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反应温度需要上亿度?怎么测量?温度到底是什么?
核聚变反应的发生,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需要极高的温度。有多高呢? 目前聚变界常规的“小目标”都是:一亿度!
因此,启动氢弹里面的核聚变反应,首先需要一颗原子弹做“引信”,而对于磁约束核聚变装置,为了实现这一亿度的高温,则需要庞大的加热系统提供能量输入。
我国的EAST托卡马克装置,曾在2018年,已经实现一亿度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而目前全球合作共建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的目标,则是1.5亿度。
要知道,世界上最耐热的金属,熔点也只有3000多摄氏度,相比之下,一亿度是个什么概念呢?又是如何测量的呢?温度到底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温度”的故事。
温度的实质是什么?
100度,可以使水沸腾;
1000度,很多金属开始融化;
5500度,最耐热的金属钨也会直接气化!这也差不多是太阳表面的温度。
温度再往上升,化学结构将不复存在,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被分开,物质呈现出一种等离子体形态。
28000度,是闪电的温度,它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等离子体。
1600万度,太阳核心的温度,核聚变无时无刻都在发生。
3.5亿度,氢弹爆炸的核心温度
10万亿度,人类目前创造出的最高温度,来自于欧洲核子中心的质子对撞机
其实温度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动能越大,温度则越高。
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温度计测量的温度,一般针对于物体的固、液、气三态。而当温度再升高时,物质将呈等离子体态,此时,没有化学结构,只有粒子。
对于微观粒子而言,高温、高速或者高能,其实是等效的概念。因此对粒子温度的测量,其实也就是对粒子速度或者能量的测量。
举个例子,对于最简单的氢原子核,也就是一个质子,一亿度意味着什么呢?
根据温度/速度转换公式,粒子温度与粒子的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其中,质子质量约为1.7×10^-27 kg,若要加热到1亿度,则需要将其加速到900km/s,相当于光速的千分之三。
温度、核聚变与万有引力
既然温度代表着速度和能量,那么为什么会有速度呢?能量又是哪里来的?
其实真正主宰一切的是:万有引力!
我们知道,恒星的核聚变是宇宙中的能量来源。而恒星之所以会发生核聚变反应,是万有引力造成的其核心的高温高压环境。
最小的恒星质量约为0.08个太阳质量,核心温度约为400万度,可以使氢的核聚变缓慢发生!而随着恒星质量的增加,万有引力越来越大,核心温度也越来越高。
大于10个太阳质量的恒星,核心温度可达30亿度!在这个温度下,氢聚变成氦,氦聚变成碳,碳聚变成氖,一路向上,直到最终生成铁。
由于铁的原子核异常稳定,铁核聚变,不会释放能量,反而需要吸收大量能量。恒星内核一旦没有足够的能量产生,自身巨大的引力就会造成内核的坍塌,这也意味着恒星的终结!
大质量恒星核聚变产生的主要元素,从内向外,重核聚变到轻核聚变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万有引力不光主宰着温度和核聚变,也是宇宙万物的缔造者和终结者!
温度的两极,代表着宇宙的起源和终结
再聊回温度本身,我们都知道,温度的下限是绝对零度,也就是-273.15℃,那么温度有上限吗?
答案是:温度有上限!
让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那个公式,将粒子的速度换成光速,质量换成普朗克质量。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温度的上限:1.4亿亿亿亿度!这个温度发生在宇宙大爆炸的瞬间!
这个公式里,最令人惊讶的是,普朗克质量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天文数字,而是一个我们能轻易获取的质量:21微克。
它是宏观尺度与微观尺度的分界点,当物质的质量小于普朗克质量时,它的行为是不确定的,表现出微观的量子特性。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特性,是由于引力场效应所产生的结果。
宇宙诞生之初,温度是极高的!经过138亿年的膨胀和冷却,目前的我们身处的宇宙,背景温度是2.7K,大概-270.5℃,可谓是极其冰冷的!
不过由于恒星核聚变反应的存在,相当于在广袤虚空的宇宙中,一个个局部的热源,将推动着宇宙的继续膨胀。与此同时,宇宙的温度也将继续降低!
那么问题来了,宇宙的温度会降低到绝对零度吗?
目前的理论,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因为它意味着绝对静止,意味着体积为零!
不过,这里我们倒是不妨脑洞一下:假如宇宙膨胀到最后,温度降至绝对零度,宇宙会瞬间体积为零,回到诞生之初的那个点吗?
宇宙从一个原点,生出温度的两极,伴随着自身的诞生与消亡!
听起来,这样的剧情是不是很熟悉!
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专业作者在头条# @DrSHI观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