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文学教父,写禁书尺度不输莫言,专家:第一个诺奖本该是他

王小波

“他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他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高晓松评价王小波。

他是文学界的梵高,生前籍籍无名,死后名声雀跃,在那个“谈性色变”的时代,他独立独行,作品中三句话就离不开“性”,被人骂成“痞子文学”,在去世后,他却被誉为了“中国文学教父”,对于众多专家学者来说,如果他不是英年早逝,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本该是他,于是他又是无数人心中公认的“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他叫做王小波。

王小波

“提起王小波,大家准会想到宋朝在四川拉杆子的那一位,想不到我身上”,这是王小波在作品《沉默的大多数》中自嘲的一句话,在当时,他确实没名没份,就连一个民间作家都算不上,王小波这个名字,也只是一个北宋初期农民起义首领, 然而他却坚持自己的风格,写了一辈子“禁书”,在时代洪流之中逆流而上,人们笑他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却任谁也没有想到,他会是打虎的那个“武松”。

王小波与妻子李银河

王小波1952年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在家中排名老二,于是在他的“禁书”之中,时常用王二当主人公,因此在很多喜爱王小波小说的年轻人心目中,王二是个令人羡慕的风流人物,其中代表作《黄金时代》还被改成了某种禁书,甚至名字都改成了《爱搞“破鞋”的王二》,由此可见,王小波的“禁书”尺度丝毫不输莫言。

王小波《黄金时代》

不过很多人也会纳闷,写“禁书”的莫言,荣获了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比莫言写书尺度还大的王小波,也成为了中国文学教父,为何文学离不开“性”?其实对于世界文学来说,无论是《红与黑》还是《廊桥遗梦》,这些闻名世界的著作,都是一种对人性最真实的展现,而相比较莫言来说,王小波的作品如今甚至搬上了哲学教科书,他用最世俗的眼光,却表达最哲学的思想,因此很多专家公认为中国文学教父,并且有专家明确表示“如若他在世,中国第一个文学诺奖本该是他”。

王小波

而能够被誉为“文学教父”的人,按道理说在名气上一定是难以逾越的存在,然而王小波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就是一个“没出圈”的人,因为他独立独行的文学风格,体现在了人生任何一个方面,就连长相丑陋,都成为了他的特点,比如他的妻子,著名“性学家”李银河女士见他第一面时,都忍不住给他说了一句“你好丑”,然而人终究不可貌相,当时长相俏皮可爱的李银河,那个年代的女大学生,终究被初中毕业还写“禁书”的王小波给深深迷住了。

王小波与李银河

但不得不说,这或许就是文学的魅力,在如今提起王小波,或许“爱情”二字仍然是他的标签,与莫言一样,他们是崇尚文学自由的人,他致力于用最直白的话展现人性中的爱情与欲望,那些露骨的文字,无一例外让他的作品成为了不折不扣的“禁书”,然而这些书在当时并不受欢迎,就连古代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也仍然没有文学地位,因此在王小波在文学界并不出名。

王小波(右)

​只不过成名,对王小波来说并不重要,就像他明知道自己当时写的东西不会有人看重一样,他仍坚持写了一辈子“禁书”,而很可惜,不仅世俗人没看懂他,上天也妒忌英才,在45岁时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当时只有一个小报纸用了小板块报道了这件事,然而在之后的几年里,他的作品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般,充斥在了文学界,成为了那个时代年轻人心目中的“神”,就连高晓松也忍不住的夸赞王小波是神一样的存在!

(0)

相关推荐