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与知母配伍的作用与功效
【基源与功效】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性味甘、辛,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煅用)之功效。
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性味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之功效。
【药对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配伍机制】石膏,质重气薄,辛,甘,大寒。辛以发散,解肌透表。寒以清热,泻火除烦。甘以生津,缓热止渴。辛甘大寒入肺胃,而能外透肌肤之热,内泻肺胃之火,为清气分实热要药,凡外感有实热及肺热胃火诸疾皆可用之。主治温热病气分实热,症见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者;肺热喘咳证;胃火牙痛、头痛、消渴证;及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知母苦寒泻火而不燥,甘寒质润滋阴而不腻,以清润为长。
《本草纲目》云:
“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
二药配伍,增清热泻火之功,且滋胃润燥不伤阴。
【临床应用】
1.温热病气分热证。若兼气虚者,配伍人参;气血两燔者,配伍水牛角、地黄、栀子、丹皮等。
2.肺热咳嗽,配伍桑白皮、桔梗、地骨皮等。
3.肺胃燥热之消渴而见多饮多食,口渴,配伍天花粉、葛根等。
4.胃火牙痛、烦渴,配伍熟地黄、麦冬、牛膝等。
5.热痹而见关节红肿疼痛,伴有发热,口渴心烦,苔黄腻,脉滑数,可配伍防风、地龙、蚕沙、忍冬藤等。
现代临床见于热性感染性疾病发热(如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等),以及牙周炎、牙龈炎、口腔炎、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性关节炎等。
【现代研究】生石膏可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中枢,有强而快的退热作用。亦可抑制汗腺分泌,故在退热时并无出汗现象。生石膏内服,经胃酸作用,一部分变为可溶性钙盐而被吸收,使血钙浓度增加,而抑制肌肉的兴奋性,起到镇静、解痉作用,又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
知母浸膏动物实验有防止和治疗大肠埃希菌所致高热的作用;知母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及某些致病性皮肤癣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石膏,15~60g,先煎;知母,6~10g。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禁用。
【按语】石膏与知母配伍,出自《伤寒论》中的白虎汤,是治疗热在气分的重要药对,即现代之高热证。白虎汤中用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后世又有用石膏五钱、知母二钱;知母三钱、石膏五钱;知母二钱、石膏二钱。知母可以增强石膏的清热作用,临床上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辨证地调整石膏与知母的配伍比例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二药比例绝大多数在1:1~4:1之间。
《伤寒论》中石膏与知母比例为2.67:1,此比例恰在Ca2+最大浓度范围附近,说明了古方配伍剂量的严谨性。建议临床使用石膏知母药对,不宜盲目采取加大石膏剂量的方法以企获得更好的清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