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富:程千帆先生的诗教(南大往事之九)

程千帆先生很重视背诵诗歌。1979年9月3日,他在南京大学中文系给本科生上第一堂“历代诗选”课时就说过:“学生毕业好比姑娘出嫁,学校要多陪送些东西。我提一个要求,要多读、多背,三年后不背熟三百首诗,就不能毕业。有些学生不懂诗词格律,就是因为作品读得太少,没有两只知音的耳朵。司马相如说过,读了一千篇赋,就学会了写赋。”

《千帆诗学》

程先生在背诵诗歌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许多很冷僻的诗歌他也能记住。最让人佩服的还在于他能随时引用一些诗歌来说明问题。

先说上课,他早年在武汉大学中文系上“文艺学”课时,曾以岑参《白雪歌》中的两句诗“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和新中国成立前的一首云南民歌“大雪纷纷下,柴米要涨价。孩子要吃饭,老两口要打架”为例,来说明上层贵族与下层穷苦老百姓对于下大雪的感受是迥然不同的。

《古诗今选》

后来,他到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仍喜欢以诗歌为例来说明问题。1981年1月11日,他在“古诗今选”的最后一堂课上,特地以苏轼《王维吴道子画》中的四句诗“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为例,说明每一片竹叶都有来源,都有依托。“我想,我们写学术论文也是这样,要言必有据。”

《闲堂书简》(增订本)

曾经有学生问程先生,为什么他讲作品,总能连及许多诗作,而且还随口而出,背诵如流,每堂课又总会有一两个精彩的例子,引得满堂喝彩?程先生回答道:“谁也背不了那么多作品;再说,即使背得下来,也不能绝对自信,说不定就记错了。那秘密非常简单——我备了课,今天晚上设计好,要引哪些作品,先记下来,到课堂上就会应付裕如了。每堂课都要准备好一两个精彩例子,听的人才会印象深刻。”

这个教学经验实在值得我们当教师的学习,并付诸教学实践。书到用时方恨少,上课时需要举的生动例子,临时是想不出来的,主要靠平时积累。

程千帆先生手迹

程先生写信也喜欢引用诗歌来鼓励自己的学生或其他人。他的第一个研究生吴代芳“右派”平反后,被分到高校当教师,程先生写信鼓励道:“世之人皆云五十年代大学生,乃今之国宝,况研究生乎?古诗云:‘努力崇明德,随时爱景光。’昌(程千帆原名会昌)虽疲惫,固愿观足下之奔轶绝尘也。”

吴代芳说:“这些闪闪发光的词句,反映了千帆师对晚辈弟子的厚爱和殷切期望,感人至深。”

程先生的书法很好,故有时也将诗写成条幅或横幅。他在1993年8月10日的日记中写道:“方惟深(字子通)《过黯淡滩》:溪流怪石碍通津,一一操舟若有神。自是世间无妙手,古来何事不由人?志耀先生:忆王荆公激赏方子通此诗,德业有合诗意,宜书以赠,老无笔力,可愧也。癸酉秋八十翁程千帆。”

《中吴纪闻》

此诗见于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三《方子通》条,文中说:“盖荆公欲行新法,沮之者多,子通之诗,适有契于心,故为其所喜也。”

志耀,姓周,是南京鼓楼医院泌尿外科专家,曾为程先生成功做过前列腺增生射频消融手术,程先生特地将这首诗写成条幅赠给他,以示感谢。

1994年春天,程先生还将这首诗写成条幅赠给他的研究生吴志达,主要是为了鼓励她勇敢地承担起《中华大典·文学典·明清文学分典》主编的重任,所以特别强调了诗中事在人为,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意义。

《中华大典》

1994年夏天,程先生又将这首诗写给了他的学生周勃,并作了说明:“方子通此诗,为王介甫所激赏。比喻为文治学,何莫不然。运用之妙,在一心耳。”

周勃是程先生在文艺学方面的得意门生,早在1956年就发表了在中国文坛上产生过极大反响的两篇文章,一篇是《略论形象思维》,一篇是《论现实主义及其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结果这两篇文章成了他被打成“右派”的重要依据。

平反后,周勃在湖北大学中文系任教,其专著《永恒的困扰——文艺与伦理关系论纲》于1992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程先生给周勃写了60多封信,他在信中曾和周勃谈到文学与伦理之间的关系,并发表了极其深刻的意见。所以,程先生利用这首诗表达了师生间的论文之乐。

《永恒的困扰——文艺与伦理关系论纲》

有些年轻人并非出自程门,程先生也一视同仁,同样爱用诗来表达自己对其的情感与心愿。

有位学中国古代文学的硕士生赴美留学,程先生在致函中写道:“陆放翁诗云:汝去三年归,我倘未及死。江中有鲤鱼,频寄书一纸。这是一个75岁老人的心愿。祝旅居一切安好!”

