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依民山水画欣赏:《水净而明京华客》
水净而明京华客
文/吴秋雨
王依民者,黑龙江林口县人也。自幼天资聪慧,好丹青,喜涂鸦,孜孜不倦。因家庭贫困,为谋生,长大经营艺术广告行业。为人厚道,不虚言语,经营得道,收入不菲,养家糊口绰绰有余。绘画乃自身爱好,故工艺兼修,学艺收入两不误。幼时从芥子园画谱入手临摹,后大量临摹宋、元、明、清山水,打下扎实基础。虚心好学,天道酬勤使之成为当地名家。然谋大事者,必不满意足于区区成就。中途抛弃公司,负笈京都,志在学艺。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行为推到极致。
公元2013,年过不惑。入京华求学于当代山水大家龙瑞先生,经龙先生之正统授艺,得其传统山水笔墨之三昧,又得益于助教张培武先生之精心引导,绘事突飞猛进,超凡脱俗,使他之山水风格贴近文脉。内容亦呈现广阔之式:雪景、寒林、孤舟、栈道,无不入古。然入古出古,谈何容易?古人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欲将古人之法,转为自身笔墨语言。须师造化,到大自然中去发现笔墨符号与营造山水语言,经过心之动变,神明陶铸,造化之形象升华为心源形象,将主客、心物、天人放在宇宙本体中进行观察体验与交流,着眼自身感受之抒发,达情写意,神骨逸韵。故王依民随导师游历名山大川,“搜尽奇峰”,对客观事物反复观察而获得丰富写生经验,让笔墨与造化并行,成为他艺术创造之重要理念,这一理念,亦是现当代中国画创作之主流方向。
然当代之景观与传统画面亦有时空差异,传统笔墨怎样转换为当代性,使他深入沉思,百感交集!他用心经营,大胆尝试,在时代与生活矛盾中引发冲动,不断思考而获得孕含个性化创造能力。
写生获得丰富之创作素材,使王依民在作画过程中与自然之“浑”“厚”“形”“神”“融为一体,笔墨厚重、构图完整、深入可观,将自然之物理转换成自己之笔墨形式,故画面鲜活,古而不老。而笔墨创造与发展更加强调了语言体系逐步完善,笔墨精神与形式应用是他在创作实践中始终追求之核心。
近年来他多幅作品如:《红色记忆》、《东方欲晓》、《故园遗梦》、《林泉清韵》、《家乡新颜》、《清音》皆入选中国美协大展并获奖,其作品图式较大,画面宏伟壮观,着色鲜而不俗,摆脱客观物象桎梏艺术理念之表达方法。他之笔墨语言创造和源起,应该是在宋代绘画图式上得以充分发掘,并与其互相柔和,传统笔墨之运用,确立了王依民笔墨语言创造这一艺术本源之特征,有别于“他法”而使造化与心源合为一体之自我创造。
游学京华其间,又得到当代工笔山水画大家刘铁泉、王裕国两位先生之精心指点,使原来写意山水进入深邃之兼工带写风格,造就他对山水大作之整体驾驭能力,画面静谧旷野、丛林枯草随风摇曳;千岩万壑、跌宕起伏连绵不断;风轻云淡、依稀可见,大之雄伟、细之入微如临其境;仿佛回归古人宁静创作状态,此乃他心性所然。工笔山水,再次激发他触类旁通之悟性,使他赢得更新之面貌,似乎水到渠成。
他在创作中探索自然山水,从不满足于描摹客观物象之外在形象,一直具有强烈之精神性与自我中心态度,将包蕴着中国哲学内涵之创造性作为绘画追求至高境界。艺术如果脱离了自我意识之创造,就失去了灵魂与价值。他之参展作品,符合了当代审美标准。由此,赢得美协评委与社会知名人士之认可。其它山水作品,亦赢得市场之青睐。与他多年来执着经营,静心研讨有着密切相关。
王依民为人低调,处事从不张扬,实乃难能可贵。为艺者,步入中年,如日中天。今虽面貌初定,亦是人生阶段之成就。仍孜孜以求,虚怀若谷,厚积薄发,此乃大成就者之风范!他还会不断成长壮大,同道者可拭目以待。
丁酉年春月于北京宋庄思逸草堂
王依民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