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遗址揭秘12: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12章:凌家滩遗址98M16号墓主人及其出土器物揭秘

图缺

12-1:凌家滩遗址的主要大墓均集中于墓地南区中部,这里同时也是近、现代坟较集中的区域。在被盗和被近、现代墓所破坏的墓葬中,曾经埋藏着巨大的宝藏和惊天的秘密,如今这些宝藏和秘密均已化作乌有。

98M16号墓能够保存下来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此墓本身就被两座近代坟和一座现代坟所覆盖,在此墓的四周,亦布满了近代墓和现代墓。在98M16号墓的西侧,据说当年在开挖现代坟坑时,当地的村民曾挖出大量玉器、石器和陶器。如果西侧这一墓葬没有被破坏或者被盗,那么很难预料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奇迹:这是一座地处墓地最南端并且靠近墓地中轴线的大墓,就其所处的位置而言,墓主人的身份或者不会低于87M4号墓,换言之,一座相当高级别的大墓,从此永远不留痕迹地地消失了。墓中的玉器或者散落于民间,或者被国内外某些人所收藏,或者仍保留在文物贩子手中待价而沽。然而,一件高古的玉器在失去了它的“户籍”——出土地点、墓葬的编号、甚至是玉器在墓葬中摆放的具体位置等等所有这些极具参考意义的信息时,即便它原本价值连城,如今且可能变得几乎一钱不值,更可能会被人们视为一件普通的赝品。考古不是挖宝,我们不可以如此对待自己的祖先,这些高古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远远高于它们的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

98M16号墓位于凌家滩遗址墓地南部第一排偏东,此墓随葬品共42件,其中玉器19件,石器1件,陶器22件。就此墓出土器物的数量而言,并不算丰厚,除去22件陶器,剩下的玉、石器一共只有20件。仅有的一件石钺,有着明显的使用痕迹,并且还是一件残器。

98M16号墓竟然没有发现石锛、石凿等工具,仅有的一件石钺亦有可能只是一只穿孔石斧,并非象钺一样用作兵器。这看起来有点不合常理,但亦有可能是因为大部分器物已经被盗的缘故。此墓出土的玉器之中有玉璜1件,玉镯2件,玉龙1件,玉耳珰2件,玉坠饰3件,玉喇叭1件,玉玦2件,玉管5件,其余略。

玉喇叭和玉龙是98M16墓出土的两件奇物,它们在整个遗址其它墓葬中也都是绝无仅有的。玉喇叭,曾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家河文化遗址中多有出土,且用途不明。玉喇叭的加工极为精密,形制十分规整。它的器壁只有0.09厘米,高1.3厘米,最大直径1.7厘米,表面琢磨十分光滑,在显微镜下放大40倍都没能发现磨擦痕迹。如此精巧玲珑之物,据说即便是使用现代化的加工工具,亦不易加工完成。因此专家们怀疑当时的凌家滩具有类似车床的加工机械。

图缺

12-2:左上角为凌家滩98M16号墓出土的玉喇叭形器。高1.3厘米,口径1.7厘米,口壁厚0.09厘米,底径0.9厘米,底厚0.1厘米。其余为石家河文化玉喇叭形器。凌家滩文化早于石家河文化一千余年,而玉喇叭的加工需借助于车床一类的设备。在五千年前,车床的出现是不可思议的,它会是什么样子呢?

而玉龙(珑)的发现,为凌家滩遗址属于共工家族墓地再一次提供了新的佐证。玉龙,有专家分析它可能起源于红山文化玉猪龙。但是凌家滩98M16号墓出土的玉龙,它在形制上与红山文化玉猪龙有着较大的差别:红山文化玉猪龙整体呈一只熟虾的形状,龙头明显作猪形且龙头与龙尾之间有一缺口,所以红山文化玉猪龙又可称作“玉猪形玦”。而凌家滩玉龙与后来在商、周遗址墓葬中大量出土的玉龙相比如出一辙,这说明只有凌家滩玉龙才是后来中原玉龙文化的正宗源头。

