宅行。鱼栅低围芦作界,酒帘斜挂柳为城。”前后两种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行围水猎诗多属纪实叙事诗范畴,怀古咏史,托物寄怀,政治警示,治淀喻理,奉慈行孝,歌功颂德,风化引导,哲理教谕的内容,也是白洋淀古体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继祖为乾隆所做《水围赋》最具代表性,将白洋淀文学中赋的成就推上高峰。其实赋我不怎么喜欢,虽然上面诗歌读来朗朗上口,但我总也写不来,唯有朴实的、乡土的,像孙犁的散文《荷花淀》、臧克家的散文《老哥哥》,是最能触动我心底的那根弦。那次姜兄从白洋淀捎回北京一席白洋淀的凉席,几天后,我去北京西站送姜兄回泉城,那时候动车组还没开通,普通列车得需要六小时,他矮小而又微胖的身材背着一席长长凉席挤火车,我心中颇为不屑。多年后的一次谈话,我才知道那是他老母亲让他捎带的,说白洋淀的便宜、不伤身体、还能驱蚊。姜兄笑而不语的答应了,我知道那是一种母子情,那是母亲对于儿子的唯一要求,是儿子对母亲的天地之情。这种情最是淳朴,这种情是现代人所缺失了的亲情,距离再近你不去多回家几次,多带点老人喜欢的东西,你也是没有尽孝。当时的不屑,刹那间变成一种愧疚,脸也滚烫了起来,我为我的肤浅而内疚,为了姜兄的那一凉席而骄傲。
NO.6
当……当……莘城的钟表敲响了,我知道夜已经深了,虽然节气已近寒露,想到我当时的不屑,脸还是滚烫的。
NO.7
日前(200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雄安新区。白洋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托起雄安新区的人文、生态。但,白洋淀不是独立存在的单一生态体,白洋淀文化是一个自然的、社会的、立体构成,而其区域范围和文化价值还要宽广和深厚得多。延续和发展白洋淀的历史文脉,是雄安新区创建的原则,更是我们的责任。
白洋淀,一个让我魂牵梦萦、望断白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