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卸任后,为什么要返回故乡?留在原地养老不行吗?

引读:“人往高处走”,这是古人总结下来的经验。但一个人任凭能力有多强,爬得有多高,最终都会老去,都要退休颐养天年。如今的人如果退休,一般都会留在原地养老,很少有回到老家的,即便是官员也是一样。
不过这一点和古代相悖,古代官员退休之后都要返回家乡,也就是所谓的“致仕”,如果是辞职的,那就叫“告老还乡”。那么古人退休后为何非要回家乡养老,留在京城或者大城市里养老不香吗?

退休政策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这是重中之重。
就中国的发展历史而言,是从奴隶制转向封建制度。在奴隶制度时期,几乎没有退休和辞职的人,虽然《礼记》中记载周朝的退休年龄是“大夫七十而致事”,但古代人的寿命短,加上时局动荡,君王多昏庸,因此许多人根本就活不到70岁就去世了。
虽然如此,但此后的历朝历代也多大沿用了七十岁退休的规定。但有趣的是,到了明清时期官员退休的年龄降低了10岁,改为60岁就能退休,一些武将的退休年龄甚至降低到了45岁。
而这个政策一直持续到清朝的灭亡。

1,来时无口
搞清楚古代退休的规定之后,下面就来说说古人为何要在退休后返回家乡。
古人退休后返乡最为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落叶归根”,至于为何要“归根”,那是因为古人迷信来生转世之说。
古人认为人死后若不能回到出生之地,那死后就等于孤魂野鬼,就会出现“来时无口”的情况,也就是无法投胎转世。所以“魂归故里”是一件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
相信不少人都看过赵本山主演的电影《落叶归根》,这个故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根据了解,原型故事中的两位工友曾相互约定,若谁不幸去世,那么另一个人要把死去的人的尸体送回家乡,落叶归根。

而赵本山感动于这种千里送工友尸体回乡的精神,于是决定以此为蓝本拍摄出一部电影。
而通过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即便是现代的一位普通百姓都迷信于“来时无口”之说,更何况是古人。
当然,除了“落叶归根”之外,还有两个原因,也可以说是两类原因。

2,虚荣
第一类是相对于比较虚荣的官员来说的。对于这些官员,退休回乡就叫做“荣归故里”。这类人非常看重脸面,而自己能够熬到退休,也就证明自己为官没有什么污点,是正常退休。
既然是正常退休,那就是带着光环回来的,尽管已无官职,但能在朝廷混迹几十年,关系网肯定非常一般。因此退休的大臣会受到当地人的崇拜,当地的乡绅富豪都要巴结。送礼的,送钱的,甚至直接送土地的,那是络绎不绝。
相反,若留在原地,反而无人问津,只能平平淡淡地度过余生,这对于平时风光惯了的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3,生活
当然,有虚荣的人,就有低调的人。一些曾经两袖清风的好官退休返乡后,不入世俗,不人前炫耀。相反他们会选择教书育人,又或者在家务农,很少有悠闲自得在家养老的。
因为古代只有高级官员退休后可以领取原先俸禄一半的退休金,而中等以下的官员只能靠自己生活。而这些人在当官时都两袖清风,退休后自然也不会和乡绅富豪们同流合污,只能靠教书或者种地来维持生活。

那么如果这些清官选择留在原地养老,就会面临无法生存的境地。能不能找到教书的工作且不说,手里没有土地才让他们心慌。所以他们只能回到家乡,毕竟家乡还有几亩薄田是自己的,若还能找到教书之类的工作,那日子也就可以过下去了。
所以综合以上三个原因,古代官员卸任退休后都要返回故乡,而这个传统也是流传了几千年,直到如今还深深影响着人们。
参考资料:《史记》、《礼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