98M16号墓玉龙的出现,使共工家族的另一位著名人物浮了水面,此人便是“句龙”。句龙,又名勾龙,古文“句”、“勾”二字通用,故史籍所载各自有异。

《路史·炎帝纪下》曰:“句龙为后土,能平九州,是以社祀。”《路史后纪·高阳》亦曰:“炎帝氏有子句龙,俾为后土,是为五官。”《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曰:“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国语·鲁语上》亦说:“共工氏之伯(霸)九有(囿)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

后土即社稷之“社神”,亦即地神。在《山海经》中,后土(句龙)是共工之子,而在《路史》中,句龙为术器之子,共工之孙。或又曰句龙为“炎帝氏”之子。所有这些记述,按照古人的习惯,并不能称之为矛盾。总之,后土句龙出自炎帝,而其父亲、祖父均曾任“共工”一职。后土句龙为什么没有被称做“共工”?大概由于他并没有象其父亲和祖父那样“总理百工之事”,而是专长于开河挖渠等治水之事。

句龙可以算作是共工家族为数不多的“正面”人物之一,所以他死后竟然位列金、木、水、火、土五位大神之一,处于中央(中国)土地大神的显要位置。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两对非常著名的治水父子。其中一对是崇伯鲧和大禹父子,另一对就是共工和句龙父子。这两对父子的事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共工和鲧都是治水无方祸及天下的坏人、失败者;而句龙和大禹都是善于治水的能人和成功者。“共工”二字的发音又与“鲧”字十分相似;而句龙和大禹死后又都被封为社神(土地神)。所以,一直以来学者们大多认为这两对父子其实就是一对,共工就是鲧,而句龙就是大禹。但是这两对父子之间又有着巨大的差别:共工和句龙出自于炎帝系,而鲧和大禹则出自于帝颛顼。在年代上,这两对父子或许也相差一千多年。共工和句龙是五帝时代早期的人物;而鲧,特别是大禹当属于五帝时代未期的人物。

图缺
12-3:①为凌家滩98M16号墓出土的玉珑;②为石家河文化玉珑;③④⑤为商代玉珑;⑥⑦为红山文化玉珑。

当红山文化玉猪龙纷纷出土面世之时,有学者曾著文说,所谓玉猪龙就是“句龙”,句字古文写作“勾”字,正如玉猪龙之形态一般。所以,红山文化实为黄帝一族所创造,而句龙便是大禹。这位学者的分析不无道理,但只说对子一半:“句龙”当是史前北方民族对土地神的通称,后土和大禹都曾被祀为社神,所以他们都是“句龙”。红山文化以及玉猪龙产生于距今6000多年前,此时黄帝亦未诞生,更何况与黄帝相隔四、五十代的大禹呢?

图缺
12-4:在甲骨文中暂时还没有找到“能”字。金文中的“能”字,明显是一头长嘴的猪。甲骨文又常用“龙”字来代替“能”字,可见能、龙二字古时同音,龙与能是同一物,而龙是被神化了的猪。

在凌家滩时代,由于受到北方黄帝及颛顼一族的影响,红山文化的确对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中国南方使用和崇尚玉器的习俗,亦有可能传播自遥远的北方。在泛红山文化地区,最早在8000多年以前就产生了中国最古老的玉器——玉玦。神奇的玉玦,是所有中国古代玉器之祖。它也是在全中国分布范围最广,流传时间最久的玉器。直到今天,玉玦的变体——各种玉耳环或者贵金属耳环仍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在河姆渡、大溪、大汶口、马桥、崧泽、良渚等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随处都可以见到红山文化玉器的影子。这说明南、北中国的民族交流,至少早在8000多年以前就开始了,而不是在5000多年前黄帝打败炎帝以后才开始的。

最早从我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传入南方的玉器是玉玦一类的装饰用玉器,而不是玉礼器和图腾崇拜所用的玉器。这可能是因为民族与民族之间,在爱美这一点上是完全相通的,但是在信仰与风俗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国古代北方的玉匠有着极其高超的艺术想象力和极为熟练的圆雕技巧,这使得一些典型的红山文化玉器如“玉勾云形器”、“玉马蹄形器”等至今让人难以破解其中的含义。

