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原始的质朴和最纯真的童趣|超现实主义大师胡安•米罗

巴塞罗那蒙特惠奇山上有片白房子,叫米罗基金会,是收藏胡安·米罗作品最多的美术馆。这里藏有上万件米罗的作品,包括绘画、雕塑、纺织品和陶器等。同时为推广当代美术,这里还为年轻的尚未出名的当代艺术家开辟了展览交流的场地。我们看到门口有四个大写字母CEAC,它是加泰罗尼亚语当代艺术研究中心的缩写。因为最初米罗并不愿意朋友们为自己修建专门的美术馆,直到大家在将此处同时用于其他当代艺术家研究交流的想法上达成共识。

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年生于巴塞罗那的哥特区。父亲是金匠和钟表匠,母亲出身于木匠世家,因此他从小受到家庭艺术熏陶。14岁被父母送进巴塞罗那的圣路加艺术学校学习。不过他的才华并未得到老师的认可,中途退学并在17岁成为一名小职员。随后他大病一场,父亲把他送到老家蒙特洛伊镇附近的农场疗养。谁也没想到,性格腼腆,天性质朴,崇尚自然的米罗竟在这片贫穷落后的土地上焕发了勃勃生机。他在大自然中汲取营养,同时受到梵高和塞尚的作品启发,逐渐尝试野兽派、立体派等现代手法。以后他几乎每年回一次蒙特洛伊,并发展出贯穿他整个艺术生涯的象征主义和民族主义特征。1918年米罗的首个个人画展在Dalmau画廊举办,随后他于1920年到巴黎寻求更大的发展。在巴黎虽然他的作品并没有马上得到认可,但他结识了一批艺术名流,毕加索和海明威先后购买了他的作品并给予很高评价。1924年他加入了超现实主义的行列,次年就参加了在皮埃尔美术馆举行的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展览。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如梦境一般,被称为梦幻绘画。

《加泰隆风景》(1923-1924)

《哈里昆的狂欢》(1924-1925)

1930年起他的作品开始在纽约等地定期展出,他也成为超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二战爆发后他定居马略卡,阅读了大量的神秘文学,开始构思鸟儿的飞翔,星河的流动等变体画,成为超现实主义有机抽象支派最杰出的代表。女人、小鸟、星星、月亮等也成为他后来创作中的主体。1974年米罗与另一位加泰罗尼亚艺术家为纽约世贸中心创作了一幅挂毯,这是已知的在911事件中损失的最贵重的一件艺术品。1983年圣诞节当天,米罗在马略卡的家中安详地离去,享年90岁。他与毕加索、达利并称西班牙最伟大的三位现代绘画大师。

略显可惜的是米罗最著名的画作几乎都不在这座美术馆里,比如《加泰隆风景》收藏在纽约现代美术馆,《哈里昆的狂欢》收藏在纽约水牛城公共美术馆。不过,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贯穿他一生所有不同时期的作品。这幅《粪堆前的男女》创作于1935年。画面中左边的男人和右边的女人都伸开双臂做拥抱状,但二者显然都没有向对方移动的意思。放大了的生殖器和他们所处的粪堆令人作呕。这一切反映出米罗对当时即将爆发的西班牙内战产生的极度悲观的情绪。阴沉的天空和脱节的四肢带给人强烈的不安和折磨,而红和黄是西班牙的象征。

下面这幅版画是1944年出版的50张《巴塞罗那系列》之一,创作于1939-1944年间。描绘了一些人和动物的残缺形象,这也是米罗对西班牙内战做出的反应。中间的扭曲的食人魔已经阳痿,它可以被理解为独裁者佛朗哥和他的将军们。在佛朗哥时期,这个系列的作品被禁止展出。

《晨星》是米罗在1939-1941年间创作的23幅《星座》系列之一。1939年8月正值二战前夕,米罗带着家人从巴黎逃到诺曼底。逃亡的情绪反映在此期间的作品中,画作中充满了女人、星星和小鸟。这些形象以不同的方式重叠显现,创造出独特的色彩空间。可以想象画家仿佛一只夜间潜行的小鸟,试图挣脱这黑暗的世界,来到广阔的星空,去寻找灵魂的自由。

我们在美术馆屋顶的露台上还看到一些雕塑。这件《一只鸟的爱抚》为米罗1967年创作于马略卡的工作室。不过它的创意源自于米罗二战期间在蒙特洛伊老家中信手拈来的物件组合。那时的他远离艺术圈,独自生活在偏僻的农场里,他从生活的自然元素中汲取灵感,创造了一种被称为“现成艺术”的形式,即用生活中现成的物件组合成一件艺术作品。这个人物的头就是西班牙常见的给驴戴的草帽,身体是马桶座圈,腿是熨衣板。龟壳代表女性生殖器,背后还有两个小球代表女性的屁股。现在看到的作品是他根据最初的灵感重新制作的铜雕,简单质朴但异常浓重的色彩让我们几乎看不出它的铜质材料了。

在美术馆门口有个外星人一样的雕塑,是米罗1970年的作品《人物》。我们在米罗的作品中总能感受到一种最原始的质朴和最纯真的童趣。他的绘画有时就像远古时代岩洞中的壁画或者一幅古老的星象图,简单的线条和符号,充满了想象的空间。他的雕塑有时简直就是儿童的泥塑或随手拼接的废弃物的组合,在天真可爱的同时带给人一些思考。

赞赏功能开启,欢迎任性表达心意,同时期待留言,让更多人了解您的看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