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这一地有重大发现!
来源:大潮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号外
揭露面积共计9400平方米
清理史前至明清时期各类遗迹533处
出土各类编号器物1184件
105座史前墓葬
最早距今已有5500年历史
嘉兴海宁这个地方完成考古发掘工作
超多宝贝一一亮相
考古现场在哪?
这个地方位于马桥街道先锋村,被命名为达泽庙遗址。达泽庙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晚期至明清时期古遗址,这个地方从古至今一直都有人居住。
那么,达泽庙遗址是怎么被发现的?事情要从32年前说起,1988年,马桥街道先锋村附近的永和窑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些玉器,他们觉得不对劲,于是立刻上报给了海宁相关的文物部门。次年,达泽庙遗址被公布为海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4月,考古队员们对达泽庙遗址进行了小规模的科学挖掘,发掘面积为350平方米,清理良渚文化时期的土坑葬12座。清理出器物131件,有陶器、玉器、石器、象牙戒指等。
△1990年的达泽庙遗址
最有名的是玉龙首牌饰,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最高级别),目前放置在海宁市博物馆展览,算得上是镇馆之宝,大家可以免费去参观。
△玉龙首牌饰
2016年至2020年10月,为配合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海宁市文保所,对工程涉及的遗址南部区块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五年间,揭露面积共计9400平方米,清理史前至明清时期各类遗迹533处,出土各类编号器物1184件。
截至目前,考古发掘工作已全面完成,目前处于文物修复阶段。
发现了从未见过的现象及文物
近日,记者来到了达泽庙遗址现场,基坑已经回填,一旁是新开挖的河道。
虽然现场已经看不出什么考古痕迹,但置身其中,听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晔的描述,你仿佛就能感知到,这里曾经埋藏着的古老历史以及古人劳作生活的场景。
赵晔告诉记者, 达泽庙遗址是一个古今叠压、长期有人类居住的遗址片区,历史可追溯至史前时代的崧泽文化晚期,自此开始出现古代村落,良渚时期继续沿用,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两者之间衔接紧密,并无间断。
△赵晔
看到这儿,大伙一定很好奇遗址里都有些什么?有什么特别之处?或者有什么未解之谜?小编贴心地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干货,涨知识的时候到了~~
据了解,发掘区的文化堆积大多在 0.3—2.0 米之间,可以分为四大层:第一层为表土,第二层为商周至明清时期堆积,第三层为良渚文化堆积,第四层为崧泽文化堆积。
△示意图
崧泽文化堆积
崧泽文化土台 (多数延续至良渚文化)7个
房址1处、墓葬25座、 灰坑83个
井窖6个、灰沟4条
崧泽文化时期和良渚文化时期都属于史前文明,在崧泽文化晚期,部分先民修建土台在此定居,每个土台代表一个家庭或家族,彼此之间应该有着血缘关系。
△土台
小编从赵晔那里了解到,自古杭嘉湖地区就是湿地环境,人们想要生活都要寻找相对高一点的台面,这时候,智慧的古人就想到了搭建土台,采用挖低周边、堆高中间的方式,使得土台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面积200—1300平方米不等,居住起来既安全又舒适。
墓葬就分布在土台上,这些墓葬的随葬品数量1—10件不等,墓葬的等级规模并不高,但是在发掘过程中,考古团队发现了一些从前考古发掘时未见过的特殊现象。
“有个墓坑中部有个腰坑(腰坑一般是指在墓底中央墓主腰部下的位置有意挖出的小坑),里面倒扣着一个破底成洞的夹砂缸,十分罕见。 ”回想起当时的画面,赵晔仍旧十分激动。他告诉记者,夹沙缸一般在墓地一角,或者是墓地外面,但这个夹沙缸的位置非常特殊,放在了墓主人身子下面,而且是破底的。
据赵晔推测,破底很有可能是与古人一些灵魂出窍的观念相关,但为何要把夹砂缸放在身子下面,目前还无法解释。
△夹砂缸
至于灰沟和灰坑,里面都是古人生活遗留下的印迹,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东西。
△灰沟
良渚文化堆积
良渚文化土台1个
房址1处,墓葬80个
灰坑102个、井窖2个、灰沟7条
达泽庙遗址属于一处平民居住区,赵晔一度以为发掘已经到了尽头,不会有比较高级的文物出现,但是没想到在今年3月份,他们发现了一块玉璧。
这块玉璧直径约18厘米,重约两斤,出土于良渚晚期墓葬,墓坑相对较大,墓葬里还能依稀看到骨骸。“玉璧是财富的象征,这就说明在良渚晚期,个别人已经有了一定的身份地位。”
考古队员还在墓主人身上发现了石钺,石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其形制似斧,以砍劈为主。赵晔告诉记者,由此可以判断,墓主人应该是位男性,而如果出土的是纺轮,那墓主人基本上就是女性,这和先民的男女劳动分工有关。
△石钺
△纺轮
“你看,这里有个奇怪的物件,以前没见过,我们暂时命名它为双头榫状器。”为什么说它奇怪呢?赵晔告诉记者,这件器物很像玉椎形器,可是玉椎形器一头有凸榫,另一头是尖的,但这件物品两头都是对称的凸榫,因此具体当时是用来做什么的,现在没有明确说法。
△双头榫
此外,在良渚文化和商周地层之间,考古人员还清理了少量广富林文化和马桥文化遗存。
△ 马桥时期的刀片
商周至明清时期堆积
商周灰坑67个、灰沟2条
春秋战国灰坑35个、 井窖1个
灰沟4条、春秋墓1座
唐宋灰坑36个、灰沟2条、井5个
宋墓1座、宋代小炭窑4座
明清灰坑 11个、灰沟5条
商周之后的遗迹主要为灰坑和灰沟,另有少量井窖、小炭窑和零星墓葬。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团队发现的大部分器物都有破损,需要修复。但在一座春秋时期的土坑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保存较好也较精良的釉陶器。
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座北宋时期的墓葬,墓的直径为70厘米,深25厘米,底部铺着青色方砖,上方倒扣着一个陶盆,陶盆内有一个青白瓷杯。考古人员判断,这属于北宋时期的奠基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