而中国古代南方的制玉工艺就大为不同了。南方的制玉工匠们似乎少了一点艺术想象力,而多了一些几何学的天分。良渚的玉琮和玉璧还有凌家滩玉璜都是以标准的几何体“方”、“圆”或者三角形为其基调的,也许只有这样做才更适合于机械加工和成批量地制造。玉器在古代或者即便是在今天也是一种奢侈品,为什么要去大批量的制造它们?除了商业贸易方面的需要,很难作出其它更加合理的解释。

98M16号墓出土的玉龙就是这样一件既有北方文化特色,又具有南方民族审美意识的作品。毫无疑问它是红山文化玉猪龙的一种翻版,但是它的整体轮廓已由熟虾形状改成了圆形。在这件玉龙上,猪的特征已经退去,而龙的特征基本上趋于成熟。

图缺
12-5:左为非洲野猪,右为将野猪獠牙插在鼻孔内的非洲土著。看来对野猪的崇拜,和这个物种一样古老。考古专家发现:古代大汶口人有凿齿的习惯,他们在成年时均会拨掉的上下门牙两侧的牙齿,而在死后,竟将一些野猪獠牙或者獐牙紧握在手心内,去到另一个世界。这就是说,我们的东夷先民们希望在来世投胎之后是另外一种样子,最少,希望来世也长着尖利的獠牙。

什么是“龙”?后土又为什么叫做“句龙”?根据那志良先生的分析:古人听到了雷声,接着又看见了闪电,于是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以为闪电便是龙,并且以雷的“隆隆”轰响之声为闪电取了一个名字,这就是龙(隆)。不过这种猜测却无法解释为何古人要把龙做成猪的模样。在人们的印象之中,龙本是一种张牙舞爪的神物,为什么它们最初会被做成缩作一团的样子呢?因为它们原本是作为地神来崇拜的。“龙”是收拢的意思,拢、笼和垅等一些衍生的字,均含有收聚之义。

猪是一种极善掘土的动物,因为它最爱啃吃深埋在地下的植物根茎。一头成年的野猪为了觅食,每天可以用它的如同铲子一样的猪嘴掘开数以吨计的泥土。

猪也是一种喜欢水的动物,据说它身上的汗腺很不发达,所以猪喜爱在泥沼之中打滚以便给自己的身体降温。当然,沼泽中丰富的水草和水草的根茎那更是猪的最爱。

猪还是一种十分警觉的动物,当它在自己挖掘的土坑中觅食时,每隔几秒钟就要将猪头探出来四处张望,以防止敌人乘它埋头觅食时发动袭击。

猪有着顽强的生存能力和和强大的生殖能力。无论环境如何恶劣天气如何寒冷,猪总是能够凭借其敏锐的嗅觉和强有力的猪嘴将深藏在地下的食物拱出来。由于食物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母猪每一胎竟然能够生下二、三十只小猪崽,如此强大的生殖能力,是其它同类动物所不能相比的。

野猪更是一种勇猛的动物,它长着巨大而锋利的獠牙并且厚厚的猪皮有如铠甲一般起到防卫的作用。东北人常说“一猪二熊三老虎”,可见猪的勇猛有时并不亚于虎豹。

所有上述这些有关猪的生存能力,可能就是古人对它崇拜有加的原因。在他们看来,猪更象是土地的统治者,它们总是能够从大地中得到它所需要的一切。可能就是基于这个原因,猪在很早的时候就被北方民族奉之为土地之神。

那么古人又为什么不将土地神直接做成猪的模样,而是要做成龙或者猪龙的模样呢?大概因为古人认为土地之神就必须是生活在地下的,它不能随随便便地就这么生活在地上面。按照我们现在的民俗和传说,凡“土地爷”、“土地佬”和“城隍”之类的土地神,其模样均象是一个个的侏儒,它们所谓的庙宇也是低矮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地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为了熟悉环境,总是要念几遍咒语,才能将那些藏在地下的“土地佬儿”呼唤出来。