陆游的这首诗题为《送子龙赴吉州掾》,是陆游在送别儿子时,希望他常寄信回家。就是这么一个平常的嘱咐,寄托了老父亲对儿子的殷切希望。程先生引用这四句诗也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同样的心愿,读罢颇让人感动。

程千帆签赠周绍良《闲堂诗文合钞》

当然,程先生也经常用前人的诗歌来勉励与宽慰自己。他的学生黄瑞云于1976年初冬到东湖边上去探望程千帆、沈祖棻夫妇,发现那间简陋的平房空荡荡的,真是家徒四壁,但在一壁的正中却贴着一张横幅,是程先生手书的一首小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移山岂改愚公志,伏枥宁忘万里心?”

1977年6月27日,沈祖棻不幸去世后,该横幅还挂在墙上,他的学生吴志达登门看望他,程先生说:“我要先把祖棻的遗著整理出来,不管能不能出版。”又指着这幅字说:“这两句看似熟烂的话,表明我的决心,要把失去的时光夺回来。”

程千帆签赠刘乃和《闲堂诗文合钞》

程先生晚年体弱多病,不过他仍能用一些前人的诗句来宽慰自己。由于患白内障,阅读不便,在致函友人时,他写道:“弟日益昏瞀,不能观细字书,老悖荒唐,亦不自知何以如此。因思雪堂赞文长老‘山中老宿依然在,架上《楞严》已不看’,体会之深,真不可及。”“雪堂”是苏轼在黄州时的室名。

程先生在另一封致友人的信中说:“近数日来目疾转剧,不能看,不能写,始知陈寅老诗‘杜老花枝连雾影,米家图画满云烟’之妙也。”程先生在自嘲的同时,还顺便谈了诗歌鉴赏问题,可见他对诗歌的爱好之深。

《读宋诗随笔》

(0)

相关推荐

  • 古诗选本不胜枚举,为什么这本堪称“天花板”?

    -- 为什么要读古诗? 中国的传统诗歌,自汉魏以下就步入了五言诗和七言诗的时代,五言和七言成为诗歌最经典的体式.说起五言诗和七言诗,历来认为唐诗是传统诗歌的代表.无论是从我们牙牙学语之时开始背诵的&q ...

  • 徐有富:听程千帆先生讲课

    程千帆先生讲课风采 程千帆先生讲课深受欢迎,武汉大学中文系上过他课的老学生聚会,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就是程先生讲课,都说听程先生讲课是一种艺术享受.1958年2月,程先生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后,离开讲台达22 ...

  • 蒋寅|程千帆教授学术之品格──《程千帆选集》评介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的学术事业在1957到1976的二十年间曾屡屡陷于停滞状态,无聊的政治运动消耗了两代学者最宝贵的学术青春.以至许多学者到晚年总结自己的学术历程,想编一部体现毕生 ...

  • 徐有富:程千帆先生的闲章(南大往事之十二)

    程千帆先生为人行事充满书卷气,除喜欢引经据典.赏玩字画外,还喜欢用印. 程千帆先生与夫人陶芸合影 程先生去世后,她的夫人陶芸曾将程先生的遗印托南京大学图书馆请南京博物院各印数份,装订成册,共收印章九十 ...

  • 徐有富:程千帆先生在南京大学(南大往事之六)

    1978年夏天,时任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的叶子铭受匡亚明校长的委托,到武汉大学接洽程千帆先生的调动事宜,他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在一个小渔村边的破屋里找到了程先生,当时程先生已六十五岁,当了十八年的右派分 ...

  • 徐有富:胡小石与董莲枝(南大往事之二十一)

    董莲枝 董莲枝1923年从济南来南京夫子庙演出,仅19岁,颇受文人赞赏.江南才子卢前就是她的粉丝,其<冶城话旧·董莲枝>云:"秦淮歌肆,鼓词盛行为近十年事,众推董莲枝第一.莲枝初 ...

  • 徐有富:吴梅与沈祖棻(南大往事之四)

    人们每以李清照比沈祖棻,如朱光潜题<涉江词稿>云:"易安而后见斯人,骨秀神清自不群."汪东<涉江词稿序>甚至称其"当世得名之盛,盖过於易安远矣.& ...

  • 徐有富:程千帆与《校雠广义》(南大往事之八)

    程千帆先生于1932年考入金陵大学中文系.当时南京的高等学府大师云集,所开设的课程也非常多,作为一名新生,他感到既兴奋,又紧张.学什么?怎么学?他带着这些问题去问老师,老师们的回答也不一样.黄侃先生说 ...

  • 菜鸟菜菜飞——永远的程千帆(超长慎入)纪念程千帆先生逝世21周年

    菜学速递:永远的程千帆(纪念程千帆先生逝世21周年) 因工作关系菜子结识了德高望重的学界泰斗程千帆先生. 程老对菜子诗歌创作的好评给正值上进迷惘的菜子注入了强大的兴奋剂补益剂,成了菜子前行的巨大动能. ...

  • 程千帆先生的古诗课

    程千帆先生的古诗课 葛晓音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9月30日   09 版) <程千帆古诗讲录>,张伯伟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66.00元 程千帆 ...

  • 菜鸟菜菜飞——永远的程千帆(超长慎入)

    菜学速递:永远的程千帆(教师节缅怀) 因工作关系菜子结识了德高望重的学界泰斗程千帆先生. 程老对菜子诗歌创作的好评给正值上进迷惘的菜子注入了强大的兴奋剂补益剂,成了菜子前行的巨大动能. 菜子放弃诗歌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