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学的32个心理学定律(三)
海恩heaven
健康/家庭/事业/疗愈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行为和想法,看似纷繁无序,实际上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少社会学家将这些联系整理成重要的社会规律和生活法则,带领大家去做出决定、调节情绪、追求成功。
这些心理定律你或许还不太了解,或者对此熟视无睹,但不能忽视它的存在。
它的神奇力量既令人惊叹,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上周,我们已经学习了瓦拉赫效应、因果定律、酸葡萄甜柠檬定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剩下的心理学定律吧,去找到幸福人生的真谛!
01
该定律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于1894年提出的概念。
具体指当人们不知道别人的情况(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时,就往往主观地认为别人有同自己相同的特性。
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喜欢假设别人与自己有某些相同的倾向,喜欢认为自己具有的某些特点别人也具有。
“投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以分为三类表现:
1
相同投射:
最常出现在跟陌生人的交往中,因为彼此不了解,所以很多时候会习惯性地从自己的角度去做出判断。
比如:经常算计别人的人,会认为其他人也在算计他;爱吃某种食物的人,会认为全部人都喜欢吃。
没有将自己和别人之间区分开来,觉得自己的感受就跟别人的感受。
2
愿望投射:
将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别人身上。
例如,父母动用一切关系将孩子送入名校,认为孩子一定会很感激自己。
没有看到孩子真正的想法和需求,或许以孩子的能力去读名校,反而会造成反效果。
3
情感投射:
越是喜欢的人越觉得对方优点多,越是讨厌的人越觉得对方有很多缺点。
就像现在的“追星女孩”,在她们眼里,自己的偶像就是完美的,就算做错了事,肯定也是无心之过。
但如果有人诋毁她们的偶像,她们就会不断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回击,甚至有可能将别人说到一文不值。
这些其实是在人际交往中,失去了客观性的认知,只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将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对方身上,对对方进行美化或丑化。
应对投射最好的方法就是:
1.关注自己的情绪,提前干预
当感觉到自己对一个人有所厌恶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向内觉察,思考一下自己的情绪到底哪里来的,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从而减少对对方的恶意。
2.试着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投射效应的产生正是一个深入了解自己的机会,不要排斥自己的弱点或者过失,要理解自己,没有完美的人,接纳了这样的自己,才不会把自己的思想反馈到他人身上。
3. 学会换位思考
真正的换位思考必然是一个“移情”的过程,要从内心深处站到他人的立场上去,要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他人。
勇敢接触心底的“阴暗”,正视自己的弱点与渴望,才能更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
02
罗森塔尔效应:
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
他们到一所小学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试验者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 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人际期望效应”,指当我们对某些人寄予积极的期望时,这些所期望的人就会朝着我们所期望的好方向发展;当我们对某些人寄予消极的期望时,这些所期望的人就会朝着我们所期望的坏方向发展。
身为父母,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你是否气愤地责骂他“笨蛋”“傻瓜”?
当孩子不听话淘气时,你是否生气地训斥他“没出息”“没素质”?
当孩子没有达到你为他制定的目标时,你是否很失望地唠叨“你什么时候能给我们争口气呢”?
......
如果是这样,那你可要检讨了。其实,每个孩子都可能是天才,关键在于你对他给予何等的期望。
正如罗森塔尔的实验所体现的那样,期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给孩子适度的期望。
1. 给孩子的期望宜在他努力可及的范围内
譬如:孩子的智商为110,你可以给他智商为120 到130 的作业,让他接受挑战,建立他对自我的信心;倘若只给他智商为90 的作业,他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2. 不要因为孩子失败或做错事而随便给他加上有损他自尊心的“标签”,这样可能会对他造成一辈子的伤害。
3. 让孩子的行为逐渐变得自律自发,赞扬和奖励虽可鼓励孩子,但应让孩子的行为慢慢提高层次到自律的自发行为,即使没有大人的奖励,孩子依然能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4. 高难度的事情要视孩子的能力来做,最好分成几个阶段。同时,每完成一个阶段,可以给他一些鼓励。
此外,不要让过高的期望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从而陷入焦虑与挫折,甚至泯灭他原有的潜能。
鼓励式教育远优于“棍棒教育”,你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聪明的、优秀的,他/她就会成为聪明、优秀的孩子,相信赞美的力量!
03
首因定律:
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在1957年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杜撰了两段故事,描写了同一个人的生活片断。故事一把这个人写成一个热情、外向的人,故事二则把他写成一个冷淡、内向的人。
随后,他请两组参与者分别阅读这两个故事,并评价这个人的性格。结果参与者的评价截然不同。
他从而提出了“首因效应”这一定律。它反映了人际交往中主体信息出现的次序对印象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发现,初次会面,45秒钟就能产生第一印象,主要包括容貌、衣着、姿势和面部表情等。第一印象会在后续交往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
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而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
所以,“首因效应”提示我们,初次见面应给人留下好印象。
人们都愿意与衣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交往。注意言谈举止,最好能言辞幽默、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举止优雅。
有了良好的开始也就成功了一半。
谁掌握了这些法则和规律,顺应潮流,并能够领悟和合理运用,谁就能找到成功之道、幸福之道,一起来预测下一个定律是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