生活在地下的精灵都们有哪些特征呢?比如说蚯蚓,比如说某些昆虫的幼虫,当它们躲藏在地下还未钻出来的时候,它们就是没有脚,或者脚还没有发育出来,在泥土里生活的动物,它们的脚本身就是一种多余的器官。又比如穿山甲和刺猥这些善于掘地打洞的精灵,它们的身体常常就是象玉猪龙那样倦缩起来的,可以卷成一个圆球。

图缺
12-6:被三座近、现代墓打破的疑似句龙墓98M16及其出土玉器。此墓仅有一件石钺出土,而石锛、石凿全无,令人颇感奇怪。墓中出土的器物除了几件陶器之外均为随身佩带或携带之物,真所谓两袖清风别无长物。而那只无比珍贵的玉珑能够保存下来,实属万幸。

所以猪,当它们在地上的时候,可以用四只蹄子快乐地奔跑。而一但成为句龙,成为地下的神,其身体就必须符合地下生物的特征:四条腿已是多余之物,而拥有象蚯蚓或者是穿山甲一样的身躯,则更加方便于它在地下潜伏或者遁行——这便是玉龙或者玉猪龙的秘密。

在前面的章节里,我们曾讨论过猪是河伯的象征物,而在此处,猪如何又变为土地之神呢?其实这个问题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猪或者豨、豕等是南方民族对猪的称呼,而北方民族原来是将猪称做 “龙”或者“能”的。猪极能掘土,猪八戒挥舞着的九齿钉耙,却原来也是掘土之物。八戒法名“悟能”,“能”者,龙也。后土善平水土,故被封为句龙,大禹治水成功,死后亦被封为社神。

所谓河伯,他的职能原来就是治水,而治水者必须善于掘土。中国的“五行相克”理论,也讲究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故河伯最初也有可能是地神,后来才演变为水神的。

龙的形象是由猪进化过来的,故不同形象的猪便有着不同的功用。当猪作为河神的时候,它就有着四只蹄子或者两只猪头;而当猪作为土地神的时候,它就必须倦缩着身体并且连一只猪蹄都没有了。

黄帝的子孙走出燕山山脉南下,他们并没有想要把炎帝的子孙全都赶尽杀绝,而是想要统治南方广大的土地和人民。《史记·五帝本纪》说:“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这里说的是炎帝族还十分强大时的事,炎帝侵凌诸侯,应指炎帝族由南方北上和东进,最后在华北平原炎、黄两族相遇。而炎帝末期,内有蚩尤,外有黄帝,连年战争,难以自保,哪有能力去侵凌诸侯呢?早期曾十分强大的炎帝,由南部的湖湘地区北上江汉平原和华北平原,这是一种大规模的领土扩张。几百年后,两大族团在冀中相遇,于是就爆发了炎、黄两族之间的战争。

战争的结果,除了蚩尤等少数具备强大实力的部落曾进行过激烈的反抗之外,炎帝子孙中的一些愿意归顺并且又很有才干的人还受到了黄帝的重用:伯陵、祝融、钜和句龙等就是这样一些人,而共工氏也曾与黄帝集团有过断断续续的合作。

句龙因为替颛顼或者帝喾效劳,他在引水灌溉、治理洪水和平整土地等方面立下了大功,所以死后就被封为地神(社神),世代享受祭祀。他和伯陵、祝融等前辈一样,生前在北方的朝中做官,死后便归葬于故乡含山凌家滩。

凌家滩98M16号墓出土了唯一的一只玉龙,故此墓极有可能是句龙之墓或者与句龙有关。此墓出土玉器和石器虽然不多,但考虑到它曾被三座近、现代坟所打破,而墓中出土之物亦为奇物,故当初下葬之物品或者有所流失。又或者句龙墓随葬之物本来并不丰富,他与大禹一样一心为公,致力于为人民造福,所以并没有积累下巨额的财产。

(0)

相关推荐

  • 第七百九十三篇  新石器时期玉文化1

    X 我国的玉器距今已有八千年的发展历史.在时代上以辽宁阜新查海和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洼两遗址发现的玉器为最早.经鉴定,查海发现的玉器全是真玉(软玉),说明当时人们已认识到玉石的不同.然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 ...

  • 第1529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新进展:玉龙出岫

    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众多的课题中有一个子课题,那就是中国古代玉器的研究.玉文化是中国文明史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有八千余年的历史,延续至今,成为中华文明最具特色的物质载体,也被认为是有别于世界其他古老文明 ...

  • 【辽】红山文化出土玉器细节图览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四号墓N2Z1M4

    N2Z1M4,挖掘于1984年8月3~6日.墓主为男性.该墓共出土随葬玉器3件,其中2间玦形龙(玉猪龙),1件斜口筒形器(马蹄器). N2Z1M4:1,斜口筒形器.深绿色,质地均匀,通体内外磨光,光泽 ...

  • 凌家滩遗址揭秘1: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1章:序言 图1-1:考古专家张敬国先生和他的惊人发现.对于张先生而言,发现凌家滩是他此生最大的荣耀:对于凌家滩而言,在屡遭盗掘之后能遇到张先生乃是不幸中的万幸:对中华民族而言,凌家滩是现存最早的, ...

  • 凌家滩遗址揭秘2: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2章: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 图2-1:凌家滩共工氏家族墓地的位置:左有巢湖,右有长江.古长江水位上升时曾在太湖山南侧形成巨大的湖沼,故古代凌家滩人实为水居部落. 要想全方位了解凌家滩 ...

  • 凌家滩遗址揭秘3: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3章:有关共工氏的传说,大洪水以及部落战争 史籍中关于共工氏的记载,几乎无一不与洪水以及战争有关.上至女娲,下至大禹,数千年之间,共工氏几乎成为所有统治者重点打击的对象. 据<路史·共工氏传& ...

  • 凌家滩遗址揭秘4: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4章:凌家滩玉璜与中国玉璜文化的起源 玉璜,是一种装饰在史前先民项下.胸前和腹部的半环形.桥形或者半璧形的饰物.它是凌家滩遗址作为共工家族墓地的重要物证之一.如果说玉琮是良渚文化遗址最具代表性的礼器 ...

  • 凌家滩遗址揭秘5: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5章:玉璜是古老的共工家族特有的标志物 我们不应该忘记,共工是上古传说中著名的水神之一,而且是古代南方民族的水神.神是有形体的,南方水神的形体就是彩虹,神也是有载体的,南方水神的载体就是玉璜.玉璜就 ...

  • 凌家滩遗址揭秘6: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6章:共工氏真正的身份是一群工匠和他们的首领 如果说凌家滩遗址大量出土的玉璜是其作为共工家族墓地证据之一,那么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另一大宗物件--大量的石锛.石凿.石铲.石斧等,则更进一步证明了共工家族 ...

  • 凌家滩遗址揭秘7: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7章:共工家族源流及其在传说中的著名人物 共工氏的族源和族系,以<山海经>中的记载较为详细.仔细了解共工家族的一些著名人物和事迹,这对我们揭开凌家滩玉器上的一些神秘图像和它们所代表的含义 ...

  • 凌家滩遗址揭秘8: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8章:共工家族与河伯家族的历史渊源 据<路史>记载:"炎帝器,器生鉅及伯陵.祝庸."也就是说共工之父祝融还有两个兄弟:老大叫做钜(巨),是黄帝的高级参谋.老二叫做伯陵 ...

  • 凌家滩遗址揭秘9: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9章:凌家滩遗址87M4号墓主人及其出土器物揭秘 87M4是墓地最南边居中的大墓,按照南尊北卑.中尊偏卑的墓地布局,此墓主人的地位在全墓地中最为尊贵.此墓墓口中部放置着一把的巨型石钺,重达4.25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